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起兵时候李渊只有三万人,为何能一统天下

我谈谈我的看法。

一、起兵时有三万兵力已经很多了

在经历了隋末大乱以后,初唐的人口已经不多了,据《通典》记载,武德年间唐朝只有200余万户,按照三户出一兵的比例估测,当时全国在正常动员下能够出动的兵力只有70余万人,即便极限动员,也不过100多万人,而隋末大乱时有名有姓的义军就有上百支,平均来看,兵力都不会很多。

翟让起兵时兵力就很少,发展了一段时间后才“聚徒至万余人”(《资治通鉴》)。

窦建德刚起兵时只有数百人,在合并了周边力量以后,也不过“兵至万余人”(《旧唐书》窦建德传)。

薛举起兵的时候只有数千人,“金城令郝瑗,募得数千人,使举讨捕”(《旧唐书》薛举传)。

刘武周起兵时是1万余人,“其属城皆归之,得兵万余人”(《旧唐书》刘武周传)。

高开道起兵只有数百人,后来攻克渔阳郡,也才达到1万人,“复出掠沧州,招集得数百人”,“进陷渔阳郡,有马数千匹,众且万人”(《旧唐书》高开道传)。

徐圆朗起兵,攻城略地之后,也不过有2万人,“据本郡,纵兵略地,自琅邪巳西,北至东平,尽有之,胜兵二万余人”(《旧唐书》徐圆朗传)。

萧铣起兵,只有数千人,“即日集得数千人”,打出梁的旗号以后,五日之内归附数万人,“自起军五日,远近投附者数万人”(《旧唐书》萧铣传)。

李子通起兵将近半年后,兵力才达到1万人,“未半岁,兵至万人”(《旧唐书》李子通传)。

梁师都起兵时有数千人,“师都阴结徒党数千人”(《旧唐书》梁师都传)。

由此可见,隋末群雄在起兵的时候,兵力普遍都不多,相比之下,李渊晋阳起兵时就有数万兵力,请注意,李渊在晋阳的总兵力是多于3万的,3万只是李渊的机动兵力,“发自太原,有兵三万”(《旧唐书》高祖本纪),也就是说,从太原出发的兵力就有3万人,而当时李渊在晋阳是留下了留守兵力的,“以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留守”,可见李渊的总兵力是多于3万的。与其他群雄相比,李渊起兵的本钱已经是非常丰厚了。

二、起兵时机恰到好处

李渊在义宁元年(617)六七月间起兵,时机的选择可谓恰到好处。李渊在大业十二年(616)十二月出任太原留守,大约半年之后就起兵了。这个时间把控的是比较准确的,如果当时李渊起兵再晚一点,迁延个一两个月,可能就会出大问题。

当时,薛举于义宁元年(617)四月在金城郡(兰州)起兵,半年多时间,先后占领金城郡(兰州)、枹罕郡(河州)、西平郡(鄯州)、浇河郡(廓州)、天水郡(秦州)、陇西郡(渭州)共计6郡,并控制了隋朝在西北的养马地,“掠官收马,招集群盗”,组建了一支非常凶悍的骑兵。就在义宁元年(617)十二月,也就是李渊攻克长安1个月后,薛举大举进攻长安以西的扶风郡,“将图京师”。

薛举由于拥有大量骑兵,战斗力极强,唐军打他打的非常费劲,在李世民亲自领兵出战的情况下,第一次浅水原之战,唐军仍被击败,后来,在薛举已死的情况下,李世民周密筹划,通过第二次浅水原之战才得以扭转战局。

试想,假如当时李渊起兵晚了一两个月,在薛举进攻扶风郡的时候,李渊还没有攻克长安,那么,李渊势必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以薛举强悍的攻击力,李渊在关中怕是难以站住脚。

三、用人得当

说到用人,就不得不提李渊的宝贝儿子李世民了。

太原起兵时候李渊只有三万人,为何能一统天下图1

现在网上不少人挺不待见李世民的,认为李世民的成功,是因为各种其他的原因,比如后勤保障有力、比如关中兵战斗力强大,等等。实际上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如说后勤保障有力,并州(也就是晋阳)后勤保障也很有力,“晋阳强兵数万,食支十年”,那怎么让刘武周给夺去了呢?如说关中兵战斗力强大,在薛举骑兵面前,唐军着实不敢说战斗力强大,两次浅水原之战,都打得艰苦异常,此外,面对刘武周、宋金刚的进攻,唐军四批援军、小十万兵力,先后被宋金刚以区区数万之众团灭,这也敢说唐军战斗力格外强大吗?

在李唐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德元年(618)打薛举,这是典型的步兵打骑兵,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后来宋朝与辽作战比较被动,好多人喋喋不休的说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就是宋朝没有养马地,因此是以步兵对阵骑兵吗?有些人因此说是唐朝丢掉了养马地,拖累了宋朝。且不说党项崛起发生在北宋初年,是北宋自己没保住养马地。就只说唐朝,唐朝的养马地难道是通过继承法继承的吗?当然不是,那是唐军自己打下来的,具体来说,就是李世民率领唐军打败了薛举父子,夺取了养马地。

武德二年(619)打刘武周,这一仗很有针对性的证明了不是谁都能领兵打仗。当时,对于李世民在军中威望的快速上升,李渊是有警觉的,因此,武德二年(619)特意晾了李世民一段时间,不让他出战,结果山西就出了幺蛾子,刘武周、宋金刚突然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包括李唐龙兴之地并州在内的大量州县纷纷失守,李渊先后派出了姜宝谊李仲文、裴寂、刘弘基、李孝基共计4批援军增援山西,结果无一例外的被宋金刚打崩了。李渊迫不得已,再次启用李世民,李世民自武德二年(619)十一月出兵,到武德三年(620)四月,半年时间,打败了刘武周、宋金刚,悉数收复失地。

后来,武德四年(621)决战武牢关,生擒窦建德,攻克洛阳,降服王世充,武德五年(622)血战洺水,摧垮刘黑闼,后又以兵威降服杜伏威,这都是李世民率军完成的。可以说,除了南方两个看上去很大、但对李唐的威胁并不大的割据势力萧铣、辅公祏(与杜伏威是一伙的)之外,其他几大割据势力,都是李世民率军平定的。如果没有李世民,李唐别说统一天下,能不能在隋末生存下来都还两说呢。

以上是我的一点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首先拥有数万大军,身边还围绕着一群与自己同心同德的大臣,这的确大大增加了统一的速度。

其次,占据良好的地理位置。晋阳起兵后李渊虽然有了数万的生力军,可惜却没有一块合适的根据地。晋阳虽然是李渊发家致富的地方,但是并不适合做根据地。为何?晋阳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却是抗击突厥的最前沿。当时突厥经常扣关侵犯山西等地,因此不利于长远发展。那么李渊看准了哪里呢?关中之地。

其三,李世民的能征善战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占据关中之后李渊知道自己虽然占据了两块风水宝地,但是当时各地军阀各自为战天下还很不太平,但是有一点对李唐很有利那就是李渊可以称得上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周边军阀虽多,却并没有可以有敢挑战大唐权威的庞然大物。

鉴于此种情况下,李世民采取了先固关中,东攻中原,再平江南的作战方阵。首先他将目光对准了占据陇西之地的薛举薛仁杲父子。他们当时在陇西拥军十几万,对大唐当时的威胁最大,和李渊争夺关中不成后时常侵犯关中。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3028.html

(0)
上一篇 22分钟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