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是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那么为什么他在位仅四年就被四叔朱棣夺了皇位呢?概括起来有四点原因:
1. 朱允炆能力不如朱棣,军事指挥才能不如朱棣。
2. 明朝中央军中有能力的将领都被朱元璋杀光了,再没有人能跟朱棣抗衡了。
3. 朱允炆削藩策略不对,错过时机。
4. 朱允炆用人不当。
下面逐个解释:
朱允炆能力不如朱棣,军事指挥才能不如朱棣。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不久就封朱棣为燕王,驻守北平城(今北京),专门对付北元骑兵。北元是明朝建立之初的最大威胁,北平城就是原来的元大都,朱元璋把元大都封给朱棣,让他负责应对北元,可见老爷子对四儿子朱棣能力的赏识和认可。朱棣在北平经常有与元朝军队交手的实战经验,驻守北平的几十年里,手下也渐渐聚拢起一批忠于自己的人,其中不乏良将和有才能的谋士。
而反观朱允炆,只是朱棣的侄子辈,一直长在深宫,没有经历真正的历练。虽然有朱元璋亲手调教几年,但朱允炆生信文弱,始终比不上老谋深算且有实战经验的朱棣。因此仅从个人能力的方面考虑,朱棣就完胜朱允炆。
明朝中央军中有能力的将领都被朱元璋杀光了,再没有人能跟朱棣抗衡了。
朱元璋晚年,因为马皇后和太子朱标相继去世,对他打击太大,以至于有些狂躁。马皇后的去世使天下再没有人能够指出朱元璋的过失,再没有人能劝他仁慈。而培养了20年的太子朱标的逝世,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冷静下来的朱元璋意识到如果不除掉手下的一班骄兵悍将,那自己钦定的接班人朱允炆因为资历尚浅,肯定驾驭不了他们,说不定还会影响到朱家的江山,这是老朱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天生做事果断的朱元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将以蓝玉、李善长为首的开国功臣,特别是与自己打天下的军事将领,一网打尽。
朱元璋千算万算也没算到自己器重的四子朱棣会在自己死后造反,所以没有给朱允炆留几个能打仗的将领以备不测。所以当朱棣举兵造反时,建文帝朱允炆面临最棘手问题就是朝中无将,只能派一些没经验的将领上前线,这直接导致了明朝政府军的数次惨败。朱允炆的这几次失败几乎可以说奠定了朱棣胜利的基础。
朱允炆削藩策略不对,打草惊蛇。
朱允炆即位后,在方孝孺等人的劝谏下立刻开始削藩。削藩其实是个明智的选择,但是问题在于削藩的策略有大问题。擒贼先擒王,朱允炆和他的大臣们却对这个道理视而不见。他削藩的顺序是先对势力弱小的藩王动刀,然后是势力大的藩王,目的就是要剪除羽翼,再一举拿下燕王、宁王等。想法虽好,现实却很骨感。朱允炆曾在一个月之内找一些芝麻大小的罪名废除了三个叔叔的权力,并迫使一个叔叔自焚。几乎是在一年之内,岷、齐、周、湘、代王基本被摆平了。都到这份上了,傻子也知道,下一个就是燕王和宁王了。燕王对形势也判断地很清楚,所以下决心要造反,不然下一个死的就是他自己。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燕王暗地里招兵买马,对朱允炆的朝廷多有防范。就这样,朱允炆打草惊蛇,失去了一举消灭朱棣的先机,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伏笔。
朱允炆妇人之仁
建文元年五月,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此时正在京城做人质。这是历朝的惯例,在外的藩王,一般都会把儿子留在京城作人质,以防止其在外作乱。为了麻痹朱棣,让他觉得自己没有对他下手的意思,朱允炆竟然听从了黄子澄的馊主意,将三个质子放回了北平。从此燕王朱棣在没有什么可以顾及的,可以大胆的造反了。其实分析一下就可以知道,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登基后的一年时间里,朱允炆削了周王、齐王、代王、湘王。大家都知道,下一个削藩的对象就是燕王了,聪明的朱棣能不知道吗?所以,把质子放回去非但起不到麻痹朱棣的作用,反而会让他造反的胆子更大。
另外,在燕王朱棣正式起兵造反之后,朱允炆又犯下一个致命的错误。为了不背负杀叔叔的骂名,他居然对前线将领下死命令说,绝对不能伤害朱棣的性命。这个命令,让前线将领放不开手脚。虽然朱棣是久经战场,经验丰富,但是在朝廷大军的围攻之下,4年时间都在前线作战的朱棣至少也该死上几回了。这个命令充分显示了朱允炆的妇人之仁,就是因为这个愚蠢的命令,朱棣几次死里逃生,也最终导致了朱允炆的失败。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到各地,诸子之中以燕王朱棣实力和能力最大。朱允炆继位后,这些个蕃王都是他的叔叔辈,多有不法者。朱允炆感到危胁,开始削蕃,先后夺了几个王的爵位。但是朱允炆的团队缺泛实际经验,工作上操之过急,终于逼返了燕王朱棣。朱棣于1369年发动了靖难之役,战争结果朱允文下落不明,朱棣如愿以常的坐上龙椅,当上了明朝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如果当初朱元璋有后世康熙大帝的胆略和气魄择优选接班人的话就不会发生叔侄相残,同室操戈的悲剧了。战争开始的时候,朱允炆手里确有一手好牌,以中枢名义平叛,有正义性,有全国资源作保证。朱棣虽指挥经验丰富,但以一已之力对全局实力差太多。战争初期在山东就吃了大亏。后来采用避实击虚孤军深入的战略才取得成功,军师姚广效有力焉。朱允炆派耿文为帅在战争初期挡住了朱棣大军,后来听从方孝儒的谏议把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作为主帅,战争的天平开始向朱棣倾斜了,朱允炆从小在皇宫里长大,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宅心仁厚,又优柔寡断,给手下将军发令不许伤了叔父的性命,又没有听从徐辉祖谏议把朱棣在京城的儿子释放回去。希望感化叔父。朱棣没了后顾之忧更加有恃无恐。在战场上报坚执锐,亲冒矢石一点都不给面子,就象三国之中赵云在长板坡中英勇。当有人向朱允炆反映李景隆有异图时,没有及时反映。最终南京门戸被打开,朱棣长驱直入坐上龙椅,朱允炆满盘皆输不知所踪。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7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