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

著名的文人,很难成为政治场上的老手。唐顺宗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其实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这些人发起了永贞革新,主张改革吏治,打击宦官集团,还政于皇帝之手。可惜最终改革失败,全都被贬为了州司马。

所谓二王,指的是翰林院待诏王叔文以及翰林学士王伾,此外,八司马指的是韦执谊、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等八个锐意改革之人,在改革失败后,他们统统被贬为州司马,流落各地。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次二王八司马事件呢?主要是因为唐肃宗有改革的梦想,因为唐德宗遗留下来的麻烦太多,但是他只在位半年时间,改革也只持续了146天便宣告失败了。永贞改革的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具体来说有这么几点。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1

第一、改革派内部矛盾重重,自身并不团结。

王叔文和韦执谊可谓是改革派的两位大拿,前者是翰林院的老大,后者是唐朝宰相。那么韦执谊的宰相是怎么得来的呢?这当然要感谢王叔文的提携。

王叔文提携韦执谊成为宰相的这件事,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为此韦执谊内心非常痛苦,他总是想着摆脱王叔文的束缚,不希望人家在他背后说三道四。

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韦执谊总是故意跟王叔文抬杠,他认为这么做就可以达到他所想的效果了。在处理御史窦群、宣歙巡官羊士谔的问题上,两人就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2

除此之外,王叔文本来是要杀剑南支度副使刘辟的,却也遭到了韦执谊的阻拦,为此两个人从此成为了死对头。

中饮,叔文白诸人曰:“叔文母疾病,比来尽心戮力为国家事,不避好恶难易者,欲以报圣人之重知也。若一去此职,百谤斯至,谁肯助叔文一言者,望诸君开怀见察。”又曰:“羊士谔非毁叔文,欲杖杀之,而韦执谊懦不遂。叔文生平不识刘辟,乃以韦皋意求领三川,辟排门相干,欲执叔文手,岂非凶人耶!叔文已令扫木场,将斩之,韦执谊苦执不可。叔文无以对。—《旧唐书》

王叔文的老妈去世了,他回家守孝,这个时候韦执谊大权在握,完全不理会王叔文的所有要求,使得王叔文甚至打算谋划杀掉韦执谊,可见改革派内部的矛盾到了何种地步。

这两位改革派的领袖人物,互相猜忌到了这种地步,又让其他人该如何和睦相处呢?所以说改革派内部的内讧,其实是八司马事件的重要原因。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3

第二、改革派拉帮结派,不成气候的时候就开始想着分赃。

王叔文和王伾那都是唐肃宗做太子的时候,最为信任的老师。等到唐肃宗上台以后,这两位当然是得势了。

他们俩当权以后,虽然提出了改革,但是自己也深陷权力的旋涡之中。比如说王叔文坐镇翰林院以后,他开始不断扶植自己的亲信进入高层。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把韦执谊立为了宰相,此外还有就是提拔了很多朋友做官。两位领导都这么做了,改革团队里的其他成员当然也都纷纷效法。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4

所以说整个唐朝官场,一时间被这几个人搞得是乌烟瘴气。除了霸权,他们还贪污,据说王伾当年专门在家里做了一个大木柜。

然各有所主:伾主往来传授;王叔文主决断;韦执谊为文诰;刘禹锡、陈谏、韩晔、韩泰、柳宗元、房启、凌准等谋议唱和,采听外事。而伾与叔文及诸朋党之门,车马填凑,而伾门尤盛,珍玩赂遗,岁时不绝。室中为无门大柜,唯开一窍,足以受物,以藏金宝,其妻或寝卧于上。与叔文同贬开州司马。—-《旧唐书》

这木柜用来存放别人送来的贿赂,王伾和他媳妇儿晚上常常躺在大柜子上睡觉,如此贪腐的行为,又如何把改革进行到底呢?

这场改革才刚刚有点眉目,王叔文、王伾这一帮领袖人物,就想着霸权、贪污,可见改革并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未来。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5

第三、改革派的背景薄弱,权力有限。

王叔文和王伾等人,虽然得到了唐肃宗的信任,可是唐肃宗在唐朝的权力,那是相当有限的。自从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其实唐朝皇帝的权力,就已经被地方节度使们给分去了一半。

除了外面的藩镇,这唐朝朝廷内部的宦官,也是长期掌握着朝中大权,所以唐肃宗自己的权力都是有限的,他又如何去保证王叔文他们的权力呢?

王伾为之论请,乃许三、五日一入翰林,竟削内职。叔文始入内廷,阴构密命,机形不见,因腾口善恶进退之。人未窥其本,信为奇才。及司两使利柄,齿于外朝,愚智同曰:”城狐山鬼,必夜号窟居以祸福人,亦神而畏之;一旦昼出路驰,无能必矣。”—《旧唐书》

不管是藩镇还是宦官,他们始终都不买改革派的账,想要让他们交出兵权,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们在唐朝扎根很深,早就是盘根错节了。

王叔文这些嫩头青,根本就没办法撼动藩镇和宦官的地位。所以就算他们再努力,其实也没办法与这帮人平起平坐。

唐肃宗给了他们一时的荣耀,他们就飘飘然了,这样反而会遭到真正掌权之人的记恨。所以当宦官集团和藩镇集团,向王叔文等人发起进攻的时候,这帮人根本就没有还手之力。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6

总结:实力不济,又内讧不断,难怪都被贬谪。

八司马事件,直接导致刘禹锡、柳宗元这些忠志之士,沦落到了社会基层。他们本来可以在唐朝中央大展拳脚,却因为领袖人物的缺陷分歧,最终落得如此下场。

唐宪宗上台以后,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忧郁而死,剩下八个人相继都被贬为各州司马,柳宗元成了永州司马,那首《捕蛇者说》就是在这个时候写出来的。

刘禹锡本来想要在官场大干一场的,没想到还没怎么出人头地,就因为改革失败再也没有得到过重用。

参考资料:《旧唐书》

这个原因应该很容易找到,我简单归纳一下吧。

就是宦官的北司和宰相官署的南衙之间争权的一次事件,另外还有一个“甘露之变”。这二者是南衙北司之争最为激烈的两次事件。

而产生南衙北司之争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宦官的权力日益扩大,引起了朝臣与皇帝的不满,于是产生了争权的各种事件。

唐中后期的宦官专权非常严重,宦官与朝臣的斗争一直持续到唐末,宰相崔胤引朱温入长安,尽杀宦官700人,宦官专权的局面才结束。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7

下面简单总结一下“二王八司马”事件的具体经过为:

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刘禹锡等人要实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而这个改革的重点是削弱藩镇和抑制宦官。

这当然引起了藩镇节度使和宦官的不满,于是“二王八司马”就被围殴了。

战况是相当激烈,连当政的顺宗都被迫退位称太上皇,结果当然可想而知。王叔文被贬之后被赐死,王伾死于贬所。其他八人被贬为边州司马,所以才被称为八司马。

其中,柳宗元被贬到了永州,之后就写下了《扑蛇者说》这一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文章,什么?你不知道?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你应该听说过吧。

而刘禹锡。在被贬和州后,也写下了《陋室铭》这个千古名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佳句,我至今都非常喜爱。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8

最后,在补充说两句,汉朝、唐朝、明朝这三个朝代,是宦官专权非常严重的朝代,严重到已经威胁到皇权,于是就产生了一系列的争权事件,这是与皇权和相权之争不同的形式。在我看来,在皇家集权的中央,宦官专权本不该出现的,却又切切实实的发生了,历史真是神奇。

唐朝的二王八司马是怎么回事(历史上的二王八司马是指什么事件)图9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8893.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7月 17日 下午3:47
下一篇 2023年 7月 17日 下午4: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