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杜甫草堂的最大魅力就是杜甫,许多人都读过杜甫的诗词,都想去体会一下古人当时的意境。
但不的不说,现在的杜甫草堂经过了后期的多次修复以及修建。而且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现在的杜甫草堂早已不是当年杜甫居住时的杜甫草堂。不过任然有古人生活过的气息,而且还有许多文化作品,热爱文学的人非去不可。
就我自己的体会,首先我不是作为旅游的角度去参观杜甫草堂,去了也不是为目睹里面的景点,我是奔着杜甫这个人去的。学习了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后,我很想去感受一下,那茅屋破朽不堪,四处漏水,到底是有多大的风,可以把茅草吹到河对岸去。以及南村群童又有那么调皮吗,居然一点破的茅草他们也要抱走,而且是快速的跑到了竹林里去。这所有的一切,无不使我日思夜想。
终于,我进去了,茅屋还是在以前的地方,只是不再破旧。对面依旧是竹林,但再也没有南村群童在那里嬉笑打闹。此时此刻,你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当时杜甫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切向往之情。
你好
冯至曾经说过:人们提到杜甫的时候,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却 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草堂的魅力已经不局限于杜甫了,同时自身也存在起应有的魅力。
杜甫,一个伟大的诗人,一个时代的纪念者。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没有光明,黑暗始终伴随着他,成都是他躲避战乱的四年,在这里,他经历了自己精神的搏斗。
杜甫草堂、武侯祠,一文一武,作为成都标志性的旅游景点,其应有的魅力可想而知。
杜甫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流寓成都时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筑草堂,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
其实在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没有了。
而是一个叫韦庄的诗人寻得草堂遗址,重建了茅屋,草堂才保存下来。
经过几个时代的修复,杜甫草堂演变成了纪念诗人和旧民居风貌为一体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
里面有个建筑叫诗史堂,是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一个过程,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也因此得名。
现在的草堂其实想要去体验人文景观,我说白了,很难,花径也不过是很多园林都能修出来的了,如今草堂的主人,或许是那几只猫了。
对了,是谁在喂那几只猫?是陆游吗?哈
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草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堂内建筑典雅,亭台楼阁错落精致,小桥流水,竹树成荫。茅屋景致别具一格,其间绿树溪流环绕,竹篱柴扉,菜圃青翠,一派浓浓的田园景象。游人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古代,仿佛能看见诗人杜甫一家人当时在这里恬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除了典雅清秀的园林区,还有文化气息浓郁的文物景点区,内藏史书三万余册,文物两千多件。包括历代杜诗精刻本,手抄本,铅印本等等。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一座宏伟的史诗殿堂,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日江风半入云。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果你也是位杜迷,一定要去杜甫草堂。
对于真正喜欢诗词的人而言,相当于儒生眼里的孔祠,相当于僧人眼中的那一颗菩提树。相当于道教人士眼里的函谷关,相当于基督,犹大,伊斯兰教徒眼中的圣城耶路撒冷。
诗家圣地,浣花草堂!
一个只用平仄和格律就让无数后代文人顶礼膜拜的老人,当年就在这坐破落的草堂中实现了诗歌的集大成。而这个“集大成”在杜甫身上是代词,在别人身上仅仅是过誉的形容词。
杜甫就是在这个草堂中,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唐诗的巅峰,并且成圣。
如果圣人有悟道的传说,那么草堂就是杜甫成圣之地。
十分唐诗,杜甫一人便可独占七分。而这七分大多都与这草堂息息相关。
没有体会到杜诗之美的人,绝不会了解杜诗的力量有多么恐怖,绝不会知道杜诗的魅力有多么动人,绝不会知道杜诗的美好有多么绝伦。而这些杜诗基本上都是在草堂期间完成的!
草堂不是某个地方的名字,而是唐诗的名字!
从唐之后,越是大诗人大词人越了解杜诗的庞大渊博和深不可测,太多太多的典故都是从草堂开始。而草堂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典故。
在草堂之后的每一首诗,都几乎压得后人喘不过气来。从此之后的所有岁月,或许有人质疑杜甫,但绝无一人否定杜诗。每一个技巧,每一套组合,每一种结构,每一处典故,甚至每一个字句都会被后代诗人词人巧妙地化在自己的诗里。当年小可读稼轩词,看到“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马上心里就软了一下,这不正是杜诗“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的呆痴之气么?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某一个人在诗词里的痴总会和草堂里另一个人的痴融在一起。
那不是草堂,
那是诗的圣殿!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