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有答,且听大狮白话几句。
题主问:古代真的有女捕快吗?
或许有人要说“这个可以有”,但事实上是“这个真没有”。
尽管目前有许多网络小说或影视剧中,经常出现很多英姿飒爽的女捕快,事实上那都是虚构杜撰的,真实情况是古代没有出现过女捕快,哪怕离现代最近的清朝,也不曾有任何女捕快出现过。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比较低,而捕快又列入“下九流”,古代阶层之中,凡是当过捕快衙差的人,其子孙后代永世不可考取功名,捕快衙差实质与倚门卖笑者是一个阶层,就身上那层皮威风罢了。
女子地位已然低下,若再从事捕快的差事,则更是低下至极。
再者,古代女子讲求的是相夫教子,而不是抛头露面,一个女子频频出现街市之上,这也的女子都被人看不起的,夫家也会因此而蒙羞。
尽管古代没有女捕快,但是有女牢子,也就是专门负责看守女犯的女性狱卒。切记,捕快和衙差、狱卒的职责不同,捕快是专门负责办案和缉拿犯人的官差。
衙差属于皂吏,说白了就是在衙门里面打杂的,负责的事情很多,比如弹压地面,替县太爷送信,夜间巡逻,担任仪仗队,折腾犯人等等,都是他们的活。
而狱卒是专门看管犯人的差事,三者之间有所不同。古代之时分工很明确,不能超越自己的工作范围。
女牢子这个差事也是在明清两朝才兴起,而且从事这个行业者也是少至甚少,多数为一些寡妇或恶妇来干这个差事,好人家的女子是没人肯干的。
干这个行当必须心狠手辣才行,就如《水浒传》中的蔡福、蔡庆、戴宗等看管牢子的官差一样,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要有随时替人整死囚犯的狠心肠才行。
清代文献《活地狱》曾有记载,纵使身为女囚很多时候也是关入男监,很少有直接被送入女监关押的。而看守女囚者,也几乎都是男牢子,极少有女牢子。
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中,负责押送“小白菜”毕秀姑的也是男牢子,而非女牢子。这些男牢子会趁机占尽便宜,甚至利用女犯来赚钱,在古代社会,这是见怪不怪的事情,很是稀松平常。
好了,解答完毕。拜了个拜!
最近电视剧《锦衣之下》正在热播,其中的女主角作为六扇门的女捕头争议颇大,那么古代到底有没有女捕快呢?
答案是没有!
地位低下的捕快
受现代影视剧的影响,剧中的捕快是威风凛凛,处处受人尊敬。进而把捕快的形象表现得类似于现代警察一样公正严明,但其实捕快在古代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捕快——原来分为捕役和快手,渐渐的人们把捕役和快手合称,就叫成了捕快。捕快的称呼起源无法考证,但是至少在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前期就有了类似职能的职位,这是捕快的雏形,他们负责缉捕罪犯、传唤被告和证人、调查罪证。“捕役,捕拿盗匪之官役也”,而“快手,动手擒贼之官役也”,因二者性质相近,故合称为捕快。
在古代,“役”这个字所代表的那一类人并不光鲜,他们只是“隶臣妾”中的一种,秦汉时是战场上的炮灰,战场上最先赴死的就是他们。隋唐后也被归属于“贱户”,后代不许参加科举,和倡优奴仆在阶级归属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唐朝的“不良人”
唐时出现了一个职业叫“不良人”,当时的官府纠集了一批游手好闲的人负责城市坊间的治安。这些人日常走街串巷,对百姓的了解要强过官府,由他们和百姓打交道也可以缓解政府的治理压力,这之后“不良人”这一职业逐渐发展细化就变成了我们熟知的捕快。
只是他们的阶级地位直到清末都没有丝毫改变。
重男轻女的时代
我们知道,古代社会是个重男轻女的时代。
富一点的家庭,孩子还可以学点东西,长大后嫁个门当户对的丈夫,而姻亲关系在古代还算是牢靠的。
那些贫穷人家的女子,好一点的从小也得帮家里做活计,长大了出嫁,给家中的哥哥或弟弟换回来一套结婚用的彩礼;更穷一点的家庭,其女子或许就被父母和别家的闺女一换,借此给家中的未婚男性换回来个媳妇;至于那些穷到不行了的家庭,父母就把女儿卖到大户人家当个丫鬟,甚至更狠的卖到青楼。
在知识被上层垄断的古代,一般百姓只有用体力来养家糊口,而女性在历史上的地位较低,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体力上的吃亏。
而捕快就算是“贱民”,但凡有这个机会,也肯定先指着男丁传下去,何况捕快这种就是靠体力的工作。
而古代虽然没有女捕快,但衙门里还是有女性的身影,即“女监”。
虽然古人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但在监狱里还算人性化,他们也知道女监如果让男性来看管很容易出问题,所以还是设了女监这个职务。
这大概也就是除了皇宫之外,古代官府里唯一拥有的女官种类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3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