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乐是一种具有美国印记的音乐,但同时它也混合着非洲音乐和欧洲音乐的“基因”。在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下,爵士乐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新奥尔良。它从一种被人歧视的低级音乐,走向大众音乐,逐渐成为今天被全世界瞩目并获得全球化发展的一种音乐形式。爵士乐究竟包含了哪些文化元素?它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美国音乐文化的标志?
爵士乐是以非洲文化和欧洲文化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音乐形式,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很多音乐都对它产生过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以及铜管乐队演奏形式。
从文化因素上看,非洲文化和欧洲文化为爵士乐提供了基本音乐元素,但是从具体的表演方式来看,铜管乐队是爵士乐的重要形式
对于二十世纪前二十年的新奥尔良爵士,通过文字、照片、乐谱以及1917年之后录制的唱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它在音乐上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音乐的整体感觉比较热烈,拍子以2/4拍为主,速度介于中速与快速之间,大约每分钟100~240拍之间。
②乐队基本上由六七个人组成,主要乐器有:小号(或短号),演奏主旋律声部;单簧管,演奏副旋律声部;长号,演奏低音声部;钢琴、低音提琴、班卓琴、套鼓组成节奏组。
③讲究集体即兴演奏,在一定的和声框架中,每位乐手都可以根据某一个主题创作出新的乐句,但是他们之间又彼此相互补充与合作。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欧美音乐对中国内地影响的加大,很多年轻歌手开始热衷于爵士风格,例如在《中国好声音》《声动亚洲》等音乐选秀节目中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爵士歌手,但是他们的演唱和音乐风格基本上还停留在模仿阶段,本土化倾向还不太强烈,中国元素的融入尚还较少。
二十一世纪前十年,中国乐坛推出了几张比较经典的爵士乐唱片,其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他们对一批中国本土乐曲和歌曲采用爵士乐的方式进行重新演绎和录音,在当代中国爵士中具有较大代表性。如2005年的《听东方》(China Bound),它用爵士乐演奏了十二首耳熟能详的中国作品:《东方之珠》《在那遥远的地方》《鲁冰花》《彩云追月》《兰花花》《摇篮曲》《化蝶》《茉莉花》《黄水谣》《让我们荡起双桨》《渔家姑娘在海边》《夕阳箫鼓》。该专辑是外国爵士音乐家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全新演绎,乐队由来自澳大利亚的钢琴手霍特·汉斯、意大利钢琴手文森佐,来自美国的贝司手海姆、鼓手培德尔·非尔贝,来自德国的吉他手斯泰利·格劳特五人组成。从音乐风格上看,该专辑的音乐基调以冷静、淡雅的冷爵士为基础,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该专辑呈现出了异样色彩,这也是中国爵士的一次成功探索。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