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市主要还是看地理和交通这两个指标,讲究的是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看人口数量。
首先我们看河南这边情况
以郑州为中心,不算省内的支线铁路,可以通过全国大骨干铁路直线通达的省内地级市就有安阳、鹤壁、新乡、许昌、漯河、驻马店、信阳、三门峡、洛阳、开封、商丘,整整11个。但这其中,豫西两市,洛阳与三门峡,地处豫西山区,与其他地市的地形态貌,区位特征,可以说天壤之别。郑州扼守二三地理阶梯线,处在黄淮海大平原的西缘,从这里进入邙山、虎牢关就是洛阳盆地,比开封更能加强影响对豫西山地的辐射能力。郑州西部几个县市也是豫西山地的过渡带。
尽管如此,郑州想要通过自己所在的平原位置,在交通建设上放射型辐射豫西,也是逆着山川与人口分布走向,修建成本要远高于以洛阳盆地为圆心。豫西北地区,则由于晋南的中条、王屋、太行的外围走向,更适合由河内的平原地带直接联动整个晋南地区,包括运城盆地和泽州盆地。尤其是通过轵关陉与河内连接运城盆地所在的汾渭平原更近便,所以豫西北实际也在以洛阳为中心的交通辐射范围内。
郑州实际代表的地理单元,是河南省整个黄淮海大平原地带部分。虽然大,人口多且稠密,但无奈特别平坦,郑州通过平原交通仍然很容易辐射联动远距离的地市。河南对豫西山区的交通建设则更多需要以洛阳为全省副中心才能低成本开展。这一点,是必须仰仗洛阳的区位,而不是赐予洛阳定位。
由于河洛地区的山川分布是放射型,洛阳东南部地区的谷道走向是斜向东南延伸,包括郑州管辖的西部县市,都是在这些稀疏山川之间的宽阔通道上。通过颍河流域、汝河流域,基本上许昌、平顶山等地区都能够受洛阳辐射。豫中与豫西之间虽然隔着山,但山脉的走向却条条川道向着洛阳盆地,把洛阳盆地推拱为豫中与豫西之间各条大通道的天然交汇点。而在洛阳盆地以西,密集的高山陡起,洛阳东边的多条宽阔通道汇在洛阳,在洛阳西边变成了沿黄的单一通道。这是天然的地理枢纽,实在是地理禀赋所在。
所以,洛阳对济源、焦作、三门峡、许昌、平顶山的辐射能力是直接的,具有作为整个河南省西部中心的作用。这是地理决定的。这也是国家在一五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中列入洛阳的原因。所以,不是国家建设了洛阳,或者河南省选择了洛阳,洛阳才成为副中心。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地理条件使然。河南东部平原再大,人再多,它也只有一个中心,就是郑州。河南西部山地面积和人口再少,洛阳的地理辨识度也是最高的,区位条件的不可替代性也是最强的。所以,河南需要把它列为副中心。
我们来在看看湖北
武汉作为湖北的省会,过于偏东。这本就不利于对鄂西地区的带动。但为什么在武汉,会形成中部最大的城市,湖北省当仁不让的省会?
长江是中国东西黄金内运航线,湖北省控扼住长江中游,武汉扼守东口。湘江水运、汉江水运,最终汇聚在武汉,走向长江下游,中国最富庶的长三角地区。武汉同时又是内陆最重要的国铁动脉骨干,京广铁路的重要枢纽。武汉同样是由地理条件赋予的,腹地与交通两项要素都完备的国家重镇城市。这是武汉百年经济重镇,国家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
可是,随着铁路建设的不断推进,路网的不断扩充补密,郑州、长沙、合肥的铁路枢纽优势逐个崛起,各自的经济优势逐渐被挖掘出来,在中部的发展权重不断增长。而铁路蓬勃发展的同时,长江水路的生态问题逐渐被重视。郑州、长沙、合肥,这三个二三十年内全国发展最快的三个省会,不断强化本省一体战略,成为武汉越发强劲的竞争对手。曾经坐拥长江航路优势的武汉,交通腹地优势被不断蚕食,武汉发展的相对面开始出现乏力现象。这大概是陆运复兴,内航水路权重相对下降的一个特征,是武汉要面临的挑战趋势,颇有四面临敌的感觉。
宜昌,是在长江进入两湖盆地的西入口。武汉与宜昌,一个扼东口,一个守西口,同为湖北省/江汉平原/两湖盆地的两大咽喉。宜昌的区位条件,在国家交通版图中的地位虽然明显不如武汉,但仅扼守两湖盆地长江西口,作为四川盆地物资经长江水运出川,穿越400里巫山天堑后,进入两湖盆地的第一站,这样的重要区位条件仍然足以把宜昌推到4000亿级的重要地级港口城市地位。国家,在长江上游进入下游的出川口设立直辖市重庆,在长江下游入海口设立直辖市上海,施行头尾把控,强化国家对长江流域的控制。湖北,则在宜昌和武汉,同样是这种头尾把控的逻辑,本省也强化了面对临省和长江沿线竞争者的竞争力与话语权。宜昌地处鄂西,作为副中心是对武汉偏东的功能性与战略性补充。扼住整个长江上游,仅此一条,就担得起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
那处在汉江节点的襄阳呢?
襄阳在湖北省内,可以带动南襄盆地以西的十堰,以及南襄盆地与两湖盆地两大联动节点的随州与荆门,所以湖北在定位上额外重视襄阳,希望襄阳代表湖北,在南襄盆地这个地理板块中与南阳竞争。西武高铁,湖北很积极得早早建成汉十段,而陕西迟迟没开工西十段,就是因为湖北要抢在河南与南阳之前,定下襄阳到西安的直线。这样才能面对河南一直未启动的宁西一线,也就是武关古道,让襄阳提前占位,甚至完全挤占,取得通道枢纽优势与路网建设时间差的优势。我个人看法,湖北对自家老二襄阳的支持,明显大于河南对自家老三南阳的支持。
总的来说,其实河南也可以把南阳市作为一个功能较独立的副中心,然而它只能辐射南阳本地区。因此河南没有这样规划。而湖北也可以把同在江汉平原长江首港的宜昌市不作为副中心,但这对于武汉远离的鄂西地区而言是损失,无疑会弱化对本省全局具有补充作用的长江中游首港的发展潜力和制衡能力。
人口才6,000万的湖北为什么有两个副中心,而人口一个亿的河南只有一个副中心城市呢?
其实这与两个省所处的地理环境位置不同,领导人决策思维不一样所决定的。其发展与一个省有一个或几个副中心与周边城市发展相关不太大。
先看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略呈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山地占了56%,丘陵占了24%,平原湖区占了20%,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被誉为“千湖之省”。
在计划经济时代,湖北就是以工业立省地方。反观河南地势呈望北向南,西高东低由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水面构成。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历来就是我国的粮食主要生产地。
湖北以工业立省,先前是设三个副中心的,老贾下台,老罗上台后,设立两个副中心,正好与省中心武汉构成三角,好去带动周边城市。但真正的除了武汉能带动点外,宜昌有三峡
和襄樊有东风汽车被选为副中心城市,
但说真的这两个城市都得到了好处,但对周边几个城市影响却受之有愧,因为荆州荆门和十堰随州大家几斤几两都清楚的很,不跟他们玩。
反观河南,一主一副,有点像精兵简政,构建中原平城市群。全省的主要力量都投入到郑州及周边去,可洛阳是十三朝古都,
特别是大唐朝在这里设都时可是让中国名扬世界。再说这里的工业制造在新中国工业史上都占有一笔,至于省内其他城市各有各的特点。
但比起洛阳和郑州来要差多了。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