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爆炸发生后,仅仅过了一天时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就来到当地,了解爆炸案件的情况,在他戴着口罩,走过遭到严重损毁的街道时,黎巴嫩的民众将他团团围住。
“不要给我们政府钱!”一名对黎当局极度失望的男子喊道。另一名看上去德高望重的老者满眼含泪地说:“你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更多路人则希望让法国政府接管黎巴嫩,他们争相握着马克龙的手,饱含深情的表示,黎巴嫩就是法国的儿子,恳求马克龙对他们施以援手。
(查看爆炸现场的马克龙)
面对大爆炸的悲惨境地,希望得到外人的帮助,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黎巴嫩民众在马克龙所代表的法国面前,为何会不顾尊严,以儿子的身份自称呢?
一、法国和黎巴嫩的历史渊源。
黎巴嫩地理位置优越,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乱不息,早在公元11世纪,罗马教皇发起十字军东征时,就在黎巴嫩发现了信奉基督教的马龙派信徒,将这里作为十字军继续东征的后勤基地。
被法兰克人视为同宗兄弟的基督教马龙派,借着十字军的支持,势力不断壮大,最终在的黎波里古城建立了耶路撒冷王国。只是在13世纪末时,马穆克穆斯林强占了黎巴嫩,还把法兰克人赶了出去。
1860年,黎巴嫩内部爆发了教派冲突,当时如日中天的法国,以欧洲名义出兵黎巴嫩,平定了冲突,还向当地派出传教士,建立法语学校,以解放者身份,管理黎巴嫩,这期间,大量法国人移居黎巴嫩,法语成为当地的官方语言。
(十字军东征)
二、难以割舍的殖民情结。
奥斯曼帝国崛起后,整个中东都成为土耳其人的属地。一战之后,战败国奥斯曼被赶出中东,英法对中东进行了势力划分,叙利亚和黎巴嫩成为法国势力范围,由于历史上法国和黎巴嫩之间深厚的历史渊源,黎巴嫩人对于法国的到来,表示出极大的热情,民众纷纷上街夹道欢迎,把法国人赞美成解放者。
法国在1920年将叙利亚和黎巴嫩合并成大黎巴嫩国,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区别于其它阿拉伯国家的是,基督徒占了大多数,在国旗上,新生的黎巴嫩沿用了法国红绿白三色及雪松的图样,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没有多少变动。
法国管辖时期,是黎巴嫩有史以来,少有的安宁和高速发展时期,首都贝鲁特的城市建设和经济面貌日新月异,成为富甲一方的“中东小巴黎”。人民安居乐业,地方安宁团结,人们不仅把法语当成主要语言,许多人还同时拥有法国和黎巴嫩双重国籍。
可是随着二战爆发,法国很快自顾不暇,无力执掌中东,于是戴高乐跑到贝鲁特,宣布黎巴嫩独立。同年,黎巴嫩各宗教派系通过谈判后,确立黎巴嫩《国家公约》,以分权共治的模式,来实现政权的分配和相互制衡,法国就此退出了黎巴嫩。
(黎马嫩内战)
三、黎巴嫩和法国的紧密联系。
由于法国多年的管辖影响,黎巴嫩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等领域,无一不和法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法国是黎巴嫩第七大供应国,2018年,法国对黎出口总额7.48亿欧元,进口总额5400万欧元,贸易顺差为6.94亿欧元。法国资本在黎巴嫩的投资量,也从2010年的2.95亿欧元,增加到2017年的6.12亿欧元。有近100家法国公司,在农业、食品、电信、石油和金融等行业开展业务。而黎巴嫩在法国的直接投资存量,2017年更是高达30亿欧元。
总体来说,正是因为黎巴嫩在历史上受到法国的深刻影响,在近代法国管辖期间,又为当地留下生活富裕社会安宁的美好回忆。使得黎巴嫩人,对于独立后当地宗教分治的政治体系下,动乱不堪的社会环境和低迷经济忍无可忍。尤其是此次爆炸发生后,黎巴嫩政府的无所作为,更让民众群情激奋,渴望能回到法国殖民统治时期。
据调查显示,近三成的黎巴嫩民众,希望能重新归于法国管辖之下,而不是任由当前的宗教派系之间为了争权内斗不止。
当前的黎巴嫩,也就像一个迷茫的孩子,渴望得到法国的关怀和帮助。从这一点上说,黎巴嫩在法国面前,以儿子自称也无可厚非。
(参考资料:《列国志——黎巴嫩》等)
从历史看,黎巴嫩是伊斯兰与基督教文化的混合体
黎巴嫩以腓尼基文化继承者而自豪。它的历史规矩与中东地中海沿岸国家一致,又有其独特性。
它曾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一部分,后来在阿拉伯帝国版图近7个世纪,又归马木鲁克统治两个世纪,然后是奥斯曼帝国辖下的4个世纪,直至一战期间英法瓜分奥斯曼的中东地区,黎巴嫩与叙利亚一起归法国委任统治。
由此可见,欧洲天主教、东正教等在黎均有历史存在,伊斯兰教影响同样深远。至于其境内的基督徒,并非天主教马龙派一支,而是有至少9个派别。原因是从阿拉伯帝国统治起,这里成为以阿拉伯人为主异教徒(就是信基督者)的避难所。因为该国没有强权政府和强暴统治,宗教与文化多元一直维持,这种局面延续至今。
法国只是现代对黎巴嫩影响更大
19世纪中期,奥斯曼接受法国等的政策要求,在黎巴嫩南北实行基督教区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分治。从此黎巴嫩、特别是北部成为中东商业、文化和时尚中心,法、美宗教团体在传教的同时,渗透教育、健康、慈善等社会文化领域。
一战期间的1916年,英法出台“赛克斯―皮克协定”,今叙利亚和黎巴嫩归法国委任统治。法国不愿黎巴嫩“归属”大叙利亚,维持黎巴嫩的“独立”地位直至1943年黎独立,1946年底法军撤出。
一个多世纪以来,法国对黎巴嫩确实保持特殊关系
历史原因与宗教、文化的联系,使得黎巴嫩成为中东阿拉伯国家中唯一不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法语同阿拉伯语一起为该国官方语言。
黎巴嫩中上层以讲法语、浸淫法兰西文化为荣,这既包括马龙派,也有其他教派基督徒,还有逊尼派穆斯林,哈里里父子就与法国政商界关系密切,时任总理的小哈里里被沙特“扣押”,马克龙一再施压斡旋“逼”沙特王储“放人”,小哈里里获释后第一站是巴黎而非贝鲁特……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3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