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初七年(226)5月16日,魏文帝曹丕驾崩,享年40岁。在四年前的黄初三年(222)冬天,年轻仅36岁的曹丕突然给相关部门下了一份诏书,给自己指定了寿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生基”。如日中天的曹丕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怎么会想起自己的后事呢?这一年发生了什么事?难道与一个“风雪夜归人”有关吗?这个神秘来客予曹丕什么样的精神刺激呢?请往下看:
洛阳古城的悲情之夜
曹魏时期的洛阳城,最著名的就是香火旺盛的白马寺。子夜时分,两位香客意外造访,方丈从香客身后几个精壮锦服汉子的跟随,意识到来客身份的尊贵。于是不敢怠慢,亲自引香客到大雄宝殿后,躬身退出。
(曹丕)
来客就是魏文帝曹丕和他的弟弟曹植,曹植是来拜见天子、自己的哥哥曹丕。把弟弟带到自己的房间,曹丕出乎意外的拿出了被自己处死的皇后甄宓非常私密的“玉缕金带枕”送给了曹植。作为皇帝哥哥,你送什么不可以,却要送这样一件似乎还带有故人髪香的玉枕,暗恋甄宓多年的曹植瞬间感情泛滥,啜泣不止!
曹丕虽然己经称帝,但在俩弟兄独处的时候,仍然是真情流露,他现在对甄宓的怀念颇有“悔不当初”的流露!原来甄宓被处死后,他意外的在这件甄宓的玉枕下发现了她失宠后写的《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烁黄金,使君生别离。
……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诗中对自己失宠于“众口烁金”怨恨不己,造成了生离死别的悲剧,却对曹丕依然感情如旧。
白马寺焚香祷告后回到皇宫,曹植痛不欲生,精神恍惚的告别了曹丕后,曹植在洛水边梦见了甄宓,醒来后写下了美丽飘逸的《洛神赋》,而曹丕也出人意料的下令为自己建造陵墓。
我认为,曹植在甄宓死了后发现的《塘上行》一诗,他后悔了,他也知道弟弟深藏心底的秘密,于是送给弟弟枕头,也是一种忏悔的方法。
(甄宓)
而立之年就为自己选了洛阳以北的首阳山为寿陵所在地,曹丕同时另下一份诏书,对自己的身后事作了祥细安排,诏书称这种行为是《终制》,他下令自己死后实行“薄葬”,还有棺槨的形制和如何上漆。最后的大事就是立谁为太子,继承皇位。
坚持立长不立幼
曹丕先后共有九个儿子,分别是甄妃所生的曹㕡,李贵人生的曹协,潘妃生的曹蕤,朱淑嫒所生的曹鉴……当时只有五个儿子在世。
曹叡是曹丕的嫡长子,小时候也很聪明,尤其受到曹操的喜欢。每次宴会群臣,都要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让他与群臣坐在一起,然后高兴的说:从我到你,一共有三代人了”!
而曹睿也特别喜欢学习政务管理,并且卓有成效。如无意外,他是接班人的最佳人选。但是,因为甄妃是他的生母,一开始曹丕并没有把曹叡考虑进去,而且所有的太子都没有考虑进去。他只考虑心机重重的郭皇后的儿子,可惜郭皇后没有儿子。这使曹丕陷入痛苦的烦恼中。
当曹丕理解了曾经的元配甄妃后,作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就是让曹㕡认郭皇后为养母。曹睿生于建安九年(204),生母死的时候,他己经16岁,对于母亲的死,曹睿心里怅然不平!
但是,明白自己处境的艰难和父皇的左右为难后,他做出高兴的样子同意了。另外根据史料记载,父子俩曾经去打猎,一只母鹿被曹丕射杀,随后又出现了小鹿,曹植要曹睿动手射杀,曹睿双眼淌泪,对父亲说:“陛下己经射杀了它的母亲,我不忍心再杀它的儿子,”边说边哭出声。曹植深受感动,重新评估曹㕡,觉得此子真的可用,于是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许昌托孤
黄初七年(226)正月间,洛阳河水尚未解冻,曹丕决定突然巡视时为镇守许昌的抚军大将军司马懿的地盘,司马大将军亲自出城迎接,但在入城之时,一向坚固的南城门突然间崩塌了,敏感的曹丕马上联想到几年前的父亲在洛阳也遇到相同的事情,他认为这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件,是一凶兆!
心里有阴影后曹丕就一病不起了。
4月曹丕接到报告,征南大将军夏侯尚病逝,他们的关系十分要好,情同手足,这件事也造成心灵上的痛苦。
5月,曹丕正式册立曹睿为太子,5月16日,曹丕把曹真、陈群、司马懿叫到病床前,又召曹叡前来,指着曹睿对众人说:“各位爱卿,你们看清楚我的这个儿子,听明白我的话:我死后由他继位,望各位爱卿尽心辅佐!”
他鼓足力气对曹睿说:“有人如果在你面前挑拔离间,一定不要轻易相信!”
黄初七年(226)5月,曹睿在洛阳继皇帝位,时年23岁,是为魏明帝。次年改年号为太和。
补充二点:一,曹叡尊生母甄宓为文昭皇后,特别指派那位被诸葛亮骂为“皓首匹夫,苍髯老贼”的王朗持节奉诏前去用太牢之礼致祭。
二,心情难以平复的曹叡多次向郭太后询问母亲死状,郭太后是何等人?立即推到曹丕身上:“去问你的老汉(父亲),你凭啥子来问我呢?你作为儿子,未必要向你的父亲讨回公道?你要为前母杀后母哇?”词锋如刀,曹睿无语!
好几个长篇大论的,扯上了郭皇后和甄皇后,这是宫斗剧看多了,非得往那方面去生拉硬拽,好吸引眼球是吧?
皇位的传承,是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考虑后宫感受,大多时是非常小的影响因素,有时考虑后还事得其反,比如狠人汉武帝,为防子弱母强,一立太子反而杀了太子他妈钩弋夫人。能影响皇位继承的皇后,历史上都是极少极少的。别被电视剧忽悠了!
权臣、外戚、宦官,这是汉王朝的三大患,最终造成东汉末年之乱。作为汉末崛起的曹操父子,对此认知极深,前车之鉴,自建王朝一直是高度警惕和防范的,后面也可以看到,魏没防住司马氏这权臣家族,可外戚和宦官管得很好。
曹丕自己也亲历过世子之位的争夺,深知兄弟相残之祸害,而自己胜出,正是因为有袁绍、刘表废长立幼而起内讧,曹操不想重蹈覆辙,才让曹丕顺利接班,那他怎么会自己再犯错误呢?
甄宓已死,郭皇后无子,这是最好的一个状态,无外戚专权,无太后干政,立曹叡又是立长,曹叡又无致命缺陷,顺理成章之事,哪有那么复杂呢?为凑字胡说八道一番,乱解历史啦!
曹叡短命,可甚是合格。诸葛亮一伐中原时,真正让诸葛亮无功而返的,不是曹真,不是演义里写的司马懿,恰恰是这个登基不久的年轻皇帝曹叡,正是他果断的带着驻守洛阳的十万精锐,亲赴长安,并交五万人马给张郃,出街亭断蜀军后路,逼诸葛亮退兵。可见曹丕没选错人!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4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