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阿炳,耳边就回响那首如泣如诉的《二泉映月》,从报告文学里,从广播剧电视剧里,我们得知,阿炳原名叫华彦钧,是个孤儿,是个吃过许多苦的劳动人民,是个对艺术一丝不苟的艺人,是个为人民默默奉献的艺术家,还是个爱国的抗日模范。
阿炳生在晚清,他19岁的时候,大清灭亡了,可是大清的灭亡并没有给自己个人的命运带来什么转机。
阿炳好像生下来就为了体验人世间的痛苦的,阿炳的母亲,一个不幸的寡妇刘嫂,在庙里打工的时候被道长强占,母亲不堪受辱,后来忧郁而死,阿炳三岁就成为孤儿。
而那个道士华清和在阿炳母亲死后,良心发现,不得不认下这个儿子,承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但人言可畏,因为惧怕流言蜚语,华清和只能把阿炳安排到一个遥远的地方,花钱雇人照料。
由于爱子心切,在8岁的时候,华清和不顾一切把阿炳接到了道观。不过华清和还是没有勇气向儿子说出他的身世。直到阿炳20岁那年,华清和害了一场大病,以为自己要不久于人世,这才向阿炳讲了他的身世。
阿炳听了,心静如水,并没有责怪父亲,一言不发,只是紧紧地抱着父亲。其实在他心里,师父对他恩重如山,早已就是慈父一般。生父还是师父已经不重要了,自己能做的,就是让师父兼生父晚年更开心一点。
1918年,父亲去世,阿炳痛不欲生。为生离死别,或许也为命运的不公。如果没有吃人的礼教,他也不会跟孤儿一样在乡下待了八年,也不会当别的孩子喊爸爸的时候,自己会纳闷,我的爸爸在哪里?当小伙伴们不跟他玩,赶他、打他,骂他野孩子的时候,他一脸的茫然。没有人撑腰,没有人关爱,就像水中的浮萍随波逐流,像路边的小草自生自灭。
虽然阿炳不会喊父亲,但父爱如山,父亲教自己学会了认字,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各种谋生的手艺,也学会了演奏各种乐器。
阿炳不幸,生在一个礼教吃人的社会;阿炳又幸运,遇到了一个师傅,一个跟父亲一样慈爱的师傅,一个多才多艺的师傅。他从师傅兼父亲身上学会了太多太多的东西,也继承了老爸的艺术基因。
16岁的阿炳已经显露出艺术天才。在道场做法事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各种曲子,每次听他演奏的人都前呼后拥,好评如潮。
阿炳是老天送给人间的一个艺术家,阿炳的乐感是天赐的,不管是什么曲子,阿炳都能把它把它演奏得出神入化、不同凡响。
26岁那年,父亲去世,阿炳接替父亲开始处理道观的业务。
中国的出家的人必须要戒酒、戒肉、劫色,其实这等于让一个会说话的人永远禁言,是根本做不到的。制定一个根本做不到的律条,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纷纷犯禁,律条失去权威,形同虚设。
食色性也,一个虚伪的人,会在前谈精神文明,人后却抵抗不了诱惑去搞精神污染。导致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在演戏,撒谎。这个社会就没有了诚信,这个国家的道德长城也会崩塌。
据考证,日本的寺里规定,寺院里的和尚如果抵御不了金钱诱惑,就去做生意;如果抵挡不了荷尔蒙的发作,就去娶媳妇。有钱不是罪恶,有媳妇跟信佛不是水火不容。只要心中有佛,到哪都是善哉。
阿炳像天下所有男人一样,有着正常的人伦需求,抵挡不了这种本能,但却不能名正言顺娶妻生子,只能偷偷去勾连。阿炳不幸最后染上了花柳病。祸不单行,34岁那年,阿炳又双目失明。
失明之后,阿炳把道观盘了出去,到江湖四处漂泊。为了排解苦闷,阿炳又迷上了赌博和染上了毒瘾。
为了维持生计,阿炳被迫上街卖唱,阿炳在卖唱的时候,把艺术才华发挥到极致,每次演唱都叫人百听不厌、流连忘返,阿炳的美名开始江湖上开始传扬。
44岁那年,阿炳人生开始大放异彩,因为他还俗后遇到了一个最爱他的女人董彩娣,这个柔情似水的女人给了他无尽的灵感。
阿炳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尤其是建国后,阿炳获得了第二次生命,迎来了自己艺术的第二个春天。
《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通过电波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1950年12月4日,阿炳去世,终年57岁。
阿炳是个艺术家,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白居易、苏轼、柳永都喜欢这个调调,人家也都是放荡不羁的“文学家”,凭什么阿炳就该是”正人君子”?
其实阿炳本人并不虚伪,并没有自己包装成正人君子。
那些任意美化阿炳的人跟贬低阿炳的人,脑子还是该放到洗衣机里清洗一下比较好。
阿炳,一个让国际顶尖音乐人长跪不起的,中国草根艺术家。
昨日独木难支,窘迫寂寥;今日众星捧月,誉满天下!
1949年无锡解放时,57岁的阿炳的肺病已经严重到吐血,无法支撑他继续卖艺求生,只好通过给人修琴谋生。这时,远在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意外得知阿炳的存在,教授计划用当时进口的最先进的钢丝录音机,记录了下来阿炳创作的曲子。但阿炳的身体实在撑不住了,最终只录完6首曲子。
这时从开始录制到去世,只有4个月的时间。但就是这6首曲子,被灌制成唱片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二泉映月》唱片被毛主席、周总理当做当作珍贵礼品赠给来访的国际友人,更被小泽征尔评价:“这种音乐只应跪下来听……”。还被改变成各种演奏形式,全世界得到的各种荣誉数多到数不过来。
阿炳的一生,用任何一个形容词都不足以完整表达。
1893年出生于道长和民女的寂静之夜,4岁母亲去世,道长收养阿炳。父子之间以师徒相称,并且阿炳并不知道自己的师傅就是自己的父亲。之后的十七年,阿炳展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精通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在当时被称为“小天师”。
1918年,父亲去世,阿炳继承道观,但也得知了师傅就是自己亲生父亲的消息。开始吸食有毒物品等一系列骚操作,直到把自己的道观经营破产。开始了二十多年的街头卖艺生活。
1927年,阿炳因为不当行为染上的病毒,导致双目失明。但阿炳依然靠自己精湛的技艺谋生,两年后娶了一个民女照顾自己。直到1950年去世。
他的经历在国际上被拿来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就能说明了一切。
引用《二泉映月:十八人评阿炳》里的一句话:失明者阿炳,长久地生活于社会和人世的黑暗低处。然而,正是因为此种复杂的“低”,使他酿制并最终为人类奉献出动人心弦的永恒音乐。
阿炳到底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还是一个放纵自我的人,我们无法考究。但是这阻挡不了阿炳在我们心中封神的形象,他,就是最厉害的二胡草根艺术家。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