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灾难片不断进行的核反应敲击着人们脆弱的神经,灾难被原原本本地展示在观众面前,这不是虚构,这里面每一个人都是真实的,每一件事也是真实的。
当灾难发生,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最关键的 切尔诺贝利事件,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核事故,直接杀死了9.3万人,让周围27万人患癌,20亿人受到核事故的影响。切尔诺贝利事故的原因有多种解释,但是在建设的时候,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核电站,围绕核电站而建立的普里皮亚季城在当时也是一座许多人向往的城市,但是在1986年4月26日,一切都改变了。 电站爆炸的光柱直冲云霄 在震动和冲天的光柱中,切尔诺贝利4号机组爆炸,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技术悲剧发生了。 技术的报复开始席卷在周边的人们,特别是当天晚上值班的电厂职员。 他们并没有躲闪,而是按照自己的想象,或者说是自己的认知对反应堆的事故进行了解释。 副总工程师迪亚特洛夫的冷静令人惊讶 值班的副总工程师并不认为出事的是反应堆,而是控制箱。他无论如何都不信出事的是反应堆。一位工程师回来说反应堆爆炸了,迪亚特洛夫却还在布置任务,要拔出那些已经不存在的控制棒。 “反应堆堆芯不存在了,它已经爆炸了,反应堆堆芯爆炸了” “他吓坏了,把他带走” “反应堆盖炸开了,烟囱在燃烧,我亲眼看见的” “你神志不清了,石墨核反应堆芯是不会爆炸的,你说的根本不可能,反应堆芯不会爆炸的,只能是控制箱爆炸。” 就这样,迪亚特洛夫错过了第一次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一个神志不清的人,在说别人神志不清,哪怕随后第二个工程师也回来反馈说反应堆爆炸了,迪亚特洛夫依然不信,他已经沉浸在自己的幻觉中不可自拔。 为了继续沉浸在幻觉中,迪亚特洛夫不断为自己找理由,控制箱炸了,水泵炸了,水污染了,他无论如何都不承认是堆芯炸了。他们用着量程只有3.6伦琴的仪器测量着辐射强度,最后得到了一个3.6伦琴的数据。 没错,这个数据不太妙,也没多糟,只是这个数据符合他的想象。 虽然迪亚特洛夫的嘴巴像鸭子一样硬,但是3.6伦琴的数字让他不得不向电站主管以及总工程师福明汇报。 而电站的主管和总工程师的嘴巴硬度,也不比他差太多。他们决心隐瞒事故,并拿着这个3.6伦琴的数据继续向上汇报。而会议上义正词严的发言,让第一时间撤离变得不可能。 他们没有疏散普里皮亚季的居民,而这个时候,他们正齐聚桥上,在漫天飞舞的高辐射粉尘中观赏着壮丽的光束。在白天他们正常上课与工作,就像是核电站没有出事一样。 这些看起来像雪一样飞舞的东西,其实都是致命的辐射性尘埃,孩子们在奔跑,孩子们在打闹,孩子们也在拥抱死神。 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电站主管和总工程师的决定,一位电站工作人员反馈说用大量程测试仪的测试结果是爆表的,但是电厂主管的反应是“给我们坏仪器”“你这是浪费时间”,当工程师说他认为堆芯已经爆炸的时候,电站的总工程师师却决定让他去看看,其实就是让他去送死。 当他转过脸来的那一瞬间,我整个人都哆嗦了一下 总有人能看到问题 事故发生后,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加索夫接到一个电话,告知他切尔诺贝利电站出事故了,并通知他去开会,在等待开会的时候他开始翻阅关于这件事情的报告。 在表情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位经验丰富的专家被报告中的内容惊呆了 在会上,列加索夫开始反驳报告中认为爆炸的是控制箱的说法,这个时候他就已经认定爆炸的是反应堆的堆芯。他的据理力争终于让事故掀开了盖子 真正让所有人意识到问题的是更高量程的测试器的结果,军衔明显不低的军官亲自开车进入4号反应堆测定数值,录得一个惊人的数字——1万5千伦琴,这是能致命的辐射数值,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的数倍。 这个时候,他们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再完美的方案也有疏忽的时候 “告诉我怎么灭火?” “硼” “硼和沙子” “这两个材料可能会造成别的问题” “但是 我 我想不出其他办法” “至少要疏散普里皮亚季的民众 它就在三公里远的地方” 列加索夫建议用硼和沙子来灭火,同时疏散普里皮亚季的居民,很明显,他对这个方案有所保留,他知道硼和沙子去灭火会导致问题,但这个时候的列加索夫可能会觉得灭火重要,他还有时间。 虽然列加索夫在拯救切尔诺贝利的展示了他的细心与仔细,但是在这里,他已经开始犯错了。 还好,很快就会有人来纠正他的这个错误。 还记得那位义正严词的人么?不知道他在撤离的时候会想什么? 一个静谧的周六早上,爆炸7小时以后,明斯克,白俄罗斯核能研究所的物理学家卡尔梅克正在睡觉。来客打开窗子后,屋子里的辐射警报装置响了起来。卡尔梅克渐渐觉得不对劲。她收集了窗外的粉尘,做了检测之后发现是碘-131,某个核电站出事了。 紧接着她就开始打电话,在排除了最近的伊格纳利纳核电站之后,她决定问一下远一点的切尔诺贝利。 切尔诺贝利出事了 劝说疏散不成,卡尔梅克知道了列加索夫的决定 她却想到了什么 驱车前往切尔诺贝利 列加索夫并不糊涂,他知道会发生什么,但是随后的事情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 “当我估计堆核熔穿地层混凝土板,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这将会给我们时间” “不,你没有一个月时间,你大约只剩下两天” “是的,燃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可以到达混凝土板,但首先,到礼拜二的时候它就会烧穿这里的生物屏障,到那个时候,就会烧到这些水箱,水库” “我理解你的担忧,但是我和核电站的相关人员确认过,这些水箱几乎是空的” “不,它们之前几乎是空的,我猜测大楼里每一根水管都破裂了,我来的路上还看到那些消防车,一直都在结构里喷水,水箱是满的” 列加索夫这个时候才知道,出事了,他们都知道一旦堆核接触到这些水,将会瞬间发生气爆,尚未受到波及的另外三台机组将会直接受到冲击,30公里内的一切都将消失,散逸的放射性粉尘将会对整个东欧产生毁灭性打击,这是六千万人的生命。 而他们别无他法,只能选择人工去放掉水箱中的水,而这,是一项必死的任务。 他们是拯救了地球的英雄 如何让悲剧不再来 切尔诺贝利的悲剧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大悲剧。在发生悲剧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变得无计可施,只能放任事情变得更糟,他们不能确切地知道核电站到底处在一种什么状态,他们能面对的只有一个控制板。这个控制板,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但他们能做的,也只是一个控制板。 这样的事物随着技术的进步也变得越来越多。我们觉得进步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种进步却将我们置于脆弱的基础之上,反而不如进步之前来的稳定与安全,这就是“进步的悖论”也是“技术的报复”。这些事物往往被称为复杂系统,他们互相之间的联系纷繁复杂,处在一个“混沌”的状态之中。我们的乘坐的飞机因为种种原因失控,飞行员握着操纵杆,飞机却不听指挥,我们的金融市场有越来越多的自动交易,但自动交易系统却进行着错误的交易,交易员却不能让这些交易停下来,星巴克租了一个显示屏来显示祝福的话语,但随着筛选程序的错误,这个屏幕直接酝酿了公关悲剧。随着技术的进步,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但我们手上却依然像切尔诺贝利的工程师一样,相信自己握着操纵设备的控制板。 切尔诺贝利的前两集就将复杂系统的脆弱与崩溃的悲剧剖给我们看。面对这个复杂系统,有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比如迪亚特洛夫、福明和电站主管一而再,再而三地忽略任何关于堆芯爆炸的消息,捂着耳朵不信不信,进而封锁消息,让普里皮亚季居民继续暴露在大量的辐射下。 有些人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比如列加索夫,通过报告上一个小小的细节,在会议上讲出自己的观点,进而能够重视切尔诺贝利的事故,而不是继续拖延下去,列加索夫对不祥之兆的关注,让他能够及时抓住信号,仔细解读,来解决问题。不止列加索夫能够注意到这些不详之兆,到场的消防员以及医院的医生都有条件意识到出了问题,但是他们都没有这个条件将自己的观点传递上去,或者说他们的领导都像福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咋地,解决提出问题的人的能力很高明。 再比如卡尔梅克,置身事外,却能够在没有到达现场的情况下意识到水箱中装满了水,进而提醒列加索夫他没有时间了。她的局外人身份能够让她看到内部人士不同的事情,她又是核物理学家,距离核电工业足够近,以至于能理解核电,又距离切尔诺贝利足够远,以至于能够看到问题。 爆炸之后的核电站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连接,列加索夫没有想到消防车在不断冲水,以至于他忽略了水管的破裂和消防车对水箱的影响,不止这些,复杂系统的复杂之处就在于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各个部分的联系错综复杂,处于一个“混沌状态”。
我们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整个系统就坏掉了。 想要避免复杂系统的崩溃,我们可以像列加索夫那样重视系统中的不祥之兆,也可以寻找到更多卡尔梅克在体系之外来思考与寻找问题所在,应该能够倾听不同的意见。
这是一场源自人类本性中傲慢、无知、偏执与自大的浩劫。但面对灾难,人们的总有英雄能站出来直面它并击倒它,击倒灾难的过程也像灾难一样展示在观众面前,他们英勇,他们无畏,他们也会犯错,也会有疏忽,但他们都是英雄。
这部剧挺好看,但这个剧也有我不喜欢的地方。这是一部写实剧,但多处剧情与事实不符。而且,可以明显感觉到其背后的隐藏动机:借着观众抨击谎言、揭露真相的心声,实际上却潜移默化地攻击美国所敌视的国家。虽然前苏联在事故处理上犯了很多错误,但要知道那个年代世界在核能的利用上虽然突飞猛进,但依然缺乏对核能是双刃剑的认识,核泄漏的恐怖除了各国的专业人士,政府层面和民众对核泄漏都没有什么具体概念,就算在今天,如果没有看这个剧,又有多少年轻人知道切尔诺贝利,了解在30年前发生过这样一起可怕的核事故?所以说,假设世故发生在美国,你就能保证美国处理得一定比苏联好?要知道,美国可是操纵媒体舆论、隐瞒事实真相的大师。这部剧含沙射影地攻击政治对手,这一点我不喜欢。
所以,说到底这是一部电视剧,并不能完整还原那段历史,而是经过加料的,满满的美国价值观,隐隐地透露出对苏联乃至俄罗斯或中国等政治制度不同国家的偏见。如果真想如实了解那段历史,建议还是去看相关史料或纪录片,比如Discovery出品的纪录片等。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