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众所周知,元宵节算是我国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吧,吃元宵,舞狮子,看花灯,好热闹的。
其他的几位可能已经把它真实的来由,所牵扯到的几种就行的说法,说的很详细了。我在这里就简单的提一提,重点用另一个角度来说。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的这个节日,我们感触还是颇深的,它又称为上元节,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来源于道教的”一年三元说”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我觉得重要的元素,是人们心中向往的那份美好,道教正是三元说,或者说其他的几种流行的说法,恰好能寄托人们内心的美好的祝愿。所以才使得元宵节或者说是上元节流传至今。
这一个方面的因素,可以从一些我们熟悉的诗句看出来的。还记得那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吗?其实这一句就来自于《元夕》它的完整版是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们不必记得和较真它的来由,重要的是我们能把它代表的文化,与百姓心中的美好愿望传承就可以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