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正”:古代文人毕生追求 得一“文正”谥号足矣!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中,名气最大的有范仲淹、苏轼、耶律楚材、方孝孺、曾国藩等。
从谥法上来说,“文”这个字并没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张昭、司马昭、宇文泰等人,都单谥一个“文”字。东晋的王导,谥号是文献。唐朝名相魏征是历史上第一个被谥为“文贞”的名臣。
北宋时承唐时的风气,初年的几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谥为文贞。到宋仁宗的时候,因为宋仁宗叫赵祯,为了避讳,文贞才改为文正。
“文正”是一个很优美的词语,“文”说的是勤学好问、道德博闻、爱民慈惠等;“正”说的是内外宾服、身正言明。司马光提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当然皇帝也不肯轻易给人。
自北宋至清王朝灭亡,获得“文正”谥号的也不过三十余人,而真正留名千古的更是寥寥无几。
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李昉。
北宋初年名臣,兵部侍郎王祜之子王旦。
北宋名相、诗人王曾。 北宋大臣蔡卞。
北宋大臣。宋徽宗朝太宰郑居中。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范仲淹。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
辽金时期两朝宰相虞仲文。
金代大臣,历算学家张行简。
蒙古帝国时期的政治家耶律楚材。
元初名医、名臣、名儒,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窦默。
金末元初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许衡。
大蒙古国至元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刘秉忠。
大蒙古国至元朝初年著名政治家廉希宪。
元朝大臣何玮。
元代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吴澄。
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方孝孺。
明朝内阁首辅李东阳。
明代中期著名阁臣谢迁。
明朝崇祯帝时期状元刘理顺。
明末官员、书法家倪元璐。
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汤斌。
清朝政治家,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刘统勋。
清朝乾隆、嘉庆时期著名大臣朱珪。
曹振镛,清朝乾隆帝时期军机大臣兼上书房总师傅,画像入紫光阁,列次功臣之首。
咸丰皇帝的老师,杜受田 。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
晚清重臣、清流党领袖李鸿藻。
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教育家范仲淹,出身寒门、聪慧好学。他凭借自己的出众能力不断攀升,但又因为刚正不阿的性格而触怒皇帝,被调任外地。
后来范仲淹虽被再度启用,但敢言直谏的作风没有半点改变,有人劝他谨言慎行,但他解答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皇祐四年(1052),范仲淹病逝,宋仁宗亲笔写下“褒贤之碑”,追封他为楚国公,并赐谥号“文正”。范仲淹文武全才,又忠诚可靠,在位勤勤恳恳,为国为民,可以说真正配得上“文正”这一谥号。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作为宋朝中期文坛领袖,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奸邪臣子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臣子愤怒悲怨血泪淌流】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 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方孝孺把笔掷到地上,边哭边骂道:“死就死了罢,诏书我绝不能起草。”朱棣发怒,命令将方孝孺车裂于街市。建文四年,方孝孺慷慨赴死,作绝命之词说道:“上天降下战乱忧患啊,谁知道其中的缘由,奸邪的臣子如了愿啊,求取国柄耍弄计谋。忠正的臣子愤怒悲怨啊,血泪淌流;以此血泪为君殉葬啊,还有什么企求?呜呼哀哉的悲鸣啊,大概不是我的怨尤。”
【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
曾国藩,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中国历史上一共27个
宋朝: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
元朝: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
明朝: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
清朝: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文: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与贤同升曰文;绍修圣绪曰文;声教四讫曰文。
正:内外宾服曰正;大虑克就曰正;内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洁曰正;图国忘死曰正……守道不移曰正。-《逸周书·谥法解》
文官所需要具备的品质就完全体现在这两个字的释义上。历来对于人臣的要求无非德才兼备,“正”是德,“文”是才,能够配得上“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则应当是当朝德才兼备者中最卓越者。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4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