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我们每年都吃,甚至也有些人现在将端午节就叫做“粽子节”,这当然是一种戏称。但是你知道吗?在我国西南侗族聚居的一些地方,真的有一个叫做“粽子节”的节日。这个“粽子节”虽然与我们汉族的端午节一样都吃粽子,但在其他的节日要素上却有很大差别。今天,咱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一、侗族“粽子节”的日期和饮食
大家都知道,咱们汉族的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而侗族的粽子节,日期却不是固定的,而是选在每年农历五月插秧结束的一个吉日过节,甚至一片区域内不同的村落,日期可能都不一致,要看农活儿的进度。具体这个吉日是哪一天,要由村里的老者们商议决定。
侗族粽子节
既然节日名为“粽子节”,那么自然是要吃粽子的。在节日前后,准备包粽子的各种材料和包粽子,是节日的重要内容。不过这侗族粽子节的粽子,和咱们端午节的粽子也不大一样,除了常见的三角粽之外,还有他们独特的柱子粽、双对粽等形状。而且,粽子的大小差别很大,小的有几两一个,大的能有十几斤。
柱子粽
牛肉也是侗族粽子节必不可少的食物,而且做法与汉族差别很大,很有民族风情。他们吃牛肉不剥皮,而是用火将牛毛烧掉,然后连皮带肉一起做成“原汁原味”的牛瘪。同时,在饮酒方面,咱们端午节常见的雄黄酒、菖蒲酒都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当地人自己酿的一种米酒,可谓别具风味。
带皮的牛瘪
二、侗族“粽子节”的传统节俗活动
咱们过端午节的时候,常见的一些节俗活动比如插柳啊、赛龙舟啊等等,这些在侗族的粽子节里面都见不到。取而代之的是当地一些别具特色的节俗活动,如吹芦笙、对歌、斗牛等,此外还有邻里之间的拜访、邻村之间的相互拜访等等。这种互访活动很是隆重,无论主寨、客寨男女老少都着民族盛装、吹芦笙、唱侗歌等。这种浓浓的人情味,在今天越来越快节奏的城市社会中,真可谓是“久违了”。
除了以上这些活动,侗族粽子节还有一项比较有趣的活动就是给准新娘和新生儿送粽子。谁家姑娘要出嫁,或者谁家添了宝宝,都要送粽子表示祝贺。不过对准新娘和新生儿虽然都送粽子,含义却有不同。给准新娘送粽子,这属于当地婚俗的一部分:在粽子节这天,由准新郎家的妇女和一位年龄相仿的男子,将十几担粽子送到准新娘的家里。这是一种体现男方家里财力的方式,送的粽子越多,体现男方家庭越富裕。一般给准新娘的粽子有枕头粽、柱子粽、双对粽等,柱子棕最多。这么多粽子,需要男方家里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非常繁忙。
盛装出行送粽子
新生儿送粽子是指嫁出去的姑娘生育了第一个小孩,粽子节这天回娘家,娘家房族内亲戚给新生小孩送粽子的习俗。主要是表达一个对新生命的祝福,房族内挨家挨户都要送,数量不必太多,但不能没有。如果是大家族的话,收到十几二十斤也是很正常的。这些粽子除了给孩子的外婆家留下一点之外,多数都带回男方家里。
三、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节俗
由于汉族的端午节名气最大,同时又有着粽子这一共同的节日符号,所以有一些人将侗族的粽子节视作是端午节在民族地区的演化形式。实际上实地考察一下就会发现,这种看法是站不住脚的。
除了粽子这一符号之外,侗族的粽子节与端午节在日期、节俗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不对板。而且从节日的象征性意义来说,汉族的端午节有祭奠屈原、祈求健康等诸多意义,这些在侗族的粽子节中也体现的不明显。侗族粽子节的各种节俗活动,体现的主要是当地少数民族对家庭邻里和睦、农业丰收等方面的祈愿。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侗族粽子节与汉文化关系不大,而是自成一体,有着侗族身份的节俗。
参考文献:
邓敏文:《奇妙的侗乡粽子节》,2010年发表于侗人网。
杨红梅:《侗族粽子节的经济人类学研究》,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鸣博士)
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世世代代以农业为生。大多生活在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湖南和广西也有少量分布。按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可分为南侗地区和北侗地区。
贵州省黔东南的黎平、从江、榕江、广西的三江一带为南侗地区。黔东南的锦屏,天柱,镇远、铜仁地区的玉屏,湖南怀化地区的新晃、通道一带为北侗地区。北侗地区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比较大。
侗族没有文字。文化传承靠老一辈的口传心授。以大歌的形式传承下来。侗族大歌闻名遐迩,被称为“清泉般的声音”。2009年成功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劳动歌、声音歌,伦理歌、叙事歌等。声音歌最为著名,以模仿动物鸣叫为主,歌曲如《布谷催春》《蝉之歌》、《青蛙歌》等。
除大歌外,还有男女之间传情的琵琶歌。有黎平洪州琵琶歌,尚重琵琶歌,六洞琵琶歌、榕江车江琵琶歌。
鼓楼和风雨桥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不用一钉一卯,代表侗族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鼓楼是侗族聚会、商量重大事情的场所。,风雨桥则是休闲乘凉的地方。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侗族是个崇尚万物有灵的民族,主要节日有萨玛节。萨玛节是南侗地区流传下来的最古老最盛大的节日。有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萨玛又称大祖母,祭祀自己的祖先萨玛,祈祷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另外,侗族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比如男女之间交友的“行歌作月”。正月初七的“抬官人”活动,踩芦笙堂,跳多耶舞,还有侗族摔跤、侗戏等。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