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角禁毒到底有多严(金三角的禁毒现状)

我们也不想一辈子种罂粟,周边国家也不喜欢我们这样,但没有别的办法。

这是2006年的时候,BBC在做关于金三角地区现状的报道。其中一位在当地罂粟种植园工作过的农民,说出了自己关于金三角问题的解答。其实这句话就体现了金三角地区禁毒最为关键的一个难点,那就是贫穷。当地人其实很清楚,种罂粟是不好的,甚至于清楚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所遭到打击的东西。但是他们别无他法,因为这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东西。

当然了,这个理论肯定是错误的,毕竟贫穷不能当作犯罪的借口。但是,这个客观事实却是存在的。因为种植罂粟可以为当地人带来较为丰厚的收益,从而解决他们的贫困现状,利益的趋势之下,导致了他们选择了和毒枭们站在一起,成为了他们最为坚实的后盾,为毒贩种植罂粟,为毒贩输送情报,甚至为为毒贩集团提供庇护。

这和铲除当下最为猖獗的墨西哥毒贩们是一个道理。墨西哥毒贩为何难以根除?仅仅是武装力量强大吗?再强大他们能够强得过美军吗?当年哥伦比亚大毒枭巴勃罗·埃斯科巴多么豪横?拥兵数万,有坦克有战机,不照样被解决掉了。

墨西哥毒贩赖以生存的关键,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广大墨西哥农民的支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北美自贸区的开放,导致美国农产品大量涌入墨西哥,这就好比大型工厂遇到了手工作坊,墨西哥的农民纷纷失业。为了生存,他们选择和毒贩们合作,提供土地和劳动力为他们种植作物。是故,墨西哥政府的军队不仅仅是对抗贩毒集团,他对抗的是墨西哥农民阶层。

同样的道理,在金三角禁毒不仅仅是要面对毒枭了,而是要面对当地大量的赤贫阶层。换句话讲,想要解决彻底解决金三角地区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当地人的贫穷。所以禁毒即扶贫。

但是,扶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像金三角地区这种地缘环境复杂的地方。

首先金三角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这里是缅甸、老挝、泰国三国交界地带的一个统称,大致包括缅北各邦,泰国清迈府北部以及老挝乌多姆赛省等地,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00 万人口,他们分属3000 多个村寨,上百个不同民族或者势力。

由于是处在各国交界地带,当地受到政府的管辖力度就相对会比较薄弱。毕竟是在边境上弄,稍有不慎就是国际纠纷。一般来讲,大家都是自扫门前雪,出了国境之外的地方,一概不管。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这里本身都还长期存在复杂的民族矛盾与地区冲突。比如说泰国北部地区,那和曼谷基本就是两路人,分歧很大。至于缅北地区的各邦以及自治区。那完全就是自立山头,不受缅甸政府的节制,双方因为独立主权问题,没少打仗。所以,对于金三角地区,周边国家不仅是不想管,更管不了。这样的形势和环境下,别说扶贫了,连戡乱都很难。

其次就是一个历史问题了,金三角地区种罂粟贩毒的历史非常悠久的。早在英国人来之前,这里百姓就有着种植罂粟的传统。而正是这个原因,让英国人把这里当作了罂粟种植基地,成为了其鸦片产业的一个源头。随后来到这里的法国人还有美国人,纷纷效仿。当地人提供原料,列强们则负责成品制造,久而久之这里的鸦片产业变得极其蓬勃。这算是为金三角地区的制毒产业,打下了基础。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塌,亚洲各国纷纷独立。但是金三角的制毒产业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是愈发的壮大。因为在赶走了外人之后,内部矛盾又产生了。以缅甸为例,缅族控制的缅甸政府和缅北地区的各邦自治区,长期以来都是各过各的。当初被殖民的时候,因为有外人在,矛盾并不突出。

但是在独立之后,问题就出现了。缅甸政府一直希望建立一个政令统一的国家,而缅北各族则是不想交出权力,他们要自治,于是双方就冲突不断。而对于缅北各邦来讲,他们虽然作战顽强,但是经济实力太差,无法正面对抗缅甸政府。没办法,他们那些地方丛林密布,山地纵横,除了木头就是石头,没啥值钱的东西。而且自身发展较为落后,缺乏工业体系支撑。

打仗其实就是打钱,为了能够有实力和政府军对抗,维持自治。缅北各邦需要寻找较为稳定的经济来源。那么很显然,当年英国人留下的毒品产业,就是来钱最快的。于是缅北各邦开始贩毒养军的道路,这其实就相当于官方制毒和贩毒,当地政府带头搞,搞出了金三角的一个“黄金时代”。得益于毒品贸易获取的大量财富,当地的武装力量也愈发强大,以至于周边各国的政府军队,都不敢轻易发起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以军护毒,以毒养军”的武装贩毒模式,还是中国人搞出来的。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部分国民党军队撤退到缅甸,成为一支孤军。为了生存,他们开始在当地发展毒品产业,并且依靠自己的武装力量,来维护这个贸易。当时这批军队在当地,堪称无敌的存在,他们打不过五角星,打打缅甸这些战五渣还是没有问题的。

而正是凭借强大的武装实力,让他们在金三角站住了脚,并且通过毒品产业而发展壮大。当地的其他势力看到这个套路不错,自然是纷纷效仿。

当然了,现在的金三角已经没有这样的“官方”了,毕竟影响太恶劣。之前是因为冷战的缘故,国际上的目光并未在这里过多停留。冷战结束后,背后的大手消失了,毒枭们自然也就无法猖獗了。就比如缅北各邦,在国际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禁毒,从官方层面去打击这项产业。

但是,这样的做法,只能算治标不治本。虽然上面的政府表态不搞贩毒养军了。但是底下的百姓却依旧需要依靠种植罂粟生存。上百年来,他们几代人都是以此谋生,现在让他们放弃,后面的路人家该怎么走?

本世纪初的时候,金三角地区一度宣布全面禁止种植罂粟,大规模改种稻米、甘蔗和咖啡。曾经漫山遍野的罂粟花海逐渐被咖啡、甘蔗种植园所取代。然而没几年,罂粟花海又出现了,并且逐年增加。时至今日,金三角又再度成为了“毒品”的代名词。

当前“金三角”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鸦片出产地,仅次于金新月,并在冰毒等领域超越拉美地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不挣钱。当地农民发现,改种咖啡、水稻、荞麦和甘蔗,要么水土不服导致粮食歉收,要么需要三四年才能等到咖啡树长出果实,相比之下,还是种植罂粟经济效益高,毕竟吸毒的人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量还在。

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开始所讲的,禁毒即扶贫。而这个困难程度是相当大的。要知道这不是某个村镇,也不是某个小族群,而是一个有着数十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以及200 万人口的区域,还有着各方势力的犬牙交错。

想要改变这么庞大体量的贫困现状,其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力度,紧密的部门配合程度以及大量相关合理政策的出台。不夸张的讲,如果没有其他国家帮忙,仅凭缅甸、老挝、泰国这三个国家自己动手,基本没啥希望。

所以,只要金三角地区的贫困现状一天没有解决,金三角的罂粟花海就永远不会彻底消失。

我想大概是因为穷吧。

自古以来,会铤而走险的动机,说破大天能跳出“荣华富贵”四个字么?

毒品虽然贻害无穷,架不住金钱的诱惑呀。再加上稍显特殊的地理环境,各方监管都存在一定难度,有些人会制毒贩毒也就不奇怪了。

毒贩决定制毒贩毒,就需要马仔,需要武装,招募人手以后,人人都需要糊口,每天眼睛一睁就需要钱来支撑。

做到一定规模以后,毒贩想收手,有那么容易么?就地转做其他行业,收入很可能锐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呀!就说咱自个儿,月薪1000跳槽到月薪3000没得问题,但要是从月薪10000跳槽到月薪5000,那肯定嫌收入少,何况是穷凶极恶的毒贩?

金三角禁毒到底有多严(金三角的禁毒现状)图1

还有一个就是当地经济可能不是特别发达,越贫穷落后,犯罪率就越高,具体就不赘述了。

再有一个就是外部也不好监管,或者说该监管的某一角色做得不是特别到位,亦或者是遇到啥没协调好的,要不然,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就戒严个三五年的,别说贩毒了,小偷小摸都少见……

也不晓得我说得对不对,大伙一起交流探讨吧!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3904.html

(0)
上一篇 23分钟前
下一篇 9分钟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