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都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古人。比如,孔子有一件非常著名的事情,他听了一次韶乐之后,说他三个月不知肉味。按照我们的生活经验,孔子这件事一定会理解成这样:
孔子是个骨灰级乐迷,对音乐极其的痴迷,在古代听一次专业演奏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结果,听了一次专业音乐就沉迷其中,在后来的三个月中,吃肉都吃不出肉的味道。
这个理解看起来很正确。但是,这对于孔子来说,却是个非常错误的理解!
孔子虽然与我们是一样的人,与我们有一样的情感、有一样的反应,这都没错。但是,别看我们把孔子捧上了神坛,真正的孔子我们却并不认识。
我们并不知道孔子究竟在做什么,听了一次韶乐就能三个月不知肉味,这完全是他在练习某种“心智技能”以后的结果。
那么,孔子究竟在练习什么呢?这要从黄帝那里说起。
一、轩辕黄帝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轩辕黄帝是中国人的文化始祖,音乐、礼制、文字、服饰以及统一华夏部落等代表中国文化特性的事情都是黄帝做的。
但是,黄帝做这些事情的背后,意义是什么?我们却并不知道。
其实,“黄帝的出现”不仅是对中国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人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华大地这个地方肩负着为人类传承“终极文化”的使命,而黄帝在中华大地出现,就是为了开创这种“终极文化”而来的。
那么,黄帝所开创的“终极文化”是什么呢?
终极文化之一:告诉人类,“完整的世界”是一种“重叠结构世界”。
“重叠结构世界”:“完整的世界”由两个物理性质完全不同的真实世界重叠而成,其中,一个真实世界,人的感官能感觉到,这个真实世界可以称之为“显性世界”;其中,另一个真实世界,人的感官无法感觉到,那个真实世界可以称之为“隐性世界”。
“隐性世界”是“完整的世界”的主体,也就是说,在“显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的主体都在“隐性世界”中;在“显性世界”中,所有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因、动机、动力也都在“隐性世界”中。
终极文化之二:告诉人类,在“重叠结构世界”中,“完整的人”也是一种“重叠结构世界”的人,既有“显性人体”,也有“隐性人体”。
而且,“完整的人”的结构远比“重叠结构世界”更为复杂,“重叠结构人体”只是一种载体,“真正的我”就被承载在这个“重叠结构人体”中。
但是,“真正的我”并不懂得驾驭“重叠结构人体”,所以,就要进行“心智系统转换”的练习,目的是为了让“真正的我”驾驭“重叠结构人体”。
所以,简单的说,黄帝给人类留下的终极文化有两个核心内容,一个是“重叠结构世界”原理,还有一个是“心智系统转换”方法。
黄帝让仓颉造的甲骨文,并不是为了用于沟通、记事的常规文字,而是用来记载“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的图示。
上图,左边的甲骨文“天”字,右边的甲骨文“二”字,都用来表示“重叠结构世界”。
上图,是用甲骨文字以及金文还原出来的“完整的人”结构图。
因为这种图示,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安阳甲骨文,就是在这种“源头甲骨文”基础上发展起来。
这种图示为什么会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呢?
这是因为,黄帝不仅用源头甲骨文记载了“重叠结构世界”原理与“心智系统转换”方法,还创造了服饰、礼制、音乐,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练习“心智系统转换”。
所以,中国人最早的服饰、礼制、音乐,不是摆排场用的,真正的作用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练习“心智系统转换”。
之后,黄帝为了推广这种“终极文化”,统一了中华各部落,于是,源头甲骨文、服饰、礼制、音乐就被推广到了中华各个部落中。源头甲骨文在当时各个部落中,拥有了非常崇高的地位。
对于“源头甲骨文”内容的掌握、研究,也一直是天下共主、天子朝廷所掌握的核心知识。与孔子同时代出现的老子,就是专门为周天子研究“源头甲骨文”的官员。
这也是尹喜一听说是老子来了,就会非常尊重的原因,因为老子这个图书馆馆长,与现代图书馆馆长不是一回事,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地位。
二、孔子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总教头
我们现在对于孔子的认识,只知道孔子述古、传古,挖掘上古的礼制、音乐,推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套东西,甚至有的学者直接把孔子看成是专门给人办葬礼的人。
这些认识,都是对孔子的最大误解!
孔子在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贡献与价值在于:他发掘、推广了黄帝时代礼制、音乐的真正作用——“心智系统转换”练习,孔子是人类“终极文化”的中继者。
上图,从左到右共有三个黑色的甲骨文、金文,分别表示从外到内的三层人体。
我们平时只会依靠感官使用最外面的“第一层人体”。
而“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目的就是,让人学会使用最里面第三层人体,“第三层人体”才是“真正的我”,见上图。
所以,孔子本质上就是传授“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总教头。
三、音乐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中的作用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不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音乐都出现得非常的早,在西方,哲学始祖毕达哥拉斯发明了音乐,而在东方,黄帝创造了音乐。
我们现代人都没有几个人能搞懂乐理,可是在人类文明的源头,音乐就出现了。
这是因为,音乐是帮助人发现、体验自己的“内在感知”非常有效的训练手段。
我们一般人只会使用“第一层人体”上的耳朵去听音乐的声响部分,但是,人还能用“第三层人体意识”去感知音乐,这就是音乐专业训练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内在听觉”。
经过音乐专业训练的人都知道“内在听觉”,“内在听觉”是决定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专业音乐家的基本条件。
在“内在听觉”中,音乐已经不再是听觉上的“声音”,而是有了类似“通感”的感受,音乐变得有了空间感、色彩感、温度感、生命感……
用“内在听觉”感受“音乐”与用耳朵听音乐,这是截然不同的体验。
所以,通过音乐训练打开“内在感知”是练习“心智系统转换”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训练。
四、“听一次韶乐,三个月不知肉味”的真正含义
我们把前面的内容都理清了以后,这句话意思就非常清晰了。
背景:孔子本身就一直在练习“心智系统转换”,而且有了一定的成果,“内在感知”已经被打开了。
在这个背景下,孔子听了一次韶乐,在韶乐的作用下,孔子真正体验到了自己的“内在感知”,并一直处在“内在感知”的美妙体验中,时间很长,三个月不一定是具体的时长,而是表示时间很长的意思。
“知肉味”是“第一层人体意识”的感觉,因为长时间进入“内在感知”的模式中,“第一层人体意识”的感觉就被弱化了,这就是“不知肉味”。
关注:心智玩家,在心智玩家这里,您能认识到真正的中华传统文化——人类“终极文化”,认识到真正的黄帝、真正的老子、真正的孔子……
======================================================
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的电子书:发现《老子真经》——从人类文明整体进程解读《郭店楚简·老子甲》(上篇)已经出版,上架书名:老子真经。
对“源头甲骨文”感兴趣的网友可在百度阅读、当当云阅读、京东读书、kindle、掌阅中搜“老子真经”。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論語·述而》
此爲孔子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的出處
注釋:
韶:舜樂名。
爲:作也。
譯文: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三月來不知肉的味道。他說:「想不到作韶樂到了如此的境界」。
孔子本好樂,聞聽韶樂而深美之,則其好之至矣。
韶樂爲何樂?
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論語·八佾》
孔子對韶樂的評價是盡善盡美。
韶乃舜樂之名也。夫聖人制樂隨人心而爲名。韶,紹也。天下之民樂舜揖讓紹繼堯德,故舜有天下而制樂名韶也。
美者堪合當時之稱也。善者理事不惡之名也。
夫理事不惡,亦未必會合當時,會合當時亦未必事理不惡,故美善有殊也。
韶樂所以盡美又盡善,天下萬物樂舜繼堯從民受禪,是會合當時之心,故曰盡美也。揖讓而代,於事理無惡,故曰盡善也。
孔子在齊聞習韶樂之盛美,故忽於完味也。
所以會有聞聽韶樂而三月不知肉味。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