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籍贯广东新会,生于日本东京,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1] 梁思成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梁思成第一任妻子是林徽因,1919年相识,1928年成婚,育有一女(梁再冰)一子(梁从诫);第二任妻子是林洙,1948年相识,1962年再婚。1963年,梁思成设计了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建筑于1973年建成,1984年,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1988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颁发证书,表彰梁思成教授和他所领导的集体在“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及文物建筑保护”的研究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0] 1999年,原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以表彰奖励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做出重大贡献和成绩的杰出建筑师。美国学者费正清对梁思成在抗战时期的工作作了如下的评价:“二战”中,我们在中国的西部再度重逢,他们却都已成了半残的病人,但仍在不顾一切地、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致力于学术。当时林徽因身患肺结核,梁思成则因为青年时代一次车祸的后遗症而导致脊椎受伤。然而,无论疾病还是艰难的生活都无损于他们对自己的开创性研究工作的热情。就是在战时的这一时期,梁思成用英文写成了《图像中国建筑史》。在我们的心目中,他们是不畏困难、献身科学的崇高典范。[12] 梁思成的学术成就也受到国外学术界的重视,专事研究中国科学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梁思成出生于1901年4月20日,父亲是著名的梁启超,在父亲的影响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攻读许多古籍,对中国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为他日后研究古建筑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岁时,他进清华学校学习,他学业优秀,兴趣广泛,他还关心政治,五四运动时,他是清华学校“义勇军”等爱国组织的中坚分子,清华学校毕业后,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
1928年,梁思成回国后,到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任主任,教授。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回到北平,参加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工作。1946年,到清华大学工作,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奠定了清华建筑教育的基础和城市规划在建筑学中的位置。
解放后,梁思成主持参加了几项建国以来重大设计方案的工作,比如首都城市规划工作,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工作。
梁思成于1972年1月9日逝世于北京。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