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我知道两次核泄漏事故,一次是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这两个都是最高级别的核泄漏(7级)。
但是我自己关注的只有切尔诺贝利事故,在这里就不提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了,希望了解的大神可以接着给讲讲。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发生在1986年苏联统治下的乌克兰境内,到现在依然被人们认为是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事件造成的爆炸以及后续的影响一直被人们称为灾难,也有人说是苏联在自己的统治范围之内扔了一颗核弹。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是一次本来可以避免的灾难,完全是一场由人为原因造成的灾难。至于具体的原因大家可以找些专业的文章研习,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更关心的是灾难发生后的场景,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得到怎样的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对于我这种物理小白来说,我知道的是由于核电站在建设过程中就存在缺陷(这就是隐患了),当然这种属于硬件缺陷。而在主控室的人员操作失误最终二者结合在一起导致这场人类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事故发生后,开始政府向人们隐瞒了核泄漏的事实,人们以为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事故而已。后来苏联才意识到了事故的严重性,紧急疏散了周围的人员,花举国之力,调动所有的资源才让它停止燃烧,最后留下了一个43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苏联花费了206天才为为这次事故盖上了钢筋水泥搭建的“石棺”,而经历的事故的人民以及参与救援的科学家以及军队人员在后来的岁月中无时无刻不忍受着核辐射带来的痛苦。现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闹掰了,所有的后果估计也只能乌克兰默默承受了。
在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出事以后,中国的核电事业也相应的放缓了脚步,我们必须要确保核电站的百分之百的安全,如果我们解决不了燃料棒过热导致的核泄漏,那永远都是我们的悬顶之剑,我们的核电发展之路就会停滞不前。后来我国的核电团队进过一年多的技术攻关,在包括“华龙一号”在内的第三代核电站建设中,都在反应堆万变设置了三道防护钢甲,在层层防护下,第三代核电站发生泄漏事故的概率已经降至微乎其微。也为我国的核电事业走出国门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疯狂打call)。
今年有一部美剧《切尔诺贝利第一季》已经上映了,同事看了说画面感挺真实的,不过自己还没有追。
1945年8月6日美国的一架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9600米的高空投下一枚重5吨的庞然大物,随即快速驶离,当这个庞然大物距离地面600米时突然发出令人目眩的强烈的白色闪光,发生山崩地裂的巨大爆炸,顷刻之间,翻滚的黑色烟雾迅速笼罩了整个广岛。广岛随即成为灼热的地狱,火凤所到之处将一切摧毁殆尽,三天之后长崎同样遭到轰炸,这两次轰炸直接导致日本30万人死亡,杀伤力是空前绝后的,这就是人类最新的科技成果——原子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次除这两次以外的恐怖核事故。
一,1976年3月28日三英哩岛核电站事故
1976年3月28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哈里斯堡16公里外的三英哩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放射性物质外泄事故,事故造成核电站周围80公里的范围内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次事故是由于设备故障和人员操作失误引起的,所幸的是这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二,1966年1月17日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
当时在西班牙海岸上空美国的一架B-52轰炸机正在加油,由于驾驶员操作失误导致轰炸机和KC-135加油机发生碰撞事故,B-52机身严重受损,所携带的四枚氢弹直接从轰炸机里掉了出来,其中两枚氢弹的“非核武器”撞到地面时发生爆炸,导致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放射性物质所污染。
三,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1986年4月26日早上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更多的爆炸随即引发严重的大火,据悉此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降是在广岛投掷原子弹所释放量的400倍。
四,1968年1月21日图勒核事故
由于设备故障导致美国的一架B-52轰炸机舱内起火,由于火势严重难以扑灭机组人员遂做出了弃机的决定,在此之前他们本可以进行紧急迫降,机组人员弃机之后,B-52轰炸机最后撞上了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的附近的海冰,导致所携带的核武器严重受损产生裂缝,致使放射性污染物大面积扩散。
五。1957年19月10日温斯克尔大火
这次事故是由于英国坎伯兰郡附近的一个核反应堆石墨堆芯期货酿成的核灾难,这次核灾难时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严重的核事故。
六,1987年9月13日戈亚尼亚核事故
在巴西的戈亚尼亚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把一个放疗机当作垃圾丢弃在垃圾场,而现场的一位垃圾场工人敲开了这个放疗机并把放疗机里具有高放射性的氯化铯拆掉,灾难就这样降临到这座城市,由于氯化铯的颜色是亮绿色,很多不明就里的孩子就用手直接接触氯化铯,导致240多人受到核辐射。
七,1993年4月6日托木斯克-7核事故
这是一起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托木斯克的核事故,这次事故是由于工人在用硝酸清洗容器时发生的爆炸导致的。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