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出生于楚国贵族之家,自幼喜爱诗辞,学习不倦,相比当时的贵族子弟,屈原个性鲜明,思想独立,所以在进入统治阶层后,便得到楚威王欣赏与信任。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富兵强,蚕食六国之心,日渐明显,为遏制秦国,在苏秦的倡导下,六国在赵国的洹水盟誓,合纵抗秦。不久,张仪向秦王提出连横之策,分化瓦解了六国齐心抗秦的初衷。忧心重重的屈原深知,秦国的野心志在灭楚,于是向楚怀王建议联齐抗秦,出使齐国。齐湣王首鼠两端,表面上答应了楚国的请求。
回国后,屈原向楚怀王上陈改革图强。只有国家强大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怀王采纳了屈原的革新建议,进行变法,屈原就是变法方案的起草人。
屈原变法主张对内举贤能,明法度,对外联齐抗秦。但是变法影响到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最后,不了了之。屈原也因此遭到贵族排挤陷害而被楚怀王见疏。但赤胆忠心地屈原,依然坚持己见,丝毫没有妥协。
当时的形式,秦、齐、楚国是天下最具实力的大国,齐楚联合己成为秦国东出天下的主要障碍,于是为了瓦解齐楚联盟,秦国派遣张仪出使楚国,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为交易条件换取楚国与齐国绝交,天真且利欲熏心的楚怀王信之不疑,众人皆贺之,独屈原知其为骗局。屈原日:‘’秦所以重楚者,独有齐也。今若绝齐,楚势孤矣。秦何重于楚,而割六百里之地而奉之耶?此张仪,诡计也。倘绝齐而张仪负王,不与王地,齐又怨王,而齐反附于秦,秦齐合而攻楚,楚亡可立而待矣。‘’此时,楚怀王根本听不进去。后期发现被张仪所骗。愤怒的楚怀王立刻派兵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国打的大败,秦国接连攻占了汉中与召陵,从此楚国门户大开,秦国能够轻易地从上游南下进攻楚国。
此后,屈原几乎是孤军奋战,屡次劝谏楚王,革弊兴利,远小人,近贤人,不但没有引起重视,反而在敌对派的陷害下,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就在屈原流放期间,楚国实力大减,不但大片国土被秦国所占,韩魏等国也趁机攻占了楚国在中原地区的大片领土。屈原虽然身在荒野,但心系自己的国家。行吟于江畔,他无时无刻不在为自己的国家祈福,无奈,残酷的现实正一天一天地逼近。屈原也一天比一天地变得抑郁,他想向周边的农人诉说自己的苦衷,可又有谁能真正理解他呢?他是孤独的思想者,一片忠心为了国家。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下郢都。也就在这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楚国大夫屈原以死明志,自沉于泪罗江。屈原的死,留给后人的是文人的傲骨和对国家的赤胆忠心。正是这种感天憾地的爱国精神,千百年来,一直在华夏大地颂扬着……
个人认为,屈原即使真是投江而死的,也与爱国无关。
许多人认为屈原投江自尽于秦攻破郢都之时,所以屈原之死被定性为殉国。
事实上,根据屈原的作品研究,有许多历史、文学方面的专家发表论文称,屈原的卒年,不可能是在秦破郢之时。
关于屈原的生年,专家们的分歧较少,目前只有两种说法:公元前353年和公元前339年。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公元前353年。
而关于屈原的卒年,分歧就比较大。
屈原的卒年,直接影响屈原之死的社会意义。
因为卒于郢破之前,或郢破许多年后,都不会被认为是“殉国”。
最早的说法即我们所熟知的郭沫若说,即称屈原死于郢都被秦攻破之时。也正因为此,屈原因而被后世称之为伟大的爱国诗人。
但近年来有许多学者发表论文对郭沫若的说法提出了异议。
最有代表的是潘啸龙的《关于屈原自沉的原因及其年代》和章培恒的《关于屈原生平的几个问题》。
潘啸龙列举了五个原因证明郭沫若关于屈原自沉年代的说法不成立:
一、缺乏历史依据。
二、民间传说无佐证。
三、与贾谊《吊屈原赋》内容不符。
四、与白起破郢后江南属秦的事实相矛盾。
五、与屈原的自白不合。
根据潘啸龙考据,屈原卒年应在顷襄王十六或十七年(公元前283年或公元前282年),这比秦破郢提早了十几年。
而章培恒却认为屈原卒年为顷襄王三十年,即秦破郢九年之后。
两人的论据见以下图片资料。
如果这两种说法任一种成立,屈原“殉国”的说法就会被无情推翻,屈原的爱国头衔也会被残酷摘除。
在个人情感上,我倾向于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但理智上,我不认同屈原之死与爱国有关。
其实分析屈原的作品,大家就能明白:屈原一直在标榜他的清高,在他所忧郁的事情中,“不能被楚王赏识”的痛苦要远远大于对国家的前途担心。
大家只看屈原代表作《离骚》就知道了。
甚至屈原对于投江一事,历来也有文人学者对此表示怀疑。
司马迁之所以记载屈原投江一事,是根据:
一、因为民间传说.
二、因为屈原作品中有投江的想法:
1.”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2.”愿依彭咸之遗则“。
3.”宁赴湘流,葬江鱼之腹中“。
王逸《楚辞章句》说:”彭咸,殷贤大夫,谏其君不听,自投水而死。屈原赴水,即效法彭咸也。)
三、贾谊吊屈原一事。
但关于以上三种证据,清袁枚《随园随笔》认为:“……(效法彭咸投水之事)皆冤忿寓言,非实事也。太史公因贾生(贾谊)一弔,遂信以为真,不知宋玉《招魂》之作,上天下地,东西南北,无所不招,而独不及水。何也?惟乱曰:湛湛江水上有枫,魂兮归来哀江南,则其善于汨罗可知。若《楚辞注》-《招魂》作于屈子生时,则豫凶非礼,宋玉不应诅其师矣。今按:鲁仲连义不帝秦,亦谓惟有蹈东海,屈子云云,发于愤激,其果自沉与否,诚亦无可确证也。”
综上所述,屈原的死即使与投江有关,但也不一定与爱国有关。
更多的是,楚国灭亡在即,屈原自认一生的抱负再也没有机会展现了,才郁闷投江的。
或许,英雄无用武之地才是最悲哀的!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3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