元朝的疆域的确广大,不过探讨元朝的疆域问题时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将元朝与蒙古帝国之间划等号。公元1206年一代天骄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源头召开的忽里勒台大会上被蒙古贵族拥戴为成吉思汗,这标志着蒙古草原诸部混战时代的结束,统一的蒙古汗国由此形成。蒙古汗国的建立仅仅只是这个帝国扩张的开始,全盛时期的蒙古帝国东起太平洋,西抵多瑙河,向北最远可能一直延伸到北冰洋,向南则一直延伸到曾母暗沙,疆域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是人类历史上仅次于大英帝国的疆域面积辽阔的大帝国。然而这辽阔的疆域并不全都属于元朝,事实上蒙古帝国是由元朝和四大汗国共同组成的。
关于蒙古人的起源在唐代的典籍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在客鲁连河下游以及兴安岭之北的室韦人中有一个叫做蒙兀的部落。840年黠戛斯人南下,迫使回鹘人西迁,室韦人乘机成批迁入原本突厥语游牧部落聚居的漠北草原,使这一地区逐渐蒙古化,此后人们管这片草原叫蒙古草原。不过这时的蒙古和之前生活在这片草原的匈奴、突厥一样是指的操同一语系的部族联盟,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只不过后来草原上这些操同一语系的部族是由成吉思汗的蒙古部统一的,于是就用蒙古之名指代这片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由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蒙古民族。11~12世纪在这片草原上蒙古、塔塔儿、蔑儿乞、克烈、乃蛮五雄并立,还有其他一些相对小些的部落分布在这片草原。蒙古部即是唐代蒙兀室韦的后裔,他们分布在今天的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三河上源和肯特山以东一带。随着子孙日益繁衍,蒙古部内部逐渐形成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氏族,成吉思汗就出自其中的乞颜氏族。
成吉思汗原名奇渥温·孛儿只斤·铁木真,他的父亲也速该是蒙古部的首领。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尔部的人暗害,同属蒙古部的泰赤乌氏族为霸占蒙古部首领的地位而大力排挤也速该留下的孤儿寡母,铁木真被迫和母亲、兄弟一起四处流浪备尝辛苦。在这一过程中他结识了自己的安答(蒙语:结义兄弟)同时也是日后最强有力的对手——札木合,后来又借助父亲的安答——克烈部的王罕的帮助召集父亲死后失散的部众。这时蔑儿乞部见铁木真势力日渐强盛,于是出兵袭击了铁木真的营帐并掳走了铁木真的新婚妻子孛儿帖。在札木合和王罕的帮助下铁木真救回了自己的妻子,然而随后不久铁木真和札木合就渐行渐远——尽管札木合在铁木真一家最落魄时和他结为兄弟,又帮他救回妻子,可他和铁木真一样梦想成为统一诸部的草原王者,这正是他们注定反目成仇的根源——天下虽大,不能同时容纳两位君王,而无论谁成为日后的王者他俩谁也不愿意向对方称臣。1190年札木合集合泰赤乌等十三部三万人进攻铁木真,铁木真亦以诸部三万人分作十三翼迎之于答阑巴勒主惕。此战铁木真战败(这是他一生唯一的战败经历)。铁木真并没被这次战败所击倒,相反他痛定思痛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札木合在战胜铁木真后暴露了残暴的本性——将十三翼之战中抓获的俘虏全部用大锅煮死,对站在自己一方作战的各部首领也是颐指气使,结果部众纷纷归附铁木真。
1206年春铁木真经过多年的奋斗终于统一蒙古草原诸部,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在本次大会上蒙古贵族们共同尊奉铁木真为成吉思汗,以此为标志宣告统一的蒙古汗国正式建立。蒙古汗国的建立仅仅只是这个帝国扩张的开始,很快整个亚欧大陆都将感受到蒙古人带来的恐惧:成吉思汗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24年的蒙金战争。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破了金国的中都城(今北京)。成吉思汗十三年蒙古人在追击乃蛮王子屈出律的过程中趁势西征灭掉西辽,打开了通往西方的道路。1219年成吉思汗将攻打金国之事交付给自己手下的四杰之一木华黎,他自己则亲统大军西征花剌子模。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在这次军事行动途中成吉思汗因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成吉思汗病危后在六盘山休养并留下了著名的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成吉思汗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成吉思汗的死亡并未终止蒙古人的扩张: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守成吉思汗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公元1236~1242年成吉思汗长孙拔都率军西征,饮马伏尔加河,征服罗斯诸公国(今俄罗斯欧洲部分),日耳曼诸王公、波兰、匈牙利组成的联军也被蒙古旋风席卷。1247年蒙古宗王阔端与西藏萨迦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会盟,从而确立了蒙古帝国对吐蕃地方的统治。1253年蒙古大汗蒙哥派自己的弟弟忽必烈南下征服大理国。1253~1259年蒙古发起第三次西征:这次西征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指挥,蒙古军团从首都和林(今蒙古国哈拉和林)出发,征服了阿拉伯帝国。蒙古兵锋一直挺进到叙利亚,眼看蒙古军团就可以乘胜攻打埃及进入北非,构建跨越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时东方的蒙古本部再次传来一个消息:当时的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重镇——四川合州钓鱼城时逝世。旭烈兀匆忙率军东返,埃及马穆鲁克王朝趁机杀入叙利亚,成功阻击了蒙古西进的兵锋。
马穆鲁克也被翻译为“马木留克”,原意是奴隶。最早以前的马穆鲁克是指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期通过战争或购买等手段获得的突厥奴隶。阿巴斯王朝第八代哈里发穆塔西姆是一个突厥女奴之子,他登基后深深地忌惮着当时朝廷中如日中天的波斯系贵族,于是就通过自己的母亲从中亚雇佣了一批突厥战士做自己的护卫,由此开启了突厥马穆鲁克开始世代从军的历史。相比一般的奴隶而言马穆鲁克的特殊性在于:他们是专业的军事奴隶,他们通过为阿拉伯帝国征战而获得晋升提拔的资格,由此他们逐渐摆脱了奴隶身份而得以成为军队和政府系统的高官。公元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并先后征服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北非地区由此从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下独立出来。1171年埃及总督萨拉丁在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死后解散法蒂玛王朝,建立了阿尤布王朝。新兴的阿尤布王朝对马穆鲁克制度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改革,这一时期马穆鲁克的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当时马穆鲁克骑兵在马具、铠甲等装备方面都已相当精良:马穆鲁克重装骑兵已实现连人带马的重甲防护。也正是在萨拉丁世代马穆鲁克积累起了丰富的实战经验:这一时期马穆鲁克在萨拉丁的指挥下打败了东征的十字军,收复了圣城耶路撒冷。在同十字军的战斗中马穆鲁克骑兵在铠甲外和战马身上披上罩袍以应对中东烈日的灼烧,而从欧洲远道而来的十字军并不适应当地气候,穿着锁子甲的欧洲重骑兵在烈日的灼烧下脱水极快,这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战斗力。马穆鲁克骑兵往往派出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射杀十字军的战马,然后利用自己的机动性优势逃离,让沙漠的烈日代替自己削弱敌军。
1260年9月3日马穆鲁克在今天巴勒斯坦那布卢斯附近的艾因·贾鲁平原迎战了当时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军团。在此之前蒙古大军在旭烈兀的率领下占领了波斯高原、两河流域、叙利亚等地,兵锋直指马穆鲁克的大本营埃及。此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灭亡,整个伊斯兰世界已只剩埃及还在抵抗,然而就在此时从东方传来一个消息: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钓鱼城(今重庆合川钓鱼城)时身亡。按蒙古旧制:一旦大汗驾崩,那么出征诸王都必须返回蒙古本部参与忽里勒台大会以确定下任大汗的人选。这样一来旭烈兀就率军东返,只留下由怯的不花统率的两万人驻守叙利亚。这就给蒙古军团带来一个巨大的隐患:兵力不足。怯的不花鉴于自身兵力的不足而想出的策略是同主要由西欧法兰克人组成的十字军结盟——毕竟十字军同马穆鲁克已是多年的老对手了,因此处于共同压制马穆鲁克的目的而言:双方的确具有结盟的现实基础。然而十字军方面却很清醒地意识到:如果任由蒙古人消灭了埃及的马穆鲁克,那么蒙古人下一步扩张的对象就是自己。西顿的儒连伯爵和贝鲁特的圣殿骑士团将领约翰率军袭击了蒙古巡逻队,这引起了怯的不花的勃然大怒,他随即对十字军进行了反击。然而这样一来蒙古人同十字军之间结盟的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即使十字军内部主张联合蒙古压制马穆鲁克的派系在此战后也站到了蒙古的对立面,与此同时怯的不花这次军事行动还过早将自己兵力不足的劣势展露无遗。尽管双方尚未正式交锋之时蒙古人就已暴露出诸多劣势,然而几十年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经验已使蒙古人变得盲目自信起来:身为主将的怯的不花在自身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主动发起进攻。这时马穆鲁克的先头部队佯装退却将蒙古人引诱进自己设下的陷阱。马穆鲁克的祖先尽管也是出自游牧民族突厥人,然而此时早已历经数百年职业化专业化军事训练,在弓箭、铠甲的装备上其实更优于蒙古人。兼具一流弓手的远射能力和一流重步兵的肉搏能力的马穆鲁克凭借自己坚固的铠甲成功压制住了蒙古骑兵的攻势,同时马穆鲁克骑兵利用自己本土作战对气候和地形的适应熟悉继续诱敌深入。如果此时怯的不花足够细心的话应该能发现马穆鲁克在后撤过程中秩序井然,根本不像是战败的模样。然而此时的怯的不花仍沉迷于蒙古军团昔日的胜利之中而无法自拔,于是他毫不起疑地闯进马穆鲁克的包围圈。这时骑骆驼的马穆鲁克骑兵在骑马的蒙古骑兵面前展示出本土作战的巨大优势——当蒙古人尚未完全熟悉战场环境时他们以将包围圈彻底封死,最终蒙古人的2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现在我们可以指出题目中存在的第一个错误了——蒙古帝国的疆域从来没跨越亚、非、欧三大洲。尽管蒙古人曾与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交锋,然而随着艾因·贾鲁的失利使蒙古人进军北非的企图最终没能实现。蒙古帝国尽管是人类历史疆域最辽阔的陆权帝国,然而其疆域只是横跨亚欧大陆,却并非是一个跨越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当然蒙古帝国的疆域已远远超过波斯、罗马等跨三洲帝国。蒙古帝国的扩张速度实在太快了——从东方的太平洋沿岸一直到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城下,从白雪皑皑的西伯利亚一直到热带岛礁曾母暗沙都被蒙古铁蹄如飓风一般席卷。而在蒙古帝国的扩张征服过程中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等各藩王手中无不握有庞大的领土和强大的军队,这就为蒙古帝国日后的分裂埋下了隐患。以蒙古的人口统治如此偌大的国土,加之蒙古本身才刚从原始部族过渡而来。尽管他们能马上取天下,然而却未能使帝国各地建构起统一的政治经济联系,因此当他们面对人口比自己多得多、文明也更为先进的民族时迅速和当地人口出现了融合迹象:西征的蒙古人绝大多数同当地的突厥人融合并皈依了伊斯兰文明。与此同时蒙古黄金家族内部的争权夺利更加剧了蒙古帝国分裂解体的进程: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认为长子术赤并非成吉思汗亲生,于是在窝阔台继任大汗后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就联手排挤术赤系,这是成吉思汗幼子拖雷的儿子蒙哥主动向术赤之子拔都示好。实际上后来在蒙哥就任大汗一事上拔都出力甚多,坐上汗王之位的蒙哥投桃报李予以拔都相当的自治权,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实际上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
公元1260年蒙古汗国的开创者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即大汗位,在这里他接受汉族幕僚的建议:颁布即位诏书,称皇帝,以示自己的正统王朝统治者身份。忽必烈的政治志向远超其兄蒙哥、其父托雷:他企图变革蒙古汗国的国家体制——他不仅要做蒙古帝国的大汗,还要做中原正统封建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忽必烈这一行为引发了帝国政坛的大地震:忽必烈所依靠的主要是自己的嫡系军队以及汉人幕僚的支持,他仿行汉制建元称帝的做法令主张维持蒙古旧俗的保守势力感到了深深的忧虑,于是他们在蒙古本土召开忽里勒台大会选举忽必烈的幼弟阿里不哥为大汗。这样一来蒙古帝国就同时出现了两位最高统治者:一个是仿照汉制登基的忽必烈皇帝,一个是蒙古本土贵族选举出来的阿里不哥大汗。此后由于权力和意识形态之争忽必烈与幼弟阿里不哥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汗位争夺战,在这一过程中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均站在阿里不哥一边与忽必烈为敌,只有忽必烈的亲弟弟旭烈兀建立的伊尔汗国站在忽必烈一边,而这其实是忽必烈承诺给予其更多自主权而争取到的。蒙古人尽管战斗力彪悍,却缺乏一套使帝国各地联接成为一个整体的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制度,以致于当他们面临人口比他们多、制度文化也更为先进的文明时很快就被同化了。在蒙古西征的过程中所接触到的突厥系民族本身也是游牧民族,和蒙古的习俗差异还相对较小,因此蒙古贵族对突厥化还勉强可以接受,然而忽必烈仿照中原汉制建元称帝就强烈刺激了主张维持蒙古旧俗的保守势力。作为统治者的蒙古黄金家族内部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内战,当内战结束之时蒙古帝国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已彻底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元朝以及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尔汗国四大汗国。只有忽必烈按中原汉制建立的元王朝才可以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四大汗国的历史显然不能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即使他们与元朝有多少渊源也不能视为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他们的疆域也不能视为历史上的中国领土。否则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和中国历史上的突厥汗国有一定渊源,是不是连土耳其也可以被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
对元朝其实一直以来存在两种误区:其一是否认元朝作为中国正统王朝的历史地位,声称崖山之后无中华,那么即使是单纯站在汉民族的立场上又如何定位明朝、民国和我们今天的时代呢?事实上“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概念最早是日本人提出,其目的就是为了制造中国内部的民族对立情绪。其二则是将元朝与蒙古帝国的概念混淆——有人声称我国历史上曾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甚至戏称连乌克兰也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其实元朝仅仅只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帝国实际上并不是一个真正统一的帝国,而是由中国元朝和四大汗国等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共同组成的联盟体系。那么单纯以中国元朝而论究竟有多大疆域呢?事实上和历史上其他王朝一样:元朝的疆域也并非一直固定的。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元朝的疆域是不包括欧洲的,那是人家钦察汗国的地盘。当忽必烈于1260年建元称帝时南宋尚未灭亡,因此这时元朝的疆域尚不包括江南、岭南等地,大致上就是由内外蒙古、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以及云南等地所构成。1276年元军攻克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皇室投降,然而仍有一部分南宋抵抗势力转战于今天的江西、福建、广东一带,直到19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剿灭了南宋最后抵抗势力,至此原属南宋的江南、岭南等地尽归元朝所有。南宋的灭亡并没使忽必烈停下扩张征服的步伐。忽必烈内心同时具有的传承自成吉思汗的扩张征服野心和倾心汉化后矢志创建远迈汉唐之伟业的欲望,这促使他要将自己所知的地方全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样就能在汉人心目中树立自己作为正统王朝的形象,与此同时忽必烈还试图使蒙古这个传统的陆权帝国通过对海路的控制主宰天下,为此他策划了对高丽、日本、越南、爪哇等地的军事行动:1257年至1258年、1284年至1285年以及1287年至1288年蒙古人曾先后三次对越南采取军事行动;1274年和1281年忽必烈策划了两次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1280年元朝将高丽设置成为东征日本的军事基地“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同年占婆国王陀罗诺曼向元朝称臣,然而不久占婆就爆发了反元起义,1283年忽必烈派兵占领了占婆都城佛誓,然而最终还是在当地人的抵抗之下被迫撤出;1292年忽必烈派遣一千艘战舰组成的海军登陆爪哇岛;1294年兰纳和暹罗国王也承认了元朝的宗主权;两年后作为忽必烈继承者铁穆耳迫使真腊(今柬埔寨)称臣……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尽管有的曾取得一时的成效,但绝大多数都没能实现征服当地的既定目标,最终往往是当地统治者通过名义上的称臣维持实际上的独立地位。当然这其中也有例外:元朝在征讨日本期间曾在高丽设了一段时间征东行省并派驻达鲁花赤进行管辖,但其他官署都是高丽国王自设,也不向元朝中央政府上交赋税,因此目前史学界对高丽究竟是元朝行省或是藩属国的定位存在争议。元朝征日失败后一度撤销了征东行省,再后来高丽国王又求着设了征东行省并由他自己充当达鲁花赤,到元朝末期又再度将征东行省这一建制撤销,所以这个国境线其实是很暧昧的。早在忽必烈建元称帝前的1253年就曾奉大汗蒙哥之命征服了大理国。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多次遣使要求与云南接壤的缅甸蒲甘王朝称臣朝贡,然而蒲甘方面始终不予理睬。1277年元军越过此前大理和蒲甘的边界线进攻八莫,后因水土不服而主动撤离,而后元兵又多次进攻蒲甘。1279年元灭南宋后国力大增。1287年元兵自云南地区进攻蒲甘,蒲甘城破,蒲甘国成为元朝的藩属。后来元朝又进一步将作为藩属国的蒲甘纳入缅中行省管辖,再后来又并入云南行省。元朝在此地的统治一直维持到元朝灭亡。1381年七月明朝将领傅友德平定云南后以原缅中行省为基础设置三宣六慰进行管辖。
现在我们可以进行总结了:元朝不等于蒙古帝国,而只是蒙古帝国的组成部分之一。即使是蒙古帝国也从未将自己的疆域扩张到非洲,而作为蒙古帝国构成部分之一的元朝更不是什么跨洲帝国。元朝的疆域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经历了相对比较漫长复杂的演变过程。那么如果就元朝全盛时期的疆域而言有多大呢?目前关于史学界尚存争议——根据《元史地理志》的记载: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如果根据这段描述来看:元朝的疆域北到阴山,西边应该是延伸到新疆地区的沙漠地带,东部应该位于辽东地区,南部达到南海,可要是这样后面那句“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就着实令人费解了。阴山作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分界线汉唐时代的长城就曾修筑于此,汉唐也曾设西域都护府,辽东、南海这也没超出之前朝代的统治范围啊,更何况如果元朝的疆域只到阴山,那岂不是意味着元朝起家的蒙古高原反倒不在疆域之内。目前史学家一般认为元朝的疆域一定是往阴山以北大大延伸的,应该囊括了蒙古草原以及西伯利亚,但至于最北端一直延伸到何处就存在争议了。由于元代郭守敬曾于“北海”设立天文观测点,因此目前一般将“北海”视为元朝疆域的最北端,问题是这个“北海”究竟对应的是今天哪里呢?有的说法认为“北海”就是今天的北冰洋,这意味着元朝的疆域一直向北延伸到北冰洋并将绝大部分西伯利亚地区纳入了版图之中;有的说法认为“北海”是指今天的贝加尔湖,这就是说元朝的疆域只向北延伸到今天贝加尔湖一带,大体上就是将今天的中国、蒙古国以及西伯利亚南部的贝加尔湖地区囊括在内。如果照前者计算元朝拥有两千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疆域,如果照后者计算大约只有1400万平方公里左右的疆域。
元朝版图面积:1372万平方公里(1330年)。元朝疆域东起日本海、南抵南海、西至天山、北包贝加尔湖。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所直辖的京畿地区,由宣政院所管辖的吐蕃地区,以及十个行中书省,分别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甘肃行省、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云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国。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政权。蒙哥汗去世后,引发了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促使大蒙古国分裂。1260年忽必烈即位称帝,建元“中统”。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9年,彻底灭亡南宋,结束了自唐末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 之后元朝持续对外扩张,进攻日本、缅甸、越南、爪哇等,但均遭失败。元朝中期皇位继承紊乱、变动频繁,政治始终未上正轨,而且汉化迟滞,发展不前。后期政治腐败,权臣干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元末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随后北伐驱逐元廷攻占大都。此后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夺政权建立鞑靼,北元灭亡。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对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为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