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死?司马迁肯定也多次问过。死的理由十分充分,士大夫遭受宫刑,辱没祖先,摧残身体,为乡党耻笑,哪一样都可以去死,何况“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也因此,苟活下来的司马迁“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不死的原因,司马迁自己解释是“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粗略的解释就是,《史记》尚未完成,现在就死了,所有的工作就全浪费了。那么这个工作真那么重要吗?司马迁认为,是的,此书“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不是一般的书,它穷尽古今,通达天地变化,发掘成败兴亡的枢机。
那么,就面上来说,司马迁是为了完成未尽的工作,也就是为了修完《史记》才含垢忍辱活下来的。但这样说有点淡化了司马迁这么做的力量。修史的工作固然了不起,能修史的人也多了去了,班固不是史家出身,不也修了本《汉书》,评价也还可以。好像司马迁自己也并不那么认为就是干修史的事,因为他还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皇帝派下的一项正常的工作,为何还要“藏”呢?由此推论,该书就不是,或不全是为皇帝而做的事呢,因为其中有“私心”。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书中反复引用一些古人受屈而不死,并进而著述的事,说这些人“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这些话谁都可以看出,真正说明的对象就是司马迁自己。因为有“愤”,不愤不启,不舒不足以明其心。司马迁是把自己与文王、仲尼、屈原、孙子、韩非这些人并列而论的,准确地说,他是把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前述这些人相提并论的。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想法,也是司马迁对自己的高度期许。
司马迁并非是太史令这个职位来看问题的。《报任安书》说“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这个所谓的太史令就是个跟卖笑的倡优一样的货色。职位如此,但司马迁绝不认为自己所做的就是卖笑的事情,他是在写屈原《离骚》一样的作品,文王《周易》一样的经典。这样的自信,与这样的使命感,说明一位伟大人物有何等巨大的力量。事实当然也是这样的,但明白这一点的是几百年后,一千多年后的人。以当时角度看,这个地位卑微的太史令,会有谁相信他的话?而这个人还受了那样龌龊的宫刑。
可以总结了。太史令司马迁有着非同寻常的自我期许,与高傲的士大夫名节观念。受辱而死,那是普通士人的做法,“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司马迁决会因为自己是个“太史令”就把自己当成蝼蚁,他有自己的事,这个事与皇帝无关,与乡党无关,就算受辱,他也得做下去,即便做完了“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太史公也九死不悔。大概这样才是司马迁,而不是其他的太史令。
因为司马迁深刻知道自己的事情还没有做完,那就是父亲的遗愿:继承祖先未完成的事业——记录历史、编纂史记!
我认为宫刑对于太史令司马迁来说,精神的伤害要远远大于肉体的伤害。虽然不能保证他当时没有想死的心态,但是面对自己肩负的重任,刑罚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想想历史上诸多巨著都是名人身败名裂,艰难困苦时写就的,无形中给司马迁提供了精神支柱,遂奋发图强,以刑代死,勇往直前永不回头的投入到编纂史记的工作中去!
一、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请求开罪李陵而受罚。
汉武帝时期,刘彻喊出来“寇可往,我亦可往”的霸气口号!遂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征讨匈奴,为了保障后方的军需粮草,欲派李广的孙子李陵负责此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
但是李陵自认为凭借自身能力足以带领军队攻击匈奴,独当一面。遂请求汉武帝准许他带兵直指匈奴单于王庭,不要让他干后勤保障工作。汉武帝被李陵的报国之心感动,就答应了他带领领兵五千开赴沙场。
李陵带领军队打击匈奴的战斗是惨烈而又悲壮的,以五千将士对阵数万匈奴士兵,以少敌多不畏生死,一心杀敌,最终战至一兵一卒,在既无援军又无兵器的情况下,无奈诈降于匈奴单于,以求日后伺机反攻。
李陵的投降使他受到朝廷众多官员的非议,司马迁却向刘彻说李陵的投降实为诈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他的战功比李广利的还高,要说想投降,何必至此啊。但是后来汉武帝听了误报说李陵在为匈奴练兵用以攻打汉朝,震怒之下,夷了李陵三族,为其开罪的司马迁也被赐以宫刑,从此背负了胯下之辱。
二,司马迁以腐刑赎身死,自强不息忍辱负重,最终完成了史诗巨作。
司马迁在为李陵开罪后,被汉武帝以诬枉之罪受以宫刑。诬枉之罪,按律当斩,但司马迁为了完成父辈遗愿,决然选择以腐刑赎身死!
武帝族了李陵家,而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我认为对司马迁用这种刑罚无疑是诛心的,相信平常人宁愿砍掉头颅也不愿受此侮辱。我想宫刑在某种意义上使司马迁得到了心灵的洗礼,所以更加奋发图强,完成父辈未完成的事业。
司马迁受刑后,虽然身残,但心更硬了,在对照历史的励志名人后,更加信心百倍。就这样在忍受着巨大屈辱的司马迁,不遗余力的开始了巨作史记的编纂。
《史记》全书完成。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三,总结。
司马迁是成功的,他史诗般的巨著为我国历史文献的参考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遭受非常人能忍受的酷刑,但对于肩上的重任来说,生死已是再渺小不过的事情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1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