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邀,一缕英雄为您解答
李清照(1084年——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李清照氏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以婉约著称,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早期生活优裕。她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李格非家中藏书甚富,史载:(李格非)善属文,工于词章。
李格非崇尚陶渊明,而且刚直不阿,具有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的个性。而父亲李格非的性格也深深的影响了女儿李清照,以至于后来李清照在青州期间,就秉承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的思想。(关于这一点,我在后面会写到)
李清照小时候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她从小耳濡目染,加之好学,并在家庭的文学氛围熏陶下,为她后在诗词文学方面展现出的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代家庭,士大夫阶层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女子教育,只限于《女诫》和《列女传》等教育书籍,李清照不同与此,在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下,她能够更多地接触丰富的历史和文学著作,饱览历代群书,从书籍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还能够吸收文史资料的营养,铸就自己独特个性,可以说家庭的教育造就了李清照的个性。
才貌双全的女子自然会赢得众多男子的追求,李清照的才华赢得了一个人的芳心,那就是学识渊博的太学生赵明诚,两人志同道合,加上共同的兴趣爱好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和二十一岁的赵明诚步入婚姻殿堂。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时作吏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建中辛巳就是指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以上这段引言摘录于李清照所写的《金石录后序》,《金石录后序》2000多字,是南渡之后李清照为亡夫赵明诚的金石学名著《金石录》一书所作的序言。
婚后的李清照夫妇在感情感上恩爱有加,两人夫唱妇随、举案齐眉,度过了一段甜蜜的生活。赵明诚是一位大学者,他对金石学很有研究,两人经常缩衣节食,购买金石字画研究,而且经常是和李清照一起研究,这不但增长了李清照金石学方面的知识,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赵明诚《金石录》书影)
“易安居士”的来历
1107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去世,受党争的影响,赵明诚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家属也受到牵连。经历了仕途的跌宕和家庭的双重打击后,夫妻二人于公元1107年离开北宋都城汴梁,回到家乡,从此屏居青州乡里达十年之久。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
在青州故里,夫妻二人迫于生活多方谋求衣食。赵明诚自宋徽宗宣和三年至宋钦宗靖康元年先后知莱州、淄州。屏居青州与出守莱州、淄州时期,是赵明诚、李清照夫妇相濡以沫、共同研究金石学的最美满时期,也是赵明诚金石事业最有成就的时期。
回到家乡青州后,李清照忆起昔日朝中事情,突发奇感,往昔如同一场梦般,回家乡过起远离官场那种尔虞我诈的“归隐”生活,品酒论诗,赏花填词鉴赏古玩金石也是生活的一大乐趣,也是李清照赵明诚夫妻二人打发业余时光的最好途径。
在青州期间,他们把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在金石、字画和古玩上。两人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同时,夫妻二人在饭后还时常坐在“归来堂”中烹茶。两人指着满屋的书籍互相拷问对方,猜中的人先饮茶。以此为乐。
这种生活,一如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记载的那样: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他们在青州的居所为什么要取名叫“归来堂”呢?其实都是李清照追慕东晋陶渊明的原因,东晋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李清照在青州期间仰慕陶渊明,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中的“易安”二字,自号“易安居士”。
这其实也似乎预示她的未来人生的不平凡,要希望找个安静稳定的地方住下来,告别那种风雨飘摇的日子。所以他们自己的书房取名“归来堂”,其内室命名为“易安室”。
其实在青州生活期间,一直困扰李清照赵明诚夫妻两人的问题就是一个安身之处,所谓的“易安”:易有改变的意思;安的本义是家属有稳定住处,引申义为后院平静,后方稳定。
其实李清照的想法在简单不过了,她只是向往安逸的生活而已,换个舒适安静的环境居住而已。而李清照在青州时期虽然谈不上富足但是“易安”的生活竟然成了她后半生魂牵梦萦的追求和思念。
南渡之后李清照的“易安”生活
李清照给自己起的“易安居士”竟然伴随了她从此之后的生活,“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巨变,此时赵明诚远在南京担任江宁知府,李清照留守青州独自照料她的金石古玩。战火烧到青州,李清照丢下家私,又匆忙南逃,投奔丈夫赵明诚,几经磨难,终于夫妻相聚。
南渡之后的李清照饱经沧桑,在1139年,李清照又遇到了丧夫之痛,丈夫赵明诚在这一年去世。一切灾难都伴随而来。
“易安居士”李清照由此一直过着寓居漂泊的生活,这之后的生活可以说是凄凉的,她内心渴望的“易安”也一直没有实现。青州安逸的生活、“易安”的生活永远成为了她的回忆。如她在词作《菩萨蛮》中就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在多少个白天黑夜里,李清照不止一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对故乡的思念深刻沉痛。她唯有借酒浇愁,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正因为思乡之情把李清照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
与其说是李清照对故乡的思念,还不如说是她对在青州期间夫唱妇随的生活的思念,对“易安”生活的怀念。
李清照后半生飘零度日,美好的期望变得遥不可及,闲余之时,只有忧伤,诗词成为她唯一打发时间的途径。
而此时的李清照仍然忘不掉的就是陶渊明超脱世俗的思想,晚年她写过一首《鹧鸪天》的词,词中就明确表达了这种思想。词里写道: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深秋本来使人感到凄清,加以思乡之苦,心情自然更加凄凉。词作一写主观错觉,一写内心实感,都是加重描写乡愁。
结句“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是词人的超脱。深秋时节,篱外丛菊盛开,金色的花瓣光彩夺目,使她不禁想起晋代诗人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她开始自我宽解起来:归家既是空想,不如对着尊中美酒,随意痛饮,莫辜负了这篱菊笑傲的秋光。
词作下片写饮酒的原因,是对上片醉酒的说明:本来是以酒浇愁,却又故作达观之想,而表面上的达观,实际隐含着无限乡愁。这无限的乡愁不正是李清照对在青州时期“易安”生活的追忆吗?
赵明诚逝世五年之后,李清照整理丈夫生前未完成的《金石录》,他在《金石录后序》中这样写道: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矣!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李清照的后大半生在风雨飘摇中度过了,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她少女时期,是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两人度过了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幸福生活。
即使在青州期间,尽管物质方面一度匮乏,但是他们夫妻二人在共同研究金石学,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就像她的自号一样,是一种“易安”的生活。
南渡之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丈夫赵明诚去世,李清照一直过着寓居飘零的生活。
小结
李清照毕竟是一位女子,她渴望的是幸福的生活,亦或是安逸的生活,这些对她来说就足够了,可是晚年的李清照流寓吴中,对故乡的思念,对“易安”生活的怀念就愈加浓烈。
如果说南渡前,尤其是在青州期间,李清照对“易安”是一种追求的话,那么南渡之后,流寓吴中的李清照对“易安”就是一种执念了,也成为她魂牵梦萦的渴望。
一缕英雄回答完毕,欢迎交流,喜欢的话就点赞关注吧。
武哥说文,很高兴回答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南宋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先是——归来堂
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夫妇二人赋诗做词,时相唱和。日子过得很舒服.
这个时候的李清照,为居所起名为“归来堂”,采用的陶渊明《归去辞来》之意,生活幸福,没有野心,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当一个“静”女子,享受夫唱妇随的田园生活,就像陶渊明描绘的那样: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中途——颠沛流离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攻破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
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在赴任途中中暑染病,死于南京。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李清照孤寂之时,李清照情感受受骗,他告发了丈夫,自己也要同受牢狱之苦,由于家人收买了狱卒,入狱九天,李清照便被释放。
饱尝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随胞弟迁到了杭州,才定居下来。
最后——易安居
几年来的颠沛流离使李清照备受逃亡之苦,最使她痛心的是丈夫的去世和他们苦心收藏的珍贵金石书画散失殆尽。
在一次次打击面前,她盼望局势平稳、生活安定。她决心将“归来堂”建成心灵的避难所,故名“易安”。
此语出自《归去来辞》: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李清照自号“易安”,是易安于仅容膝之室,是自甘淡泊。
李清照的“易安”之号始见于《金石录后序》,因此,自号“易安”。
李清照,晚年背井离乡,心里很痛苦,再加上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武哥说文”为您解答,期待点、批、评,图片来自网络,如侵请删。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