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也叫兴安运河或湘桂运河。由于是在秦朝开凿的,又叫秦凿渠。至今,它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与春秋吴国所修的邗沟,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
秦始皇为什么要开凿这条人工运河呢?
原来,秦统六国以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统一局面,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南征岭南。当时,居住在这里的越族,正处于割据混战状态。由于互相攻劫,人民生活非常痛苦。因此,打开南北通道,结束岭南地区的纷乱,完成中国的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公元前 221年至214年,秦朝不断派兵越过五岭。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出巡来到湘江上游,他根据当时需要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作出了“使监禄凿渠运粮”的决定。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领导下,秦朝军士和当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艰苦劳动,劈山削崖,筑堤开渠,把湘水引入漓江,终于修成三十多公里长的运河,打开了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我国的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之间。隔着巍巍的五岭山脉,陆路往来已很艰难,水运更是无路可通。但是,长江支流湘江的上源,与珠江支派漓江的上源,恰好同出于广西兴安县境内,而且近处相距只三里许,中间的低矮山梁,也高不过三十米,宽不过一里。灵渠的设计者正是利用这个地理条件,硬是凿出一条水道,引湘入漓,蜿蜒行进于起伏的丘陵间,联结起分流南北的湘江、漓江,勾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
灵渠的渠道工程是非常艰巨复杂的。南渠一路,都是傍山而流,途中要破掉几座拦路的山崖。尤其是在跨越分水岭,即太史庙山时,更要从几十米高的石山身上,劈开一条河道。这样的工程,在一无先进机械,二无炸药的条件下,全凭双手和简单工具,这得付出多少的努力!
另外,灵渠渠道穿行于丘陵地带,坡度很大,水流湍急,行船是很困难的。当时为了解决,有意的将河道开凿的弯弯曲曲,迂回曲折,以便延伸流程,减小比降,杀缓流速,为船行的顺畅平稳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为进一步解决,每隔一段路程,设置一个“门”,又叫“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在渠道两岸,各用巨石垒成一个基座,是半圆弧形,弧顶两两相对,中间形成口门。陡门一般宽五米左右,仅容一船出入,可用箔篦堵塞,便于临时启闭。这样,就可以分段拦蓄渠流,使船只可以逐段抬升或降下,节节前进,安然过山。宋人《岭外代答》描写灵渠时说:“渠内置斗门三十有六,每舟入一斗门,则复闸之,俟水积,而舟以渐进,故能循崖而上,建瓴而下,以通南北之舟楫。”说得很清楚,也很真实。实际上,这就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但我们的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要早两千多年。由此很可看出灵渠设计者的匠心和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正因灵渠有了这一巧妙的装置,才能飞舟过岭,打通了南北航路。
灵渠修成后,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秦始皇就在渠成的当年,平服岭南,设立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完成了统一岭南地区的事业。秦亡以后,中原混乱,赵佗、吕嘉先后在岭南发动叛乱割据。汉武帝在平叛过程中,也曾利用这条交通线,为南北统一又做出了贡献。灵渠的畅通,还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两广地区的开发。例如,近年在两广发掘的汉墓,有大量铁制生产工具出现,就反映了这种情况。两千年来,灵渠直作为南北水路重要通道,起着很大作用。所以,直到明清时代,灵渠之上还是“巨船鳞次”,“舳舻相望”,十分繁忙。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0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