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肯定是不盛行的啦,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海南是个多民族地区,除了汉族外,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特别值得去深挖的黎苗族,在海南还是有很多的可观赏点。黎苗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五指山、白沙、琼中等及周边。
黎苗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这些随着年代的变迁,也渐渐的被遗忘掉,目前海南值得一提的就是槟榔谷黎苗文化风景区,在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内,谷中古木参天、藤蔓交织、气候温润、瓜果飘香,漫步谷中,到处可见黎族、苗族的特色建筑、美食和民俗,仿佛若置身世外桃源之中。景区每个人的使命,挖掘、保护、传承黎族、苗族的传统文化,使其生生不息。把传统文化打造成国际品牌,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
槟榔谷内看点众多,特别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非遗文化展示、展演项目,比如黎锦编织。在船型屋、树皮馆等景点附近,零散分布着编织黎锦的黎族大娘。她们身着传统服饰,席地而坐,认真织就色彩艳丽的图案,成为景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我们今天还是重点介绍黎族的纺织技术和老人
黎族的纺织技艺历史悠久,汉代的“广幅布”、三国的“斑布”、唐朝中叶的“盘斑布”都是黎锦精品。黎族织锦品类繁多,其中织锦龙被以制作精美而著称于世。在槟榔谷的龙被馆内就展示着多条龙被珍品,其中一条长284厘米、宽129厘米的《龙腾祥云、麒麟双凤吉祥图龙被》于2014年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龙被”,又被游客称为“龙被王”。
黎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黎族历史遗存,反映了黎族深厚的文化传统,是现代和传统唯一的、活态的、流动的见证,具有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黎锦是海南岛上最贴近黎族族群的民间艺术,它大量运用日常生活所见创造质朴自然的艺术构图,其鲜明特征和浓厚生活气息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
景区中黎族阿婆,脸上纹身印记,过去黎族人的一个习俗。在黎语中叫“打登”或是“模欧”。海南汉语叫“秀面”和“书面”。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故事传说,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翻阅下历史文献。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说,在世的纹身妇女有2000人左右,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年轻的也约70岁,她们去世后,黎族妇女纹身历史也将划上句号。
景区的发展壮大,黎族老人的足迹越走越远。每年都会到全国各地推荐黎锦。黎锦是海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非遗文化,这些老手艺人可以说是展示黎锦的活化石。
黎族的人们自古生活在海南岛上,他们对大自然不仅有一种朴素的挚爱,在长久的生活中,也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海南岛大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这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思想观念,他们认为,大地上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独立存在的固有价值。
纹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习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种罕见的原创性文化现象。纹身,在黎语种叫“打登”或是“模欧”。海南汉语叫“秀面”和“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黎族的文身文化在逐渐消失,再过二、三十年,随着她们的离世,黎族的文身也将永远消失。这些用血肉绘出的斑斓图画,为黎族的历史和文化留下了厚重的篇章,也是亟待保护的文化遗产。
小时候好奇问过外婆为什么脸上也要纹,不痛吗?女人的脸干干净净不是更讨人喜欢吗?外婆说纹身是咱们黎族从古到今的一种传统文化,而且只有女人才可以纹身。痛,痛也得忍着,那个年代哪有麻药这一说呀。
外婆离开我们快十年了,听说她和她身上的纹身照片在北京文化展览会上出现过,前两年去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参观时也见到了熟悉的文身(手机拍了照)。从妈妈这辈人开始就没在继续传承文身文化,这也意味着它们有一天会彻底的消失在我们眼前…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