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境内的赫哲人和中国内的赫哲人几乎是一样的,都是由原始的渔猎生活转向工业生活的人群。
只不过在中国的赫哲人,有的是不愿意再从事工业,而返回了原始森林,继续他们祖先的捕捞渔猎的生活了。
而在俄罗斯的赫哲人,是由于失业,不得不返回渔猎生活了。
然而绝大多数人,还是从事着现在工业的各项工作呢。
实际上过赫哲人,是鄂伦春人的一个分支。
而鄂伦春人,包括蒙古人,因纽特人,鲜卑和女真人,甚至连带一点北美洲的印第安人。
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颧骨特别大,体型显得肥墩墩的。所以他们属于黄种人中的一个种族。
这个种族人群中,有鄂伦春人,赫哲人,蒙古人,因纽特或者是埃及斯摩人,印第安人,或者是历史上曾经的鲜卑人女真人等等。
所以属于同一个种族下的不同民族。
即,人种,种族,民族,氏族,姓族,家族,家庭,家庭成员。
在中国春秋战国以前,人们是按照同一个氏族,共同居住在一块的。
春秋战国时和以后,人们是按照同一个姓族,共同居住在一块的。只不过在文字历史当中记载成了诸侯国。
所以,秦始皇执政的初期,秦人制定了一部逐客令。也就是不是秦人的人,不能只在秦人的土地内。从而才有李斯写下的反逐客令的文章存留下来。
实际上现在中国的西南少数民族以及藏族等等,仍然是按氏族部落居住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氏族内的各个姓族,各自居住在各自的村寨里。
春秋战国时期有,氏族族长的王,保祖庙,其他各个姓族的族长,保宗祠。
用社祭奉祖庙和宗祠,就是保江山社稷了。
社,就是以姓族为单位的居住的人群的总称。
从而社祭,就是用一个社的最佳物品供奉祖宗。
现在城市把居民居住的区域范围,称为社区,仍保留着原先的社的概念的。只不过口头上说成居民居住的小区。
每个小区有一个居委会,几个居委会形成一个街道委员会,几个街道委员会形成一个区政府。只不过城市居民是杂姓混居的区域。在农村就是单姓的一个村庄。在少数民族村寨就是单姓的一个村寨。
所谓的俄罗斯人,实际上是一群被欧洲各个人群击杀的,到处流窜的人群。当时的人口也就是几千个人。
元蒙帝国的时候,被元蒙帝国扶持,形成了一个小公国。
在元蒙帝国的笼罩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当元蒙帝国被明朝推翻以后,明朝没有收回元蒙帝国所拥有的土地,从而渐渐的就被俄罗斯人给收去了。
当俄罗斯人进入黑龙江以东以南,以及大小兴安岭时,清朝政府不愿意了。
从而就问俄罗斯人为什么侵占中国的地盘。
俄罗斯人解答说那里没有人啊。
从而清朝政府开放东北三省的禁地,才有了闯关东的事情发生。也就是内地人可以进山海关以外去开发土地了。
因为山海关以西的人群,入山海关以东地区以后,第1代人好得一些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使第1代去到东北的人,30来岁就死了。
所以山海关以西的人进入山海关以东,是冒死进去的。从而人们就称闯关东。
敢冒死闯关东的人,一是因为自己家乡的土地太少,不去也会饿死以外,就是因为知道在当地生的孩子们,不会得这些奇怪的病,可以长寿的。
何况清朝政府规定,不论是谁开发了多少土地,这个土地就归他所有了,这么大的刺激,就使人们愿意闯关东了。
而在这以前因为东北以东以北地区,属于满族人的祖先的龙脉之地,是不准许其他人进入打扰的。
所以满族人进入关内以来,山海关以东以北地区就几乎没有人了。包括满族人没有入关以前,与之共生的其他民族在内,也有很多进入了关内的。
鄂伦春人和赫哲人都是后来满族走了以后,由靠近北冰洋的人群渐渐向南迁入进来的。俄罗斯人就是追寻他们的脚印,进入到黑龙江来的。
因为在北冰洋上有因纽特人以捕猎为生,在北冰原的边缘上有放驯鹿的人群,并且分不成黄种人和白种人两种人人种的。
在亚洲北冰原边缘上的放牧驯鹿的人群,就是鄂伦春人。
而因纽特人,进入大小兴安岭以后就成了赫哲人。
现在的因纽特人或者是爱基斯摩人,仍然居住在北冰洋上,包括亚洲的和北美洲的因纽特人在内。
北美洲的因纽特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准许捕杀鲸鱼为生的人群。日本虽然也捕杀鲸鱼,但是打的是科研用物的名誉,屠杀鲸鱼的。
可见赫哲人是靠打鱼为生的人群。
现在的北冰原居住的人群,无论是亚洲还是北美洲,都进入了工业时代。虽然他们仍然以捕鱼捕鲸鱼为生,但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从业是工业和工业的服务业为生了。不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北美洲的,以及在中国的赫哲人都是一样的。
保持着传统的渔猎习俗和文化,会使用现代工业产品,生活生产方式已经现代化,和俄罗斯境内的其他渔猎民族一样。
▲著名赫哲族演员、歌手韩庚。
赫哲族是生活在我国东北的一个渔猎民族。19世纪50-60年代,软弱无能的清王朝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让了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赫哲族也被乌苏里江分隔,成为跨境民族。在俄罗斯,他们被称作нанай(汉译那乃人,英文名Nanai)。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赫哲族人口数为5354人。根据俄罗斯2002年的人口普查,俄境内的那乃人有12160人。
那乃人主要居住在伯力(哈巴罗夫斯克),在伯力城外约45公里的江边,有个那乃村聚居的村子,开发了旅游业,国内有不少旅游博主去探访过,拍摄了很多照片,以下图片来自《俄罗斯的赫哲人,那乃村印象》和Coco胡波《走进那乃族村,探访韩庚的赫哲族同源族人》。
▲那乃村的小孩。
▲学校的学生,每个人都有手机,看来生活水平不错。
▲那乃村远眺
▲进村的路。
▲三轮摩托车和越野车是村民日常出行的交通工具。
▲机动渔船早已取代了传统的独木舟和桦皮船。
▲渔船和发动机很多来自日本。
▲拖拉机也可以用来拉渔船。
▲村里有那乃人博物馆,是整个村落的文化和医疗中心。
▲传统的手工艺品。
▲传统的鱼皮衣。
俄境内的赫哲人和其他渔猎民族一样,保留了传统文化习俗,但生活方式基本现代化。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3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