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5月,川军军阀邓锡侯部下师长罗泽洲包围笠竹寺,吴佩孚残部被缴械。至此,搅动中国近代奉军十数载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彻底失势,后被老蒋胁迫出川在北平定居,晚年拒不接受日本人的要求,一次牙疾经日本医生治疗后暴亡。
吴佩孚的一生不可谓不传奇,甚至还是第一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但实际上吴佩孚也有着很大的性格缺陷,这些性格缺陷就是他最终兵败的原因。
出生于清光绪年间的吴佩孚比大多数普通人要幸运,他从小就被父亲送进私塾读书,四岁就能开篇做文章,七岁就读完了四书五经,妥妥的神童。
但好景不长,吴佩孚11岁那年,他父亲去世了,随着家道中落,吴佩孚也无法继续安心搞学文,到蓬莱水师营当学兵。
不过饶是如此,吴佩孚依旧在1896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二年高中登州府丙申科第三名秀才。
但吴佩孚注定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仅仅一年后,他就因为指责男女同台演戏被革掉了秀才的功名。
无奈,吴佩孚只能只身跑到北京靠着给人写写家书过活,这也是吴佩孚生活最窘迫的一段时期。
不过这段时间并没有持续多久,一年后,他就得到了堂兄吴亮孚的资助投了军,天津武卫左军聂士诚部就是吴佩孚从军的第一站。
一个秀才兵,想要在军队中站稳脚跟,给人写写文书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吴佩孚考入开平武备学堂步兵班。
随着袁世凯将开平武备学堂搬到保定成立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吴佩孚也就成了北洋俗称武备学堂的学生。
日俄战争期间,吴佩孚身为北洋督练公所参谋处军官多次出入东北参加日军的间谍活动,但不幸的是吴佩孚被俄军给抓了。
不过吴佩孚命大,被判死刑后他竟然跳车跑了,回来后就因功被授予了上尉军衔。
1906年,吴佩孚投奔清军第三镇曹锟的麾下,从此和曹锟结下了不解之缘。
再后来,吴佩孚凭借自己过硬的军事素养帮曹锟开疆拓土成为了执掌北洋政府一时的大军阀。
然而很快以曹锟、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也如同此前的段祺瑞一般成为了历史。
其中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个人觉得吴佩孚失败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
首先,北洋军阀割据的时期就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随着袁世凯身死,段祺瑞靠着两次府院之争站到了历史舞台的中间。
同样,段祺瑞也成为了众矢之的,其他军阀同样眼热这个位置,所以随着冯国璋病亡,曹锟成为了直系的领头人,直皖战争爆发。
由于东北奉系支持直系,所以段祺瑞毫无疑问地被赶下了台。而随之上台的就是当时势力最大的曹锟。
然而和段祺瑞一样,曹锟也不可能坐稳这个位子,直皖战争中奉系是出过力的,凭什么曹锟坐天下,于是直奉战争爆发了。
期间吴佩孚大放异彩打得张作霖叫苦不迭,最后只能灰溜溜逃回了关外,吴佩孚声望也在此时达到了定点。
然而张作霖修生养息了两年后再次出关挑战,这次直系就没有那么好运了,这两年不仅张作霖更强了,直系内部也矛盾重重,最终随着冯玉祥的兵变,直系的时代宣告结束,张作霖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其实明眼人已经能从简单的军阀更迭中看出很多问题了。
直系军阀无疑是袁世凯死后最强大的势力,但直系并非铁板一块,只是一个利益集合体,如果无法确保所有地方军阀的利益,那么这个集合体都不用外部力量,自己就会崩溃,就比如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等人的叛变。
而导致直系内部出现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吴佩孚,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吴佩孚自己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其实不止是直系内部,吴佩孚的恃才傲物其实早就有征兆了。
当年段祺瑞执意武力统一,于是他拉拢曹锟,以南方各省利诱曹锟带兵南下,曹锟也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二者一拍即合。
但曹锟打下湖南以后段祺瑞却任命张敬尧为湖南督军,直接无视了曹锟。
结果曹锟自己还没说啥,吴佩孚却跳了出来通电痛斥武力统一是祸国殃民,把段祺瑞臭骂了一顿。
曹锟和段祺瑞本就各怀心思,结果被吴佩孚这么一搞,曹锟就很被动了,原本还替曹锟不值的人一下子就看出了曹锟出兵就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
不过曹锟和段祺瑞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吴佩孚此举影响倒也不大,但却能看出吴佩孚这个人性格方面是有缺陷的,或者说他有着一股子封建读书人的孤傲气质。
这种性格使得他除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曹锟以外,对谁都看不上眼,以至于最终把自己孤立了。
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当然有。
上面说过,直系不是铁板一块,是许多个地方军阀因为利益走在一起的一个集合体,曹锟只不过是其中最强的一个,于是大家就以他马首是瞻了。
所以曹锟若想一直做大下去,那么就必须处理好直系内部的关系,把利益分配好了才行。
但吴佩孚偏不。就比如冯玉祥,冯玉祥原本是北洋陆建章系统的,虽然也是直系,但和曹锟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甚至在直皖战争期间冯玉祥都是持中立态度的。
直到曹锟击败段祺瑞后,冯玉祥受命入陕后双方关系才逐渐密切了起来。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吴佩孚眼里,冯玉祥那就是个外人,于是处处打压。
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河南督军赵倜和张作霖勾结,意要在直系腹地捅刀子,曹锟当即让冯玉祥出兵进入河南。
后来冯玉祥击败赵倜帮直系稳固住了后方。按理说冯玉祥在直奉战争期间功劳是很大的,此时直系应该各种封赏跟上来拉拢冯玉祥才对。
结果吴佩孚偏不,他想到的是冯玉祥是个外人,不能让他做大,于是就打算挖冯玉祥的墙角,于是就任命冯玉祥手下的李鸣钟为师长。
我的部下需要你任命?吴佩孚此举直接整得冯玉祥一个大黑脸,好在李鸣钟最后拒绝了吴佩孚的任命,不然这乐子就大了。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吴佩孚就和冯玉祥结下了梁子,为之后冯玉祥兵变埋下了祸根。
而让冯玉祥铁了心不跟直系玩还是因为吴佩孚。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被任命为了河南督军,但吴佩孚多次干涉河南的人士任命,想要以此架空冯玉祥。
叔叔能忍,婶婶也忍不了啊。
不得不说吴佩孚的脑回路挺清奇的,当着别人面挖墙角就不说了,还当着人家的面要卸掉人家双手,人能愿意吗?
其实还不止是冯玉祥,直系里只要不是曹锟的嫡系,基本都是吴佩孚打压的对象。
当时吴佩孚为了打压冯玉祥曾策划过让河南的军队以军饷的名义闹事,而出身陕西靖国军的胡景翼见状就带着部队参加了闹饷,算是给吴佩孚表明自己的态度了。
结果之后吴佩孚来了个翻脸不认人,把胡景翼部队一分为二,一部自己占为己有,另一部则由胡景翼带着调去了北京。
胡景翼只想说还是吴佩孚会玩,然后便倒向了冯玉祥。
很多人会说吴佩孚这么其实没错,为了巩固自己和曹锟的势力,肯定要打压这些旁系。
但问题是俗话说管理就是拉一帮打一班,不能把自己给孤立了,结果吴佩孚连拉一帮他都不拉,连曹锟旧部那些嫡系他都打压。
就比如孙岳,他本是曹锟的副官,和曹锟关系极好,结果就因为参加了革命军的滦州起义就被吴佩孚给告发了,好在曹锟念情,让孙岳南下躲躲才逃得性命。
后来孙岳再次投效曹锟并在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立下大功,结果因为吴佩孚从中作梗,论功行赏时孙岳只被任命为了一个小小的旅长。
这直接又把孙岳给推给了冯玉祥。
如果说孙岳本就与吴佩孚有嫌隙,被排挤属于正常,那么冯玉祥叛变后吴佩孚南逃联合反奉势力企图东山再起这种被动的时期,他却依旧惦记着冯玉祥,又来了个联奉反冯,一下子就把反奉联军给整不会了。
先是孙传芳退出联军,跟着就连吴佩孚的心腹靳云鹗也反对吴佩孚联奉,结果吴佩孚直接就撤了靳云鹗的职。
此举直接导致吴军军心大乱,大批部队哗变,使得与冯玉祥的战争结束后吴佩孚自己部队损失近半,成为了吴佩孚后来面对北伐军时无力抵抗的根本原因。
最讽刺的是吴佩孚一心想要联合奉系去搞冯玉祥,结果奉系却趁着吴佩孚在与北伐军作战时端了了他的老窝河南。
所以吴佩孚的失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孤傲,做事独断专行,关键他又处理不好与各方的关系,一心只想着排除异己,甚至就连自己的嫡系只要敢提出不一样的想法也会被吴佩孚打压。
吴佩孚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他必定会四面树敌,自己内部又是一片混乱,绝对可以算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代表。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