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是一个混乱的朝代
东西两晋共155年,只有司马炎在位的25年,司马衷前期的10年,国家相对安定外,剩下的100多年都混乱不断,外族和汉族的冲突,晋朝内部士族的争斗,士族和寒族的争斗,此起彼伏,百姓民不聊生。
晋朝是一个多灾的朝代
纵观中国二十四史,再没有第二个朝代像晋朝这么多的天灾,翻开晋书,几乎每年每月都有天灾记录,在信息并不发达的年代,如果不是较大的灾难,是不会惊动中央,并被史官记录在案的。干旱、霜冻、地震、水灾、瘟疫、蝗灾、泥石流……甚至连“肉雨”这么奇葩的另类天象都时有发生,“米斛万钱”的记载比比皆是,甚至连朝廷都颁发诏书,承认民间买卖子女用于食用的行为不违法,“关中饥,米斛万钱。诏骨肉相卖者不禁。”因此,很多史学家认为,西晋不是亡于五胡乱华的外患,也不是亡于八王之乱的内斗,而是亡于天灾。
晋朝是一个没有准备好的朝代
晋朝原本具有成为大一统强盛朝代的所有条件,建国初期具有统一的国内形势,较高的中央权威,长期战乱遗留的厌战情绪、皇权和士大夫的友好关系、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如果统治阶级能够与民修养生息,整治吏治、延续两汉的政权结构形式,那么经过几十年的恢复,晋朝一定会成为比肩汉唐的伟大朝代。可惜,一手好牌打的稀烂。司马家很明显没有做好建立一个伟大朝代的准备,也没有做好成为这个大一统朝代管理者的准备。皇族分封暴露了在政权结构的设置上草率行事,奢侈腐化暴露了对民权的漠视,失败继承人的确立暴露了对管理缺乏远见,经济文化方面的毫无作为暴露了在政治方面的幼稚。“晋”,意思是巍峨的高山。很明显,司马家原本是希望自己的朝代像一座高山,屹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很可惜,这个高山最终成为了一个小土堆,被人嘲笑前年。
晋朝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朝代
晋朝以前有先秦的百家争鸣和两汉经学,晋朝以后有唐宋的古文运动和宋明的理学,魏晋时期正是一个思想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因为曹魏篡汉,司马篡魏,导致儒家的天命和忠君思想不断受到冲击,士大夫们的思想理念屡屡受到挑战,空虚无为的老庄思想逐渐兴起,“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成为时代主流,一大批文化名流崇尚玄谈,热衷于从老庄易经等政治倾向比较淡薄的经典里面寻求思想的归属。正是因为这样文化氛围,孕育出来了独具特色的魏晋风度,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玄远冷峻、高简瑰奇,独具一格,引领时代。伟大的唐诗宋词归根溯源还是来源于魏晋的诗歌,无论是从格式格律还是题材内容,都是完美地继承了魏晋时代的文学形式。东晋时期的“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但闻爷叹息……”唐朝时期的“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无论是格律、节奏还是感觉,唐朝时期的诗歌形式完全就是两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翻版。因此两晋时期是中国思想领域的第二座高峰,晋朝以后直至今天,再没有第三次高峰的出现。
晋朝是由曹魏时期权臣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创建于266年,司马炎史称晋武帝。
晋朝上承三国时代,它结束了东汉末年延续许久的分裂,下启南北朝,自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乱世。
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226-316年,都城在洛阳;东晋,317-420年,定都建康。两晋国祚共155年,相比其他大一统王朝,是比较短命的了。
可以说,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大一统王朝了。 在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是西晋历史上短暂的和平发展期,经济、政治都有较好的发展,史称“太康之治”。
由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西晋朝一度奢侈成风。如大族王恺、石崇互相攀比,王恺作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布障五十里;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 西晋统治者认为,曹魏之亡主要是由于没有分封宗室,为了拱卫王室,西晋大规模分封同姓王,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这为日后的混乱留下了隐患。
同时西晋时形成了门阀士族,即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这使官职被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僚所把持,政治逐渐被门阀士族所垄断。
随后290年晋武帝死后爆发了八王之乱。这实际是争夺国家控制权的斗争,诸王军队到处烧杀抢掠,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诸王实力都消耗殆尽,这场混乱给西晋统治带来了巨大危机,当时各地发生的流民及少数民族起义,统治者已无力应对。 此时上层统治和下层人民生活都出现了深刻危机。
东汉以来,统治者经常招引少数民族入居内地,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迎来高潮。他们来到中原内地后,受到残酷的歧视、奴役和民族压迫,因此经常发动反抗,民族矛盾日趋激烈。
主要反抗的少数民族有五个:匈奴、鲜卑、羯、氐、羌,他们被称为“五胡”。五胡乱华事件导致了西晋的灭亡,中原北方大地全部被胡人侵占。
西晋灭亡后,司马氏在江南的建康重建政权,史称东晋。同时期的北方,各少数民族的上层分子和汉族官僚地主在混乱割据中纷纷建立政权,这就是十六国时期(主要是十六个国家,实则远远不止)。
东晋是南北士族势力支持下建立的偏安政权。这时的门阀士族统治得到继续发展。由于南北方的士族之间斗争激烈,门阀制度与皇权之间也有矛盾,因此东晋一朝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严重。这造成了政治的不稳定,以及无法全力北伐。
东晋时门阀士族政治发展到了顶峰,门阀士族几乎把持了全部朝政。“举贤不出世族,用法不及权贵”,士族拥有诸多特权和超高的社会地位,设置敢于和皇权对抗。
后世唐代诗人刘禹锡路过建康(今南京)时曾有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了巩固统治,缓和矛盾,东晋建国后曾对北方进行过几次军事行动。主要有祖狄北伐,桓温北伐。
最著名的是前秦苻坚于383年为了统一全国对东晋发动的进攻,即淝水之战。结果东晋获胜。(草木皆兵 就是这场战争衍生出的成语) 淝水之战进一步确立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从这以后,北方的前秦再也无力南下,且北方重新分裂了,南方的东晋也再无力北伐。
战后,东晋的外部威胁解除了,但统治者没有利用这个时机改革内政,而是加紧了争权夺利和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
后期士族刘裕势力逐渐崛起,获得辅政权,掌握了东晋的军政大权。他通过系列措施在地主阶级中树立了威望,最后于420年废晋恭帝,取代了东晋政权,建立了宋,刘裕就是宋武帝。
东晋至此灭亡。
所以,晋朝所确立的不甚合理的大政方针,对少数民族的压迫策略,以后统治者缺乏雄才大略,这诸多因素导致了这个王朝的各种乱象。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