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在正史中没有记载,而是出自司马光的《涑水记闻》。
大致内容是,宋朝开国之初赵匡胤请他的一帮兄弟们喝酒,这帮人都是当年帮赵匡胤夺取政权的武将,开国以后都以开国元勋的身份掌握兵权。酒酣耳热之际赵匡胤说,弟兄们你们只看到我当皇帝,却不知道我晚上连觉都睡不着。众将一听忙问皇上有计么事,我们去摆平。赵匡胤说,皇帝的位子好啊,谁不想坐?众将说,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赵匡胤说,你们没有异心,难保手下兵将不贪图富贵,万一有一天你们手下的兵将把黄袍披到你们身上怎么办?众将主即跪倒一片哭着说,请皇上明示。赵匡胤说,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置良田美宅,歌儿舞女,每曰饮酒作乐,以终天年,咱们互不猜忌多好。众将拜谢说,陛下夫考臣下们考虑的周到,真可谓让死人复生,白骨长肉啊。第二天,以石守信为首的一批大将上书称病,要求解除兵柄。赵匡胤顺水推舟派他们担任节度使。
这个故事很生动,但是只是出现在宋人笔记中未见于正史。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赵匡胤对于开国元勋是客气的,用一种和平的方式收回了兵权。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他亲眼见证了郭威夺权的过程,一员大将带兵出征,没走多远不走了,将士们把黄色的军旗扯下来披到郭威身上,拥立他当皇帝,后汉政权就灭亡了后周政权就建立了。
他也自导自演了一出黄袍加身的历史大戏,灭亡了后周建立了北宋。他和郭威以及前代的一些人能做到,原因何在?因为他们都手握重兵,可以左右政局。
在充分吸取前人的教训的基础上,他决定采取措施从根本上上解武将对政权的危胁。杯酒释兵权收回大将兵权,只是他一整套政策中的一项。此后,他将统领禁军的将领由九名减为四名,且都是能力一般,易于驾驭的人。其次,将侍卫亲军司的正副都指挥职位撤掉,分立为马军司、步军司和殿前司互相牵制。第三采取更戍法,令禁军定期换防而将领不动,形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
通过这些措施,宋朝兵权更加集中于中央政府了,武将危胁政权的可能性消除了,但同时也为赵宋王朝军队的衰弱埋下了祸根。
从赵匡胤的初衷来看,杯酒释兵权达到了预期目的,是历朝历代少有的和平收权模式,在历史上是值得肯定的。
杯酒释兵权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真正掌握兵权的是赵匡胤本人。
我们可以从赵匡胤的背景开始分析。
赵匡胤因战功,30岁被柴荣授予殿前都指挥使。那么,这个殿前都指挥使是干嘛的呢?:为禁军殿前司长官。掌管殿前诸班值及步骑诸指挥的名籍,凡统制、训练、戍守、迁补、赏罚等政令,皆总之;入则侍卫宫殿,出则护从车驾。
看到了吧,这个官职不但是兵权,更重要的是人事权。名籍,迁补,赏罚这都是人事大权,也就是说,赵匡胤掌握了禁军的人事权,高级军官他不一定能够随意任命,但是中下级军官他可以直接任命,他充分利用权力,培养任命了大量中下级军官,这些人对赵匡胤感恩戴德,自然要效忠于他,于是赵匡胤在禁军中广泛培养了自己的班底,为日后夺权铺平了道路。
当然,禁军的军权也就始终牢牢掌握在赵匡胤手中,石守信等人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当赵匡胤为了防止禁军将领尾大不掉,解除他们兵权的时候,这些将领根本不敢反抗,所以赵匡胤能够轻松的杯酒释兵权,而不是石守信等人自动辞职的啊。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