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情感和人性的较量。
男仆的结局是一早就已经确定了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生存,别无选择。
第一,活着才有希望,亡者不配拥有希望。
“希望”这个词,从小学开始,老师教导我们写字,组成句子。然后将它运用到我们日常情景对话中,运用作文里。
毫无疑问,“希望”从来没有直接关联亡者。也就是说,死亡的人是与“希望”无关的!
举一个生和死的例子。
这句话是这样的:
他的死亡影响了千万知识分子,点燃了战争胜利的希望之火。
注意,并非这个亡者自身拥有“希望”,而是他死亡这件事,带给别人希望。
那么,得到“希望”的是谁?答案:还是活着的人!
所以,人活着,才能追求“希望”,得到“希望”。逝者逝去,意识归为虚无,何谈“希望”。
第二,生存或死亡,这个选择题并非难题。
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求生的本能,这是刻画在基因里的强大遗传表现。
生还是死,让任何一个人第一反应选择,他都会指向生存,这就是求生欲望。
越是身处绝境,越期盼活下去,强烈的求生欲,会扎破道德的牢笼,丢掉底线,趋向野兽规则。
况且,在大海之中,没有任何食物,每个人饥肠辘辘,濒临饿死的绝境。
饿过吗?
我没有饿过。
因为,和平时期感受到的饥饿与真正濒死的饥饿,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
小时候,在与奶奶聊天的时候提及饥饿,她说了一句话印象深刻:为了吃饱饭,他们连命都不要了!
再后来,查看历史饥荒时期的相关记录——人性的恶,在饥饿面前,表现得如此凶残。
第三,情感和理智,温饱和道德
绝境里需要理智才能逢生,情感只是夜晚偶然飞过的萤火虫。
俗话说,有情饮水饱,真的?假的!
假如这是真的,那情侣们为何还要去吃饭。
情感是和平时期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但它救不了命,躲不过灾难,在绝境面前,苍白无力,一无所用。
相对而言,理智才是最适合应付问题的救命药。
离开温饱谈道德,这是小孩子的理想主义,没有任何意义。
历史上不乏天灾人祸,揭竿而起的起义运动,他们难道都没有道德吗?不,他们只是连温饱都没有而已。
剥削得连活路都断了,如何还能宣读你的道德?这只是你的童话故事,并非现实生活。
我们永远无法看透人性,可是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真的无法用人性来判定,为了自己杀掉别人算不算人性的恶?牺牲一人救活大多数,又算不算人性中的善呢?
凡事都有善恶之分,当达德利授意同伴杀死帕克的时候,就注定这种人一辈子都不能被原谅,至少他心理是恶的,虽然表面上看他是为了大多数人,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以牺牲别人来保全自己。
我觉得我们都应该把自己代入到场景中,如果是我们遇到了这种事,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的说,我们肯定不会吃点同伴,可是你真的把自己置身其中了吗?人性是最无法让人琢磨的,当你真的身处其中时,人都是有首先保护自己的欲望,人的意志是会被打败的。
那我们到底有没有资格来决定一个人的生命?可是在灾难面前谁还会在乎别人的生命呢?
人性真的经不起检验。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9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