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没这回事儿,主要是人们对太监的误解和歧视;其次是儒家学者和官员的描摹和隐藏。描摹不用说了主要是抹黑,隐藏就是故意不提一些人物。
对中国做出极大贡献的太监蔡伦
(1)宦官专政的各类问题,宦官确实有奸臣
在历史上,太监为害最大的就是东汉、唐朝安史之乱及其之后、明朝。然而,宦官同样有蔡伦这样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做出过贡献的人;郑和这样对于中国虽在当时没什么价值,却有巨大历史意义的人。
(2)政治斗争哪有好人坏人,宦官失败的一方就是奸臣,胜利的一方就会被隐藏
以蔡伦为例,因为权力斗争失败,他在政治方面失败,从而被人遗忘、忽视。高力士对唐玄宗非常忠诚,也算不上奸臣坏人,但因为民间对宦官的歧视也成了坏人。同样,有些宦官明明是胜利一方而且功绩也高,但却在“儒家文士”陛下故意略去。
现代中国最有名的太监郑和
以朱棣时期的“七大太监”为例,王彦(女真人)、王安(女真人)、孟骥(西番)、郑和(回族)、李谦(可能是汉人)、云祥(蒙古人)、田嘉禾(蒙古人)。
以狗儿王彦为例。他是第一任辽东镇守太监,甚至是最早的镇守太监。辽东的军事指挥都归其监视,同时还负责管理民事、军事物资、操练军马、抚恤士卒、火器、与总兵共同讨论军事调动和战争等。
同时,因其是女真人,所以要监视、和好辽东的女真族防止蒙古势力与之联合。
高力士
综上所述,历史虽然不会骗人,但留下历史的各种记录因为人的因素,自然会带人为的误导和歪曲。同样,解读历史更会如此,这才是为啥要多看资料的原因。
相对于在朝堂上的奸臣,太监简直是冰川一角!这么说吧,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到溥仪退位,你能说出几个坏太监,又能说出多少像秦桧一样的奸臣。
当然,历史上不乏一些大太监如赵高,十常侍,高力士,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之所以能够权势滔天,祸国殃民大多主上昏庸,而且他们接近权力中心,很容易蛊惑皇帝犯一些错误。
但是,更多的时候,大部分的太监都是给皇帝背了锅而已,我始终认为,没有更坏的太监,只有更坏的皇帝和大臣。
就拿魏忠贤来说,都知道魏忠贤乱杀忠良,残害东林党人,可是这些东林党人都干了一些什么事呢?在一个东林书院里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他们在一起结党营私,表现的义正言辞,真到刀尖上的时候,还不如个太监。
比如明末首辅东林党人魏徳藻,李自成打进北京,问魏徳藻你怎么不去死,魏徳藻说,我还得为新朝效力,哪敢去死?
东林党领袖钱谦益,本来说要去溺水殉国,结果喝一下午送行酒,下水的时候说“水凉”就回家了。
这就是气节,读书人,文官的气节。我记得崇祯上吊的时候旁边还跟着一个太监呢。
掌握话语权的一般都是文人骚客,在对待一件事情上,肯定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啊,比如小编是辽宁人,主观印象上肯定辽宁人好啊!文人们也都这个样吧,很多时候锅又不能甩给皇帝,那甩给谁?太监和嫔妃,反正他们都没有什么文化,看不到别人是怎么骂他们的。
一般朝代灭亡的原因,要么是女色,要么是宦官专权,怎么就不说是皇帝昏庸无道呢?
谁说历史上坏太监多,又是谁总是再讲太监坏话?
话语权
千百年来,每当朝代崩坏,历史上总会涌现一批坏的吓人的大太监,如赵高,魏忠贤等人。我们不由的惊叹,历史竟然不断重复上演,难道皇帝们都是傻子么?
答案是否定的,能当上皇帝几乎都是驭人的高手。为君之道,首在均衡。自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士大夫阶层日益崛起,汉朝聪慧的皇帝于是引入内廷来抗衡士大夫阶层,皇帝好渔翁得利。事实上,皇帝的目的的确达到了。士大夫与太监们怼的不亦乐乎,来自世家的士大夫打心眼里是看不起太监们的,尤其是当太监们有了和自己抗衡的权利。因此,反观后世,每当皇帝威胁到士大夫阶层,士大夫总是拿太监先开刀,东林党杀魏忠贤就是明例。历史对太监们是不公平的,因为话语权永远掌握在士大夫的手里。你有敌人不可怕,可怕是你的敌人有笔如刀,让你遗臭万年。
真实的太监
现在很多的影视剧似乎都将太监脸谱化了,似乎只要咔嚓一声,懂得察言观色便可飞黄腾达。但历史的真相却是,能走到皇帝身边的太监大都是饱读诗书,善解人意的。这点很容易理解,士大夫们身处崖顶,只需抬头便可观圣颜,而太监们,却是从崖底开始攀爬。
太监虽然名声不好听,但实际上凭借他们的才智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是出自太监蔡伦。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极大地开阔了世人的眼界。
夹缝中的他们
不可否认,有很多太监因为身体残缺而心理变态。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太监们只是皇帝的一颗棋子,用的着用,用不着扔到一边去。历史上的大太监们总要在关键时刻为主子背锅的,主子是天子,怪罪不得,总有人要倒霉。因此,他们小心翼翼的徘徊在主子和臣子的身边,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太监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可悲的一群人,是维护封建统治、维护皇帝权益的牺牲者。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