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墙”是一个可以载入人类历史的建筑,虽然它是一堵墙。
因为无论是它建起来,还是拆掉,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还因为无论是它建起来,还是拆掉,对西方国家来说,都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不过对苏联来说,无论是建起来,还是拆掉,都是失败的;
因为它是苏联处理柏林危机失败时建的,在苏联输掉冷战时倒地。
它是怎么倒塌的呢?从“柏林墙”的建立说起吧。
一、柏林不在东、西德的边界,“柏林墙”也不是东西德边界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根据美、英、苏三国此前达成的“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德国被大卸四块,东部由苏联占领,西部被英、美、法三家平分。
柏林在德国的东部偏北,二战时是苏联打下的,英美等国不能让苏联独自占领柏林,强烈要求把柏林也给分开,毕竟柏林是纳粹德国的首都,象征意义非常大。就这样,好好的柏林被一分为二,东部由苏联占领,西部由美英法三国平分。
所以,西柏林实际就是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从西柏林到西德必须坐飞机,陆地上没有道路,想走就要拿护照、开证明,麻烦得很。
战争结束了,德国也分完了,美苏两国由以前的反法西斯盟友变成了冷战的对手。在德国,双方也真刀真枪按冷战的规划开始了比拼。最先从管理机构上对东德进行改造的是苏联,他们要把东德建设成西方国家羡慕的样板。
1946年4月,苏联支持的东德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为了淡化共产主义的色彩,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成立了“德国统一社会党”,这个党在东德各级政府机构中处于领导位置。
英美法一看,这不行,我们也要把西德搞好。这时的英法已经没落了,自己家里也一堆战后烂事,没心思没力气管德国。于是,他们也不要德国的占领地了,包括西柏林分得的那点小地方全部交给美国去搞;实际上日本的占领也是这样,英美退出,全部交给美国。
1947年,美国在西德召开了“西占区立宪会议”,制定了西德的临时宪法,针对东德的“东德马克”,西德也搞了个自己的货币:西德马克。
德国作为一个国家,被分成制度、法律、货币完全不同的东西两部分;柏林作为一个城市,也被分成市政、警察都完全不同的两块。要不是紧紧挨着,这就是两个不同制度国家的两个城市。
美国还是有钱,他们在二战中是得了好处的。1947年开始,美国就正是启动了帮助二战国家的恢复计划——马歇尔计划。美国也有心把西德和西柏林打造成西方世界的样板,特别是西柏林,完全在东德境内,就像一个孤岛,但这个孤岛如果是“鹤立鸡群”般的存在,那将是西方最好的“展示橱窗”。
到了1949年,德国到底怎么办也没有个定论,因为这毕竟是个主权国家,一直这么被占领也说不过去。1949年5月10日,美国憋不住了,他们干脆“第一次柏林危机”的机会,指导“西占区立宪议会”,把波恩定为首都,5月23日又通过《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
苏联当然不甘示弱,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就在东柏林,货币使用1947年被迫发行的“东德马克”。至此,“两个德国”出现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可以看出,美国坚持要占领柏林一部分的重要性,因为东德首都在柏林,一看就有历史的延续性;但是,美国、西德可以说:柏林我们也有一半,我们也有历史的延续。
二、龃龉不断,导致“三次柏林危机”,苏联没有办法,只能“建墙”掩饰
可想而知,一个好好的城市被认为地一分为二,各种矛盾交织,一定会出问题。实际上苏联一开始想得简单了,他们认为西柏林那么点地方,完全在东德的包围之中,水电食品都是东德供应,稍微一卡,西柏林就完蛋了,所以他们没当回事。于是,危机产生了。
1、第一次“柏林危机”
1948年6月,英国、法国、美国的三个占领区合并,美国仗着财大气粗,以美元为支撑,于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废除以前东西两边都在使用的“帝国马克”,发行“西德马克”。问题是美国根本没有通知苏联,东德还在使用的“帝国马克”在西德一下子就成为废纸,这对东德的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苏联也不是好惹的,他们马上退出战后建立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东德马克”,并宣布:东德马克在整个柏林通用。美国等的就是这个,他们马上宣布:西德马克适用于西柏林。
东西柏林在经济上马上割裂开来,美国可以用自己的经济实力更好地扶持西德,把苏联比下去。回过味来的苏联气得要命,他们觉得西柏林这么杵在东德不是个事,要把西柏林弄回来。于是,在6月底开始对西柏林断水、断电、断能源、断食品供应。
这一招,把西柏林人吓得够呛,明显的,这么继续下去,西柏林没法呆啊。美国为了防止西柏林就这么被苏联弄过去,立即组织盟友,不计成本地用飞机向西柏林空运一切生活必须,并把这次行动成为柏林空中桥梁行动。
到了1949年,苏联封锁了大半年,西柏林日子照样,没啥事;反观苏联,倒是被德国人骂得体无完肤,不管东德、西德,都骂,因为德国人毕竟打断骨头连着筋。在封锁下去明显不讨好,美国人的空运在德国赚得太多的赞誉,他们还顺势于1949年4月成立了“北约”。
1949年5月12日,柏林封锁解除,苏联人搞坏了自己的声誉,帮助美国人赢得德国民心,还搞出个“北约”。应该说,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人出力不讨好,美国人花钱得实惠:东西德实际分裂、东西柏林对峙、北约顺势产生。
2、第二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暂时化解了,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憋着一口闷气。因为他心心念念地是要把西方力量彻底从东德赶出去,让东德成为一个完整的屏障,而西柏林就是插在东德身上的一根“刺”、指向苏联的一支“枪”。
1953年,斯大林去世了,赫鲁晓夫上台,他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对西方实行了一些缓和政策,再加上苏联的实力也不断增长,所以,东西方关系稍微缓和了一些,除了柏林还是那么乱七八糟地对立以外。
美国控制着欧洲,法国实际很生气的,他们独立性很强;英国也不太舒服,因为当年把美国引进欧洲的就是他,所以,他也不太喜欢美国控制着欧洲,自己在一边打配合,一点旧日帝国的样子都没有。
是问题早晚要出头,1958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领导人发表讲话:西方国家没有权力留在柏林。实际上这也是苏联的观点,这对苏联有利。英国、法国听了这个讲话,没有出声,他们暗自想:看你美国怎么办。
借着这个讲话,赫鲁晓夫宣布:苏联准备把管理柏林的职权完全移交给独立自主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且,他还“要求”美国、英国、法国:把西柏林变成非军事化的自由城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
赫鲁晓夫做得太直白了,如同最后通牒一样。他想把所有力量都迁出柏林,这样达到“西柏林”不存在威胁的目的。美国当时的总统是艾森豪威尔,他断然拒绝,坚持:维持柏林现状、不承认东德政府、坚持统一后的德国加入北约等。
一时间,双方不断向柏林增加力量,剑拔弩张;但美国一点没有退让,相反,美国带着西方国家还通过各种手段从东柏林“挖人”,鼓励东德的工人、知识分子到西德,一方面填补西德劳动力缺乏的问题,一方面恶心苏联。
这一招很管用,往往苏联帮助东德培训的大学生、技工,刚毕业就大批跑到西德,西德又特意给他们很好的待遇,又刺激更多的人跑到西德。
这时的苏联既没有和美国打一战的决心,有没有办法阻止人员的不断外流,只能干生气。而美国也正在进行选举,看看新的总统会怎么样吧。第二次危机也就这么无疾而终,反正苏联的目的没有达到。
3、第三次柏林危机
实际上第三次柏林危机是第二次柏林危机的继续,1961年1月,年轻的肯尼迪当上了美国总统。苏联的总统国家实力已经增长很多,尤其军事方面,已经取得惊人的进步,赫鲁晓夫这时候的权力也已经非常稳固,他对解决柏林问题的想法更进了一层。
赫鲁晓夫的想法是:在把西方军事力量赶出柏林的同时,还要显示苏联的实力,毕竟他们的核武器也好、航空技术也好,都已经达到美国的水平,尤其在航空方面,已经超越美国。
眼看让美国人退出西柏林不可能,东德大量人员又往西德跑,人口大量减少已经让东德出现经济崩溃的危机。因为这些跑出去的都是年轻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工程师、医生、教授,他们都是社会的骨干。
这样的局面把赫鲁晓夫气得要命。1961年6月3日、4日,赫鲁晓夫约肯尼迪在维也纳谈了两天。赫鲁晓夫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期限六个月;肯尼迪断然拒绝:不接受最后通牒,美国如果撤出,就是对自己的背叛。
谈话破裂,6月21日,赫鲁晓夫在纪念卫国战争爆发二十周年大会上特意穿上军装,发表了超级强硬的讲话:如果西方想显显本领的话,那么,就给他一次机会吧。而美国年轻的总统肯尼迪也不示弱,针锋相对地加强驻德美军的作战能力,还特别增加美国在德国的导弹力量。打一战的态势十分明显。
7月8日,苏联停止了军队复员,增加当年的军事预算;赫鲁晓夫还在各种场合公开说:只要六颗氢弹就能摧毁英国,九颗可以夷平法国,美国本土也是能打得到的。
苏联之所以这样极限施压,不仅想把柏林的西方军队赶出去,还有分裂西方的想法:跟随美国,将是非常危险的,随时有灭国的可能。如果美国在压力下退出,包括西德在内的欧洲人必然会对北约、美国产生不信任感。
面对苏联的强大压力,肯尼迪强硬对抗,他立刻要求国会增加32.5亿美元的当年度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及国民警卫队入伍,扩大民防及修筑防空措施。美国摆出一副打仗的姿态,柏林上空战云密布,“第三次柏林危机”达到顶点。
面对美国软硬不吃的态度,苏联除了真打一战以外,也没有办法;而民主德国大批人员往西德跑,实在也不是个事。
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派部队封锁了西柏林,在西柏林四周沿边界拉起170公里的铁丝网,筑起3.6米高的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这堵墙把西柏林全部包了起来。
“柏林墙”一修建,美国人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这表明苏联不会真的开战。美国在这次危机中没有失去任何东西,苏联的目的没有达到,他们除了“一堵墙”以外,什么也没有得到,还让当时夸下的海口成为笑话
三、柏林墙是什么样的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柏林墙”的确是一夜出现的,不过完整的建完却花了好几年时间,最后一段的竣工时间是1975年。那么,这牵动世人神经的“柏林墙”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柏林墙是从1961年开始建设的,总共经历了四个阶段。1961年它就是个铁丝网,所以能够一夜铺就;第二年,东德发现那种简单的铁丝网效果很差,人们拿个老虎钳就能轻松穿越,于是在1962年开始,花三年时间对铁丝网进行加强,这是它的第二个样式。
加强铁丝网建成后,东德下决心沿着铁丝网,用十年时间浇筑了混凝土墙,直到1975年,最后一段铸就,完整的“柏林墙”才算建成。这是柏林墙的第三个样式。
随后就是不断地修补改进,有些地方建成为“75型边境围墙”,搞得很漂亮,直到1989年,这种建设才停止,这是它的第四个样式。
所以,应该说,柏林墙从它一开始建,直到倒掉,一直没有停下来。柏林墙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最后成型时,就是一个包括4米高的厚墙在内的纵深防御体系。
这个体系有7个过境通道,纵深十五道防线,包括瞭望台、钢制拒马、铁丝围拦和警报器、22个碉堡、无草皮空地雷区、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等等。
柏林墙建成以后,据统计,总共有5千多人越过柏林墙跑到西德,至少255人在翻越时死亡。
四、“柏林墙”是美西方国家打击苏联和东德的一张好牌
三次柏林危机后,“柏林墙”横空出世,随后不断变化,从一开始的铁丝网,变成后来的制式边境围墙。表面看,西柏林更加像个孤岛,也像个监狱。
实际上,它代表了苏联在累次对抗中的无奈,代表了苏联“欧洲政策”的失败,因为他们这个政策的核心追求就是把西方赶出西柏林,让东德真正成为苏联和欧洲之间的安全屏障。
柏林墙建成后,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不断地鼓动,翻墙向西柏林跑的人仍然源源不断。因为东德和西德还有漫长的边界,真的要跑,从陆地上也是能走的,没必要冒险翻墙。但是翻墙给人的冲击非常强烈,还经常被边防警察、军队打死,也就更加凸显苏联和东德的“残酷”。
实际上,无论是东德人,还是西德人,都是德国人,德国人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他们从心底里不喜欢这种分裂,一战、二战,他们还向往大一统的“神圣罗马帝国”呢。但是,二战战败国的身份,又让他们没有办法,只能夹在两个大国之间,任人宰割。
美西方国家得了便宜还卖乖,他们自己鼓动的翻墙事件不断,导致边境被打死人的事件不断发生,西方就发动媒体,天天骂,又是“违反人权”、又是“草菅人命”;
他们还呼吁:拆掉柏林墙。他们知道,这样一呼吁,德国人心里暖和不少;他们也知道,苏联和东德是万万不会拆墙的;实际上西方国家自己也不愿意拆,因为这是一张打击苏联和东德的好牌。
五、“柏林墙”一夜之间倒塌了
时间来到1989年,欧洲风云突变。戈尔巴乔夫在苏联大搞“新思维”,不但把苏联自己搞得乱七八糟,还引来波兰和匈牙利的巨变,这个风刮到了东德。
东德的执政党统一社会党内部闹起来内讧,总理昂纳克辞职,新上任的是克伦茨,他在1989年11月9日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
这一宣布不要紧,当天晚上就有十几万人穿过柏林墙,东西柏林之间好像没有障碍了,护栏被移走,柏林墙一下子消失了。虽然墙体还在,但是,德国人知道,“墙”不在了。
当天晚上,一个35 岁的东德物理学博士安格拉 · 默克尔在酒吧喝了点啤酒后,也随着人群越过柏林墙,到西柏林逛了一会,然后又步行回到自己在东柏林的家。没错,她就是前几天刚退休的德国总理默克尔。
柏林墙开放了,就再也关不上了,从1990年6月开始,民主德国政府启动了拆除柏林墙的工作;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所以说,柏林墙的倒掉,代表了苏联的“欧洲政策”失败了,它自己也走向覆灭。
六、“柏林墙”唯一的正面作用
“柏林墙”到了,真正高兴的是东、西德的人,他们是纯粹的高兴,没有什么政治因素;
其他的,围绕“柏林墙”演讲的美、英政客都是把“柏林墙”当他们的道具;
别看他们口口声声说着人权,实际上他们才不在乎德国人呢;
这一点,那个叫默克尔的人明白得一清二楚,所以,她才会冷静地在开放当天来回走了一趟,然后又冷静地回家睡觉;
多年后,她当上了德国总理,还是一样地冷静,该怎么干就怎么干,什么美国、俄罗斯,她眼里只有德国;
在照顾德国的同时,她顶多在乎一下欧洲,这是融化在德国人血液里的东西;如果说“柏林墙”有什么正面作用,大概只有这一点吧。
看看现在的形势吧,这个乱七八糟的欧洲局面,正事不干、专门跟在美国后面叫唤的欧盟!德国再努力一下,把欧洲收了吧。
柏林墙是由政府主导建起,被民心所向推倒,两种经济市场导致东德与西德贫穷与富裕,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这个客观规律不是筑坝砌墙就能阻挡得了的,东德领导人违背自然规律,没有顺应民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做法,依然凭墙强制留人,最后导致政息人亡。
柏林墙被愤怒的东德人推倒,追其原因,应是美苏对抗的结果,苏联被国内的计划经济拖垮,经济长期萎缩不前,民生凋敝,民用物资短缺,为了与美争霸,超支扩张军事,对外扩张自己的势力与领土范围,在与美欧的竟争过程中,逐渐体力不支,有了虚胖病态的症状。
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把准了苏联的病脉,开出了收缩消肿的处方,从阿富汗撤军,让二十多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并在苏联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改革措施,因下药过猛,改革速度太快,触发了守旧势力的反弹,发生宫庭政变,造成苏联的政局混乱,使俄罗斯的地方民主派掘起,叶利钦趁势夺权。
叶利钦掌权后,放弃了对东德控制,西德总理科尔,为德国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积极发展对俄关系,并向东德伸出了橄榄枝,开放边境,配合支持东德民众西逃,东德政府面对滚滚大势,未敢实施军事违堵,使西逃事件越演越烈,最后导致全民奋起,推倒铲除柏林墙,促使了德国的统一。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