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晁错其人,在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袁盎晁错列传》中,有十分具体的描述。司马迁一方面肯定了晁错尽忠而蒙冤,因为国远虑触犯权贵诸侯王而冤死的悲惨结局表示了同情。另一方面,也对晁错虽然有善言善政,但下场悲惨的情况用“变古乱常、不死则亡”来做了总结。
正直严厉,立论有据
晁错是颍川人,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与洛阳宋孟和刘礼同一个老师。因精通文学班任太常掌故。
晁错为人正直严厉。孝文帝时,全国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过济南的伏生,在秦朝曾经担任博士,是研究《尚书》的专家,年纪九十多岁了,因为太老了不能征召,就诏命太常派人前往学习。太常就派晁错到伏生处学习《尚书》,回京后,晁错趁这个机会上书陈述国家应办的要务,就处处引用《尚书》,这也算是“引经据典、立论有据”了,自己的话说服力不强,就运用大家公认的经典来增强自己言语的说服力。
为国献策,不从于众
汉文帝诏令晁错先后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等职。他因口才敏捷得到太子宠信,太子家称他为“智囊”,这也是“智囊”这个称号的由来。他多次上书孝文帝,建议削减诸侯势力,以及许多法令的更改。奏疏上了几十次,孝文帝不听从,但器重他的才能,提升晁错为中大夫。当时,太子喜欢晁错的计策,袁盎及许多大臣、功臣都不喜欢晁错。由此可见,喜好法家之学者,自古便不从于众。
地位尊崇,位极人臣
景帝继位,任用晁错为内史。晁错多次请求皇上单独召见谈论政事,皇上总是听从,萌受的宠信超过了九卿,更改了许多法令。丞相申屠嘉心里很不满,但又没有力量搬动他。內史府建在太上皇庙外围墙里面的空地上,正门朝东,进出很不方便,晁错就在南边凿开了两个便门,同时也凿开了太上皇庙的外围墙。丞相申屠嘉知道了,非常生气,想借晁错的这次过失奏请诛杀晁错。晁错听说连夜进宫,请求皇上单独召见,原原本本说了开便门的事。丞相申屠嘉奏事,顺便说晁错擅自凿开太上皇庙围墙开便门,请求交给廷尉处死。
汉景帝说:“这不是太上皇庙的围墙,而是庙外空地围墙,没有犯法。”可见汉景帝刘启对晁错十分偏袒。丞相申屠嘉谢罪,退朝后他生气的对长史说:“我应当先崭后奏,却先奏请,反被这小子出卖,实在大错。”丞相申屠嘉气的病发而死,而晁错却因此更加显贵。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晁错升任御史大夫,奏请查处诸侯的过失,削减他们的领地,收回诸侯王国都外的旁郡。奏章送上去,皇上命令公卿、列侯和宗室集会商议,没有人敢责难,只有窦婴和晁错争辩,由此与晁错结下嫌隙。晁错更改的法令有三十多条,诸侯一片哗然,恨透了晁错。晁错父亲听说后,从颍川来到京师,对晁错说:“皇上刚刚继位,由你执掌政权,侵夺削弱诸侯,疏远人家骨肉,人们纷纷议论怨恨你,这是何苦呢?”
晁错说:“本在意料之中,不这样做,天子不尊贵,宗庙不安稳。”晁错父亲说:“刘氏安稳了,我们家族却危险了,我要远远离开你,永别了。”于是服毒自杀,临死前说:“我不忍心看到祸患连累到我。”晁错父亲死后才十几天,吴楚七国果然反叛,就是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名义,等到窦婴、袁盎进说,皇上让晁错穿着上朝的礼服,在东市斩首。
邓公直言,景帝有悔
晁错死后,谒者仆射邓公任职校尉,是攻打吴楚叛军的将军之一。他回京,上书陈说前线战况,觐见皇上。皇上问:“你从前线回来,听到晁错死后,吴楚退兵没有?”邓公说:“吴王谋反几十年了,因为封地被削发怒,用诛晁错为借口,他的本意并不在晁错,我担心天下的士人都闭口不说话了。”皇上说:“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不可控制,所以请求削弱封地以加重朝廷权威,这是万代的利益。计划刚刚施行,竟然遭到杀头,对内堵塞了忠臣的言路,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事做得不妥。”这时景帝沉默了很久,说:“你说的很好,我也悔恨这件事。”于是景帝任命邓公为城阳中尉。
邓公,城固县人,善于出奇计。建元年间,皇上招纳贤良,公卿推荐邓公,当时邓公已被免职,他从平民跃升为九卿。一年后,又托病辞官回家,他的儿子邓章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在王公大臣中很有声望。
少学法家,后学尚书,学有所成,位极人臣;为国献策,不惧艰辛,削藩无罪,蒙冤而亡。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晁错是一个个性刚硬、情商较低、学术精湛的卓越政治家。
晁错早期是通过治法律起家,所以个性偏向刚正强硬,一步入官场就被汉文帝看中,极快的做了太子舍人(就是太子的近臣),起步快且未有大挫折所以性格就愈加刚硬。在后期爬升中得罪了很多人,比较著名有申屠嘉、袁盎等,除了少数死亡的大都居于实权高位,晁错几乎是举世皆敌了。
晁错这个人学术精湛,可以说是学贯儒法。晁错是通过学法律出身的,后来又被派去学了(尚书),学问兼具两派之长。后来晁错做了(论贵粟疏)、(言兵事书)等大量政论性文章,(汉书艺文志》有“晁错三十一篇”之说,可惜未全部流传下来。
晁错凭借着才能做了太子舍人,后来被汉文帝和汉景帝历迁门大夫、太子家令、内史,最后更是被提升到了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职位。在此期间他主张移民实边、削藩,为汉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