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与侄儿李隆基的权力之争前后长达3年,在这3年间,太平公主声势鼎盛,然而玄宗一旦采取行动,仅仅用了三天就消灭了太平公主,如此容易,让人诧异,为什么太平公主如此容易被打倒?
(1)君臣地位悬殊。在中国古代,君与臣不在同一个阶层上君主不仅在政治地位上统治全国,在心理上也有极大的威慑力,臣民在君威面前惟有俯首听命。比如中宗神龙三年(707)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政变,杀武三思,攻玄武门,索拿韦后和安乐公主,中宗对太子李重俊的部众就进行了心理战:“众将士皆是我的宿卫之人,素称忠义,为何跟着李多祚造反?朕知道大家都是胁从,反者只是李多祚等人。若是有人能杀了祸首,何患不轻取富贵荣华!”这番话果然奏效,在楼下按兵不动的千骑营战士反戈一击杀死了李多祚、李承况等人。李重俊发动的政变失败了。玄宗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之前,崔日用曾对玄宗说:“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太子),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在政变发生之后,太平公主党羽并没有反抗,真的如崔日用所说,“谁敢不从”,可见君威之重。
(2)突发性政变令太平公主措手不及。玄宗虽然早有意除掉太平公主,但迟迟未发;而太平公主预定七月初四发动政变,没想到玄宗提前一日动手,使她及其党羽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应付,遂致全无反抗。从事变中斩杀常元楷、李慈、萧至忠、岑羲、李猷、贾膺福等人可以看出,太平公主党人几乎是在无抵抗情形下就擒。
(3)太平公主未能掌握兵力实权。中国古代政治实力以武力为主要后盾,太平公主计划以其党人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掌握皇宫武力,此支武力如果是被太平公主略论太平公主的失败党。”北军即皇宫禁卫军,对整个皇宫具有最大的威胁。唐自高祖至玄宗共经历四次政变,都是以玄武门的得失以及屯卫北门禁军的偏向成为政变成败的关键。崔日用建议“先定北军”,即是先要控制北门禁军及玄武门要地,然后政变才有成功的可能。七月初四,玄宗完全按照崔日用的建议步骤行事。值得注意的是,玄宗在行动时使用兵力仅300余人,常元楷、李慈两位北门禁军将领竟束手就戳,而北门禁军也没有任何反抗,可见常元楷、李慈未能真正控制羽林军,玄宗才能获胜。
(4)太平公主手下能人不多。太平公主扩充她的势力,主要靠金钱收买。“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致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行不正。这些人不是以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为宗旨,而只热衷于权力,热衷于维护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张说等臣僚。
(5)太平公主在政治上少有建树。太平公主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权力,实现干预朝政的愿望。可举一例,唐中宗时,安乐公主、上官昭容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诏封好交中书省办理,而这些女人则纳贿授官,只要交钱30万,哪怕你是商贾屠夫,也可以授你官。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内外盈滥,无厅事以居”。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璟将这数千“斜封官”全部停罢,但4个月后,在太平公主干预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复了。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存在与否,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个象征,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腐败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
(6)朝野对女人参政很瞢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自从武则天称帝,将唐朝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参与政治有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女人参政都是很艰难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唐朝自武则天以后,陆续出现了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参政的女人。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自有它社会的、种族文化的以及个人的因素。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朝女人的参政时代,在唐朝政治舞台上,妇女自此以后不再成为主要角色。
太平公主正式浮出水面,是在倒武之后,安国相王,镇国太平公主,是继位后的中宗分给弟弟妹妹的一杯羹。毕竟,同父同母就剩他们仨了。像各种电视剧演义的武则天有多器重这一个小女儿,都是大家多想了。在武则天时期,诸李和诸武都担心被酷吏和嬖幸所害,这像是推心置腹的信任吗?分明是皇权下独有的猜忌。太平公主方额广颐,天后以为类己,特爱幸。这句话就是说她长得方盘大脸像她妈。像所有的父母一样,对于长得像自己的孩子都多看一眼。注意,仅限于此而已。
神龙政变后,太平公主参与政事。唐隆政变后,太平公主政治资本累加。到了太极年间,朝廷一共七个宰相,五个是太平公主门下的。这是什么概念?她不但能左右朝局,甚至还想废立皇帝。天下经历了一次女主武曌,没有打算再接受翻版,只要是忠贞纯虑之士,更是强烈反对女主当政。太平公主明面上是和唐玄宗打擂台,实际上是女主复辟PK男权/皇权主政。太平公主的权力是依附在太上皇李旦身上的,一但李旦脱身,她也只不过是个做白日梦的妇人而已。失去靠山,失去民心,何来不败之理?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