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小起义数不胜数,宋江起义军在历史上确实是存在的!
方腊起义军比宋江起义军规模大的多,为什么宋江这么有名,而在史书上记载很少,这是因为施耐庵的《水浒传》民间流传较广,又因为现在社会媒体电视剧热播更为人所知!
宋江,男,出生年月不详,山东郓城水堡乡宋家村人。
宋江为什么能聚义?
元代陈泰在《所安遗集·江南曲序》中说“宋之为人,勇悍狂侠”,他结交了不少江湖好汉,在当地百姓中颇有威望。宋江等人被逼上梁山举起起义大旗后,许多渔民、百姓也纷纷上山。他们拿起锄头、镰刀、柴刀、削木为枪,与前来镇压的官兵展开英勇的斗争。他们每攻打下一个州县,便开仓放粮,救济穷人,深受群众的拥护,力量很快壮大起来。
北宋苛政猛于虎,宋江等36人聚众在梁山泊起义,率众攻打河朔、京东东路(今山东青州),转战青州、齐州(今山东济南)至濮州(今山东鄄城北)间,攻陷十余州县城池。十二月,徽宗纳亳州知州侯蒙建议,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征讨。宋江从青州南下沂州。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阳军(今江苏睢宁),从沭阳乘船到达海州(今江苏连云港)。五月,宋江率众登岸后,遭海州知州张叔夜伏击,船只被焚,宋江战败被俘,起义失败。
和《水浒传》一样,朝廷也并非真心要招安宋江等人。不久宋江再次反叛,但是势单力薄,转瞬就被扑灭。史书记载,俘获草寇宋江,即行斩首。宣和四年,宋江被大将折可存镇压,惨遭杀害。
宋江死后,时隔六年,一位名叫史斌的梁山好汉在兴州发动起义,直接称帝。这也拉开了北宋灭亡的序幕。
宋江起义军大多是以劫掠为主,就是“流寇大军”,只是多股起义军中的一小股而已,朝廷知道后,不以为然,没想到劫掠这么多州府,这才引起重视,为大军围剿,在起义之初,朝廷足够重视的话,早已就被朝廷大军给剿灭了,哪里还有他的流窜劫掠!
《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时隔六年,史斌又聚拢起义,很快就被剿灭,拉开了北宋灭亡的序幕!
仅供参考!
历史上确实有宋江这号人物,但是历史上记载特别简单,算不上什么起义军首领,只不过是一帮流寇到处流动作案,做一些打家劫舍,攻击官府的事情。其规模根本无法与方腊起义相提并论,因为其流动性较强,人数不多,机动灵活,一时难以剿灭。其性质差不多等于一个游击队,在大宋州府之间不断游击作战,朝廷出动上万兵马,屡次围剿失败。
宋江
《宋史·侯蒙传》载:“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
宋江为什么能够在各州府之间横冲直撞,这与宋朝的兵制有关,宋朝地方政府不养私兵,只有几个衙役捕头。宋朝是职业军人制度,军人编入禁军,统一归枢密院管理,州府官员无权调动。官军的行动,必须由枢密院指定将领指挥作战。地方虽有守军,但是军政分开,地方官无指挥权。宋江等人机动灵活,能够攻其弱点,突然袭击,打完就走,把地方官搞得焦头烂额。
北宋曾经打算诏安宋江,然后用他们去与方腊作战,这个主意也是侯蒙出的,《宋史》里有记载,但是还没有实施,侯蒙就死了。实际情况是方腊起义先被平定,宋江后受招安。小说《水浒传》宋江平方蜡的来源可能就是出自《宋史》的这段记载。《折可存墓志铭》的出土,证实了方腊确实在宋江诏安前被剿灭,这两场战役,折可存都参加了,而且立功升迁。
“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选自《宋史·侯蒙传》
方腊之叛,用第四将从军,诸人藉才,互以推公,公遂兼率三将兵。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选自《折可存墓志铭》
根据《张叔夜传》描述,灭掉宋江,只不过动用了一千多人,张叔夜先派一千勇士埋伏在城外,然后派很少的一些官兵在海边做诱饵,在埋伏一些健壮的士卒在海边,宋江船靠岸与海边做诱饵的官兵交战,埋伏的那些健壮士卒冲出来去烧宋江的船,断其退路,宋江手下见退路被断,没有了斗志,城外埋伏的上千士卒赶到,宋江的副将被擒,宋江投降。可见,宋江起义,人数不多,只不过是靠游击战术,转战山东、河北等地十几个州府。一旦被围,没有了退路,只千余人就把他们给灭了。
灭掉宋江的张叔夜画像
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江乃降。—选自《张叔夜传》
宋江在《宋史》里没有列传,只是在一些其他记载中稍带只言片语,其影响并不大。大多轶事,都出自明清两代。是一个被过度演绎的人物。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