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聊两句。
魏国开启了战国时代,也是战国初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魏国始于魏文侯,魏文侯继承的基业是相当薄弱,甚至可以说是岌岌可危。他继承的魏地,是一个四战之地,不但赵韩这两兄弟对魏国虎视眈眈,秦国和楚国也对魏地垂涎三尺。所以魏文侯要想实现自己的宏图伟业,称霸中原就必须首先要解决自己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发展魏国,让魏国变得真正强大起来!
重用李愧率先变法,使得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国家,重用吴起打造魏武卒,被吴起训练出来的魏武卒所向披靡,战无不胜,难逢敌手。到魏武侯时,魏国到了鼎盛时期。
所以,人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强盛衰落的重要因素,而魏国的强盛是从魏文侯重视人才,不断挖掘人才开始的,而魏国的衰败是从魏武侯听信谗言,流失人才开始的。再优秀的人才,只有遇到贤明之主才能发挥出他的最大价值,如果有再多的人才,却让这些人“无可奈何花落去”,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没有真正的人才愿意去为你真心实意的奉献。
然而魏国出现一位魏文侯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能够不论出身,敞开心怀拥抱人才的明君了,从魏武侯开始,魏国的衰败便开始奠定下来。
因为魏武侯时期开始出现大量人才流失的现象,流失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人才就是一手创建魏武卒的吴起,他被公叔用计失去魏武侯的信任,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到楚国去了。
吴起离开魏国后,魏武卒仿佛失去了灵魂,没有了吴起,这支队伍再也没有“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的辉煌战绩,而且每况愈下,连吃败仗,可以说吴起就是这支军队的灵魂。
到后来庞涓接管魏武卒,庞涓不是吴起,可以说从始至终庞涓都没有真正得到魏武卒的拥戴,经过“围魏救赵”后,魏武卒被孙膑彻底打掉了“威武之师”的名号,在列国眼里,魏武卒已经没那么可怕了,至此,魏国的颓势已经无法掩盖。
经过前面一系列的变故后,魏国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保持着喜欢听信谗言的作风,对真正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才无法给予公平的对待,范雎差点就被魏国相国魏齐鞭笞致死,后在郑安平的帮助下,易名张禄,潜随秦国使者王稽入秦,远交近攻的策略。
魏国的这一波操作,等于是自掘坟墓。
粗略算一下,从吴起开始,犀首,商鞅,孙膑,张仪,范雎,连自己宗亲魏无忌等人也在流失之内,这些流失或闲置的人才无不在他国发挥着巨大的能量,从不同程度上伤害着魏国。
成也于此败也于此。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魏国的崛起是抓住了时代的天时,然而又丧失了人和。魏国的强大后急速的衰落是必然。
如果说以上是魏国衰败的主观原因,那么魏国还有客观原因——地理位置。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前说过一句话:叫花子打狗,要靠墙。
所谓的靠墙就是要有一块稳定的根据地,只有解除后顾之忧,才能全力迎战。秦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东面有函谷关镇守大门,但秦国也不敢轻易东出,因为秦国后面还有义渠、戎狄等后患,后来秦昭襄王时期彻底解决了这些人才敢东出的。
魏国处于四战之地,西部地区和中原地区之间的联系被韩国压缩的只能以上党山地所联系。一旦西部有变,东边兵力不能迅速救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土地被吞并。但是东边领土又是一马平川,容易被攻击。如果西部地区失去后,魏国只能等着灭亡了。这也是秦国强大后,魏国没有再次强大的原因。中山土地是魏国吞并中山国得来的,中山土地是乐羊带着部队花了大本钱打下来的,然而这块土地与魏国大本营不能直接联系,魏国强大时,中山土地牢牢的依附,当魏国衰落后,中山国就复国了。
魏国强大的时候,领地貌似很宽广,很稳固。当魏国衰落时,这些不稳定因素都是一个个定时炸弹,让魏国疲于奔命。在一个不稳定的国度里,又没有大量人才辅助,魏国的国力能够维持住就已经不错了,连年消耗,岂能不衰败?
说了这么多,其实魏国衰败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君主的执政能力不行。
魏国国君除了第一代魏文侯外,其他历代君主全都把祖宗留下的宝贵经验给抛弃了,当秦国打到魏国的国门口,魏国国君采用消极的政策。因此,在魏文侯之后,我们好像从来没有看到魏国积极备战,对外开展积极外交政策,对内除了魏文侯的改革,再也没见过新的利国利民措施落地,我们只看到了魏国的割地历史、看到魏国迫害忠良、看到魏国大量国民因为无法生存而流失他国。
试想,如果魏国能够和秦国一样,代代有明君出现,文有商鞅、张仪、范雎,武有吴起、孙膑、庞涓等,而且魏国又是人杰地灵的地方,从来不缺乏人才的出现,只要魏国明君励精图治,充分吸纳人才,开展积极外交策略,远交近攻,我想地理位置可以被弥补的,统一天下也不是没有可能。
战国二百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
魏文侯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吴起编练武卒制,这是一支高度职业化的十分强大的军事力量,北灭中山国,西取秦西河(今黄河与洛水间)之地,遂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魏文侯死后,其子魏武侯即位,魏武侯在位25年期间,继续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国力继续上升,不断东征西讨,夺取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魏国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直逼赵国首都邯郸,赵国被逼闭门防守,并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委任田忌为主帅,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主力驰援赵国。
孙膑提出,”批亢捣虚”与”疾走大梁”,的方法。孙膑这一招”批亢捣虚”主帅田忌十分认同,立即采用。
于是齐军主力围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军由主帅庞涓亲率主力驰援大梁。齐军在桂陵(今山东菏泽东北一带)设伏,大败魏军。但此役魏国并未受到严重损失。
公元前342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遣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委任田忌为主帅,孙膑任军师,再度施展一次围魏救赵,不过这次所要解救的是韩国。
孙膑针对魏军强悍善战,轻视齐军的弱点,孙膑定下了减灶诱敌之计,先向魏军示弱,引诱魏军深入。
庞涓一如孙膑所料,果然中计,接连追击齐军三天,并因看到齐军天天减灶的情况,认定齐军溃败。于是只身带着部分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则于魏军必经之处马陵设伏。马陵之战以魏军大败而告结束。
马陵之战后,魏国实力受到严重削弱,从头号强国顿时沦为二流强国。魏国称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此后战国开始了齐国和秦国争霸的局面。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3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