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战役最惨烈

1947年6月19日,随着一声巨响,四平市电信大楼被东北民主联军用炸药完全炸毁,楼内的蒋军守军全部阵亡。

这一天,蒋军第71军军长陈明仁向城东突围。

到21日,东北民主联军付出了伤亡八千人的代价,占领了四平一半的城区,指挥进攻的我军将领没有想到,剩下的进攻日子里,形势更加复杂和残酷。

什么战役最惨烈图1

22日,1纵丧失战斗力撤出战斗,6纵全部投入攻击。最后将蒋军压至城东北隅。

29日,蒋军九个师逼近四平。30日拂晓,东北民主联军撤出战斗。

7月1日,101和102给毛主席的电报中说:四平战斗自十四日总攻开始到二十六日经十三天激战,我军俘毙伤敌三万余人,我伤亡一万余人。

老兵们讲:

燃烧弹,照明弹,飞机投掷的曳光弹,被炮弹打着的民房和建筑物,熊熊燃烧。夜里满城火光,如同白昼。白天浓烟滚滚,满眼火红和血红。墙上溅着血,路边沟里和路上坑洼处汪着血。一场大雨,火灭血光,两天后又是火红血红。被雨水泡得发白的尸体,在烈日下由白变绿变黑,吹气儿似地膨大起来。

打完的人下来人就瘫了,推都推不醒。

倔强的军长

四平之战有多惨烈呢?四野老兵都有这么一个唏嘘:陈明仁这小子…….

蒋军第71军军长陈明仁这个人其实非常的不好管,脾气很大,不怎么听话,所以也就不好驾驭,作为黄埔一期,到1947年的时候还只是个军长。这个多少和他的脾气有关系。

什么战役最惨烈图2

对于陈明仁,大部分的史料都有一个这样的评价:执着强悍。也就是比较顽固。

也就是说,他挺能打,脾气不好。

1941年陈明仁带部队在昆明休整,那个时候他还是预备2师的师长,当他的部队都在破衣烂衫修路的时候,很少下基层的老蒋看见他的部队如此衣冠不整,当知道部队主官是黄埔一期陈明仁之后,老蒋认为陈明仁实在是辱没黄埔精神,就把陈明仁叫来大骂一顿。

陈明仁心里也有气,觉得校长不下基层不说还不体恤下属,于是回敬道:”我的部队衣服没穿好,不怪我而怪你,衣服是你发的,质料这么差,只穿一个星期就破了,并且去年发给我们地还只有四成新。”

老蒋骂道:”总是你不行,你怎么不想想办法?”

陈明仁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不认为我不行,我认为我什么都行。”

这一下把老蒋给气够呛,别人都拍我,你特么捶我,随后把陈明仁送去71军当副军长,没了实际的兵权。

不过陈明仁确实很能打,在滇西大反攻的时候表现的很顽强,也是凭着一腔热血参与打通滇缅公路。

结合各种资料看,陈明仁是个老实人,没那么多歪歪肠子,很实在。虽然71军也是嫡系部队,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东北蒋军的江湖中,最嫡系的是新一军和新六军,所以有时候,71军就成杂牌了,到处冲锋陷阵。

1947年对于71军来说是个悲惨的年份,其中在三下江南战役以及夏季攻势第一阶段,光下面的88师就被歼灭了两次,重建了两次。

杜聿明总是忽悠陈明仁到处送人头,东北民主联军打德惠,杜聿明说陈明仁才能解围,然后88全军覆没、87师被打烂,夏季攻势第一阶段杜聿明说陈明仁最厉害,去解围怀德一定成功,然后两个师由被打没了。

而这次东北民主联军打四平,守将陈明仁。

而进攻四平的,是一纵司令员李天佑,政委万毅。

陈明仁兵力部署

当时陈明仁手头的部队有71军的直属队、87、88师和前来增援的13军54师。附属的有5个保安团和公主岭保安大队,都是在我军打击下逃到四平的地方杂牌武装。

71军中没有一个团是满编的,军部直属队各类部队加起来也不过1700人,相当一个团兵力。只有87师勉强可以一战。而71军下面的91师此时已经都灰飞烟灭了。88师在怀德几乎被全歼,与暂编3师合并拼凑重建。

54师有两个团在通化、本溪遭我军打击,也是损失过半。

总兵力18000人。

其实这个人数是有泡沫的,我说的这个泡沫,就是还有其他的战斗人员,当时四平这个城市是辽北省的省会,因为没有解放,所以顽固分子特别多,城里有很多的警察和特务,包括很多工作人员,保安队之类的主武装,这些人属于那种还乡团一类的人物,什么觉悟我就不说了,这种人没有督战队也拼命。结果,其实总兵力是34000人。

而且四平是咽喉,日伪时期就修建了完善的工事,而且在重武器方面,蒋军还是占优势的。

当时陈明仁感觉就是亡命徒了,除了打造各类阵地,还把每个阵地都设置一线和二线,命令一线死守,不准撤到二线去。

战斗情况

从各类资料里面都能看到描述三打四平的内容,基本的标签都是惨烈,因为夏季攻势中攻无不克,连71军都被打垮了好几次,所以面对71军的参军还是认为他们士气低落,没把蒋军放在眼里。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当时没有攻打大城市的经验,毕竟四平是个省会,打下来的话能够极大地震撼对手。

所以一边是反动的蒋军要玩命地求生,一边是东北民主联军要扩大战果,思想也就擦出了火花。

就当时的战况来看,双方就在一个突破口上反复争夺。

什么战役最惨烈图3

当时李天佑向林罗的报告就可以看出来战斗一开始就有多激烈:

“我们于13日开始肃清主攻方向之敌外围据点,14日黄昏在强大优势步兵下实行突破。经三昼夜巷战与打垮敌人反冲锋,我1、2两师各付出1500人以上之伤亡,但进占地区仍是狭小,俘虏不足千人。基本教训如下:

一、西南主攻方向突破后支持三日激烈战斗,而西北之主攻及东北之助攻均未起到应有作用(突破)。因此敌人得以集中兵力、火器、飞机,打击我之一点突破口。总之敌人对我突破口及占领之地区,是采取猛烈炮击、大量燃烧及以飞机轰炸与反冲锋,企图驱出我突入部队,恢复阵地。

二、我攻入城内,如果兵力过少,则不但难于扩大战果,且更无兵力打击敌人的连续反冲锋;如果兵力过多,则形成兵多地少,每炮均可伤人。

三、日长夜短,24小时内只有8小时之夜晚。如果白天不进攻,黄昏后调集部队,则打一下天就亮了;但白天虽不能作战,其伤亡之大,超过晚上作战伤亡数目。越不能迅速发展扩大地区,越便于敌人飞机、炮兵集中轰击我狭小地区,伤亡就必越大。

四、敌人采取火攻战术,我占领之地区,大部燃烧起火。凡我向前发展一步,又燃烧一步,迫我毫无立脚之地。

五、每晨5时到20时为空军活动时间,其出动飞机少为数架,多至18架,轮番轰炸扫射,整日不停。发现一人一马亦打,妨害我运动,杀伤人马;摧毁房屋工事,打击精神,影响作战极大。

就因为当时我军缺少攻坚经验,还愣是啃下半个城市,这一点想不说惨烈都不行。新任88师的师长可比前辈孙元良顽固多了,亲自大冲锋,自己受伤了不说,两个营长都死了。

当时我军进攻非常的凶狠,经常是用炸药连楼带人就把蒋军全部端了。

当时正是盛夏6月,战士打到最后吃不下饭,硝烟味和尸臭味直冲天灵盖,后来闻不出来了,也只能喝点汤。牺牲了那么多人,眼睛都红了,精神高度集中,人极其兴奋,就想打。

至于当时的蒋军为什么这么顽固,其实除了困兽犹斗外,陈明仁也下了命令,这个命令就很那啥:

甲:不求援,不待援,自力更生,独立死守,打光为止。

乙:凡转移阵地之命令,仅司令官有权颁布。以次各级指挥官发布是项命令者,一概无效。其所属不得奉行。又凡部下要求转移阵地及增援,司令官常拒绝答复。示无新指示即系命令死守也。

丙:第一线部队不准后退,仅准第二线部队向前补充与增援。凡由前向后退者,即由后方部队射杀之。

丁:夜间除汽车因公通行外,其余不问匪我,所有行人概行射杀。

这个命令就很陈明仁了,符合他的脾气秉性,倔强死硬。

除此之外,还有督战队,督战队都是这么的画风,和电视里的一模一样:狗操的,给我打!冲,不冲老子毙了你!

而且,每个碉堡里都有老兵监视新兵。新兵一逃,老兵也制止不住,于是兵败如山倒。

但是陈明仁绝了他们的后路,于是怕死的人也得拼命作战了。

1纵1师2团的老兵说,快打到铁路边上时,前边一队10多个人,每人10多颗手榴弹开路。第二梯队全是炸药包,光着膀子,机枪掩护往上冲。

19日,我军进攻银行大楼和市政府大楼,光打退反冲锋就打退了7次。

到20日20时,四平西区蒋军被全部肃清,特务团团长,陈明仁的弟弟陈明信被俘。

8天血战,伤亡8000人。

四平蒋军的疯狂

老蒋当时守四平也是玩了命,因为仗打成这样,蒋军的弹药早就消耗得差不多了,但是蒋军光给四平投了将近400吨的弹药,包括300万发子弹,迫击炮弹3万发,山炮弹6200发、手榴弹11万颗,这就可以没有顾及地打下去。

而我军走向正规化时间不长,缺少攻坚经验,一个一个地爆破坚固堡垒,经常出现手榴弹和炸药包不足的情况。

什么战役最惨烈图4

由于巷战激烈,有些蒋军隔着墙对我军战士喊:别打啦,我们是老百姓呀!还喊:这里有孩子呀,给点吃的吧,救救命呀!身上有干粮的,就往那儿扔。八路不能不管老百姓。

听听,这不耍无赖嘛。

前面说除了正规军外还有很多非武装顽固力量参战,陈明仁把兽力营的200多个马夫都拉出来了,这些老兵都是兵油子,营长都50多岁了,很想表现一下,配上坚固的工事,守了四昼夜。

1946年我军防守四平的时候,把老百姓都疏散了,结果这次蒋军非但没有疏散老百姓,还要被强迫修工事,运伤员,就因为这事,四平老百姓恨透了71军。

当时在西城区军部大楼的战斗中,71军军部的守军都是陈明仁的亲信,当陈明仁跑到东区后,6纵和蒋军在军部来回较量了十几次,打的都是肉搏,一个连最后只剩下8个人,最后是通讯员扛上来炸药包才一炸定乾坤。

最后

由于四平蒋军顽固,工事坚固,战斗时间拖长,外加外围大批部队向四平涌来,6月29日,101下达了撤退命令。

四平之战,结晶出了城市攻坚战的宝贵经验,但也需要反思。

我认为历史上打的极其惨烈的战役。要数红军长征时期经历的湘江之战了。湘江之战是红军长征途中战况最为激烈,损失最为惨重,流血最多的一次战役,也是人民军队创立以来。遭到重创的一次战役,湘江之战使得红军从出发时的八万人减少到三万左右。

时间回到1934年硝烟弥漫的赣南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已进入生死存亡的关头,蒋介石为了剿灭红军,请来了德国顾问赛德克,采取了步步为营的堡垒战术,而红军领导人却换成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代理人李德和博古。

反围剿刚开始,以李德,博古为首的三人团完全舍弃了毛主席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采取堡垒对堡垒的战略部署,红军伤亡惨重,苏区的北大门会昌被攻破后,苏区面积日益缩小,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在李德,博古的指挥下,红军经过血战,连过敌人三道封锁线,要去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和,可蒋介石早已在去往湘西的路上布满了天罗地网,毛主席再三建议不要去湘西,可李德,博古错误的估计了形势,执意不听毛主席的劝告。

在过第四道封锁线时,在湘江上,遭到敌人重兵围堵,当时的时候,红军采取大搬家式的转移方案,武器辎重笨重,行动迟缓 。在过湘江的时候 ,伤亡过半,可以说是血流成河,染红了半个湘江,担任后卫任务的陈树湘的34师全部战死,湘江上漂满了红军战士的尸骨,可谓是非常惨烈!

这是一次令我们后辈不能忘记的战役,它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热爱烈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人民共和国。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295.html

(0)
上一篇 45分钟前
下一篇 36分钟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