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现任国王叫查尔斯三世,上一任叫伊丽莎白二世,再上一任叫乔治六世,上溯依次是爱德华八世、乔治五世、爱德华七世、维多利亚女王、威廉四世等等。
西方国王的称呼,似乎有规律,但又好像没有规律,乍一看让人觉得奇怪。
实际上,西方的这种君王的称呼习惯,主要是因为他们重名的实在是太多了,为了区别重名的君主所以就会在后面加上个第几世,这表示此人是该国第几个叫这个名字的君主。
我国古代通常都要避免君王重名,给自己的皇子取名的时候,皇帝们都会避开以前那些君王的名字以免重复,并不存在西方的那种问题。
况且咱们国家古代,是禁止直呼天子的名字的,就连谐音都不可以。
咱们古代称呼君主,往往都采用谥号,比方说汉武帝、汉文帝、汉元帝、隋文帝这类,或者用庙号称呼[澹奕],比如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明武宗这种,还有康熙、乾隆这样的年号称呼。
西方没有年号、庙号与谥号这些,而且更麻烦的是,西方人的名字经常重名,他们并不觉得重名是什么忌讳的事情[澹奕],国王能叫约翰、亨利、查尔斯,寻常百姓同样也可以。
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西方人认为,用长辈的名字给晚辈命名,代表着一种关爱与祝福,所以在西方很多那种隔代重名的[澹奕],比如威廉王子的女儿夏洛特名字里就有戴安娜与伊丽莎白。
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也算是晚辈表达对于长辈的尊敬之意思。
这么一来就造成了一种问题,那就是经常出现爷爷跟孙子同名,曾祖母跟曾孙女同名,或者那种都隔了好多代了的祖先与后代[澹奕],还是同样的名字。
西方人的名字叫来叫去就那么多,并没有很多的选择,不像汉字数量多,还能随意组合,因此重名率是非常高的[澹奕],为了进行区分,尤其是后世讲述这些历史的时候,有必要加以区别。
因此西方人想到的办法,第一个就是取外号,西方古代的君王有外号的一大堆,比方说征服者威廉一世、红脸威廉二世、狮心王理查、太阳王路易十四、红胡子腓特烈一世。
这就跟咱们用谥号、庙号一样,用这个君王的特征来进行标注称呼。
但西方人取的那些外号,有些实在是不好听,而且太麻烦了,并且也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有自己的外号[澹奕],所以通常大家也不太用,然后就采用在名字后面加第几世来区别。
在同一个国家的历史上,第一个叫这个名字的君主叫一世,第二个叫二世,以此类推,不管是哪个王朝[澹奕],只要是这个国家的历史上,全都按照这个规律进行称谓。
西方人的名字也跟咱们不一样,咱们的名字就是姓氏与名字,而西方人的名字可能分成很多个部分非常长,所以到底称作第几世,取决于登基后用名字的哪个部分。
比如现任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全名查尔斯·菲利普·亚瑟·乔治·蒙巴顿温莎。
蒙巴顿温莎是查尔斯三世的姓氏,其他都是名字,他叫查尔斯的话就是三世,因为在他之前英国有过两个叫查尔斯的国王[]澹奕,选乔治的话是乔治七世,因为此前有过六个乔治。
查尔斯三世之后,如果没有其他的意外发生,下一任国王就是威廉王子,称作威廉五世,然后是威廉长子乔治王子[澹奕],称作是乔治七世,到底叫几世,就要看名字的重名率。
如今的西方,除了英国的查尔斯三世,还有丹麦的玛格丽特二世,西班牙的费利佩六世,比利时的腓力一世[澹奕],挪威的哈拉尔五世,瑞典的古斯塔夫十六世。
叫一世的,都是该国此前从来没有国王叫过这个名字的,叫十几世的,重名率相当高。
再者,到底叫做第几世进行排序,只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像当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继承英格兰王位之后[澹奕],在苏格兰他叫詹姆斯六世,但在英格兰,他叫詹姆斯一世。
说到底,西方国王名字后面到底叫第几世,就取决于在这个国家,在他之前到底有几个人叫他这个名字[澹奕],一世与二世之间,未必就有亲缘关系,甚至属于完全不同的王朝。
西方所谓的几世,简单说在本系王室家族里,你是第几个与前人重名的人。
前人肯定是一世了。比如前人叫张三,那就是张三一世。
家族里有了第二个叫张三的了,那就叫张三二世;有第三个叫张三的了,就是张三三世,以此类推。
这个情况仅限于本系王室家族,但不仅限于亲贵。
比如,A王室家族里有张三,B王室家族里也有张三,这俩人都可以是张三一世或几世,不同家族的张三,用“家名”来区分,而不用几世来区分。
前亲贵里有张三,再来一个张三就得叫张三二世等等,很容易理解;就算前人不是亲贵,只要他是王族,就算他最后只混了个厨子,后辈再叫张三,也得叫几世,也就是说,只看是不是王族,不看在王族内什么地位。
由于西方王室通婚这么多年,各家族之间几本都有点关联,但其实血缘关系并不亲近。张三一世和张三二世很可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
也因此,“几世”这个叫法并不仅限于西方各君主,也包括各种其他爵位的贵族。
为什么他们这么容易重名?
三个原因。
一,名字总量太少。
以英国为例,中国人叫“取名”,英国人叫“选名”,因为他们取名是在现成的名字里“选”。只不过,他们预备的名字总量很少,就那么几千个,再一区分男女,剩下的名字就没多少了。
人多名字少,怎么选怎么重名。
二,西方的习惯,愿意给孩子起自己喜欢的前人的名字。
换句话说,故意重名。
三,说到“几世”重复的名字主要是“教名”。
比如前两天过世的英国老太太,“伊丽莎白”是她的教名。教名,是基督教徒出生和受洗时被取的名字。
那老太太,全名叫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温莎。
教名+自取名+姓。
英国人把姓氏放在最后,因为,英国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名,没有姓。伊丽莎白真正的姓,姓“温莎”;她的真名,叫“亚历山德拉·玛丽”,不过这个名字也不是新造的,这是她太奶奶的名字。
她太奶奶叫“亚历山德拉·卡洛琳·玛丽·夏洛特·露易丝·朱莉亚”。
伊丽莎白是她的教名,出自《圣经》。那你想,《圣经》一共也没提多少名字,照这玩意选现成的名字,不重名才有鬼呢。
其实伊丽莎白本可以从“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这三个名字里选一个当自己的名号。她选的是伊丽莎白。
她也可以选叫“亚历山德拉几世”“玛丽几世”。之所以没选,因为前边那几个亚历山德拉、玛丽都不是什么好饼,寓意不好。
其实西方人是可以自己造新名词、自己新造一个名字的。
为什么大多数人就非得跟仅有的几千个现成名字较劲,自己不造新的呢?
因为他们迷信。《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
自己取新名字,等于宣扬自己对前代所有的神、名人什么的都不满,等于反基督教。老百姓还可以叛逆一点,但在王室这么干,宣扬自己这么叛逆的立场,那就不用混了。
所以,老百姓偶尔能蹦出几个新名字,王室成员下辈子也休想有自己的专名。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