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书法亡于二王之上(书法受二王影响的有哪些)

我认为说中国书法亡于“二王”者,纯属胡言乱语,中国书法恰恰是由“二王”奠定了正书基础,王羲之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楷书经典作品《黄庭经》、《乐毅论》,草书之龙《十七帖》、《草韵百诀歌》等;王献之则留下经典《洛神赋十三行》,行书《中秋帖》,草书有《草书九帖》等。“二王”父子对中国书法的贡献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成就是巨大的,虽然有人说颜真卿可排在王羲之之后居第二位,但是王献之的“小圣”之名不是虚的,王献之的书法造诣其实在颜真卿之上,可以说“二王”父子的书法造诣与贡献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大的两位大书法家!

到了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对王羲之的推崇,把王羲之推上“书圣”宝座,并且经常临写王羲之书法,其大臣如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世南等都是一时书法大家,让唐代对书法格外重视,甚至可以书法取仕,使中国书法得到了朝廷的重视,更多人的欣赏与爱好书法艺术,后来又出现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伟大书法家,颜真卿还写出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颜筋柳骨”、“颜字柳字落入人间皆是宝物”,唐代还有“巅张狂素”两个草书大师,唐代书法繁荣,名家辈出,书法流派纷呈,唐代的楷书达到了最高峰,书法字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

唐代之后就是宋,宋人在继续晋唐书法的基础上,更加尚意,出现了以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为代表的书法家,其中苏轼写出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宋徽宗则创造了《瘦金体》书法。元代则有赵孟頫、康里夒夒为代表的大书法家,其中赵孟頫六体皆精,继承王羲之的衣钵,创造出“赵体”楷书!明代则有以董其昌为代表的帖学书法家,文征明、唐伯虎等人的书法也是相当了得!清朝有刘墉、翁方刚、王文治、翁同龢等大家,虽然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人推崇北碑,让有清一朝直到现代很多人学习魏碑,但是学习二王一脉的书法家数量还是更多,碑学有张裕钊等成就斐然,然而帖学有刘墉、沈尹默等大放光彩!

可以说正是由于“二王”高超的书法造诣与贡献,让后世无数人喜爱书法艺术,学习“二王”书法经典而自成一家的书法家很多,极大的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就我本身而言,对欣赏“二王”的书法艺术如痴如醉,身边的书法爱好者很少有人对“二王”书法有否则意见的,基础上都是把“二王”为中国书法之正宗看待!

所以我们必须称赞与肯定“二王”的书法贡献,不能因为后世无人在书法上超越“二王”父子,就说中国书法亡于“二王”,这个说法极不负责任,估计很少有人赞同!

为什么说中国书法亡于二王之上(书法受二王影响的有哪些)图1为什么说中国书法亡于二王之上(书法受二王影响的有哪些)图2

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只不过二王书法是中国书法的高峰,加之历来帝王备加推崇,朝野上下也就纷纷以此看齐,使学习二王书法成为所谓正统之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书法的创新,即使有创新也是以二王书法为基础,比如苏轼、米芾、赵孟頫等大家。但以宽广的视野观照书法史,以碑学为主的另一脉书法之路也有不少书法大家,比如吴昌硕、赵之谦、康有为、于右任等,帖学以秀逸为美,碑学以雄壮为美,只不过上千年以帖学为主的固有学书观念很难改变,学书法的主体精英知识分子也大多注重含蓄内在,苦苦守住二王帖学书法上下求索而难有突破,认为中国书法亡于二王,再难以创新,再无法发展了。今天的人学书法应该视野观照古今中外,探求多样性,对所谓的“江湖书法”和“丑书”包容一些,也许书法的创新火花就是在这些书作里迸发。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19956.html

(0)
上一篇 2023年 8月 7日 上午10:41
下一篇 2023年 8月 7日 上午11: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