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苏联和阿富汗之间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塑料兄弟情”。
1979年10月16日,阿富汗政府狠狠扇了苏联一记耳光,外交部长沙阿·瓦利召开了一场专门的招待会,除了媒体记者之外,各路社会主义国家的驻阿富汗大使也受邀来到了现场。他们尚在云里雾里,心想这究竟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居然将这么多的外交使臣聚集一堂。
接下来的一番话,差点惊掉了他们的下巴。
“就在上个月,苏联大使普拉诺夫策划了一场谋杀案,目标就是我们敬爱的总统哈菲佐拉·阿明。现在,我们希望苏联政府能够正面做出解释,并将这个罪犯召回。”
话都还没说完,各国大使们的脸上同时写满了惊愕。对于那场谋杀事件,大家其实心知肚明,只不过谁都不愿意把窗户纸戳破,可现在沙阿·瓦利居然直接把矛头对准了苏联,如果背后没有阿明的授意,他绝对没有这个胆量。
此时的苏联政府为了避免背上不义的骂名,只能将驻阿富汗大使普拉诺夫召回,并且通过一系列外交手段消除影响。但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苏联已经制定好了一套消灭阿明的计划,那就是邀请他访问莫斯科,表面上是为了消除两国隔阂,实际上是想借机铲除他。阿明非常明白这种笑里藏刀的手段,所以他一直找借口搪塞,今天内部形势危急、明天内部繁忙脱不开身,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爷不去,就不上你的当。
勃列日涅夫:“我决定,干掉他!”
面对如此不听话的阿明,苏联最高领导人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如果再不给他点颜色看看,社会主义领头羊的脸面如何自保?于是在1979年10月份的一个晚上,勃列日涅夫在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他瞪着眼珠子环顾众人,从牙缝中挤出了一句话:“我决定,干掉他!”
1979年12月底,一大批现代化部队在苏阿边界集结,苏联出动了280多架武装运输机向阿富汗境内投放兵力。士兵们一落地,就疯狂地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突进,短短两天的时间就彻底占领了他们的政府大楼、控制了国家电台、攻入了国防部。面对强大的攻势,阿富汗部队连抵抗的时间都没有,就被迫缴械投降了,而一直叫嚣着“摆脱苏联控制”的总统哈菲佐拉·阿明丧命于此。
阿明死后,苏联扶植傀儡上台,按理说这个时候就应该罢兵休戈,停止一切战争和冲突,可是苏军却一再宣称阿富汗内部发生了政变,他们的到来实则是“应邀进入阿境”,一场入侵被他们三言两语就变成了帮忙平息内乱的正义行为。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军如入无人之境一般,6个装甲师分东西两路并进,顺着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和赫拉特公路一路向南推进,一直打到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两个月的时间,苏军就从北向南席卷全境,彻底控制了阿富汗。
有人会说,如果没有哈菲佐拉·阿明上台执政,推出了一系列脱离苏联的政策,苏联根本不会入侵阿富汗。这样的说法真的对吗?
在这里我要说一句,如果苏联出兵的目的仅仅是针对阿明,那么这个“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格局实在是太小了。
入侵阿富汗,苏联的目的主要有三点。
- 阿明“脱苏”,对苏联的危害极大。
上世纪七十年代,正是美苏争霸的白热化阶段,而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对苏联来说太重要了,简直就是它的后花园。
一直以来,美国都在试图增加对中东、西亚一带的控制力,他们先是支持犹太人建国,当中东矛盾闹得天翻地覆的时候,又站出来充当“和事佬”,撮合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达成和解,一来二去美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反观苏联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阿明上台之后,不合时宜地推出了“脱苏”政策,一下子拉动了苏联这条敏感的神经,如果阿富汗摆脱控制,那么苏联的大后方将赤裸裸地暴露在敌人的射程之内,背后的代价太沉重了。所以勃列日涅夫不惜背负国际骂名,也要把阿明政府推翻。
- 打通印度洋出海口。
早在多年以前,苏联就曾提出过“南下战略”:首先占领阿富汗,继续向南推进到印度洋沿岸,以此增加自己的南方出海口岸。
苏联虽然有着4.3万公里的海岸线,但绝大多数位于严寒的北极圈内,真正能够利用的出海口岸只有四个:圣彼得堡、黑海港口、摩尔曼斯克、海参崴。可是圣彼得堡和黑海港口位于内海,周边又有西欧和土耳其等国虎视眈眈,而苏联和这些国家的关系闹得一度非常僵;而摩尔曼斯克和海参崴的位置不够理想,一个在北方、一个在东方。
美国已经在中东地区攫取了石油利益,而且通过波斯湾、苏伊士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可是苏联在南方却没有一个像样的港口,每当想起勃列日涅夫就气得脑袋发胀。
可现在大好的机会摆在眼前,借着收拾阿富汗的名义实施“南下战略”,控制印度洋沿岸港口,切断美国的海上石油运输线,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再一鼓作气把西方势力驱逐出中东,到那个时候阿富汗收服了、中东这个大后方安定了、石油利益也保住了,真可谓一箭三雕。
- 阿富汗过河拆桥。
自阿富汗独立以来,就一直在苏联面前扮演“小迷弟”的角色。
1973年的时候,王室成员达乌德就在苏联的帮助下发动政变夺权,一夜之间成为国家主席、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经济委员。可是达乌德在成功之后就试图摆脱苏联,结果被苏联扶植的人民民主党领袖塔拉基推翻。
塔拉基上台之后一直奉行“亲苏”政策,不仅在军事、政治上完全倚重苏联,还派遣大量留学生和军队高官到苏联学习思想。苏联对塔拉基是十分满意的,因此提供了大量援助,这也是阿富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能够迅速崛起的原因。
可是这种表面的和平没能维系太长时间,1979年阿明当选国家总理,并通过政变处死了塔拉基,由此苏联与阿富汗的矛盾加剧。
在苏联人眼中,是他们帮助阿富汗实现了重建,而现在阿明却推出“脱苏”政策,明摆着的过河拆桥。
“帝国坟场”并非浪得虚名。
苏联与阿富汗的这一仗打了九年,150多万苏军在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夜驰骋,累计的伤亡惨不忍睹,经济损失更是高达450亿卢布。
从全球战略的眼光来说,这是苏联彻头彻尾的失败,他们深陷阿富汗泥潭无法自拔,国力都被消耗在了这场无谓的战争中,在于美国的角逐中渐渐落在下风,最终导致了联盟的垮台。
在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国家在不同的土地上建立着自己的政权,而有一个国家就比较特殊了,被称为”帝国的坟场”,埋葬了无数国家的军队,这就阿富汗。
按理来说,阿富汗明明极度不发达,穷困潦倒,但却有这么多国家都想攻打它,甚至苏联也对其发起了一场长达10年的战争,最终也没有将这块骨头啃下,而是灰溜溜撤兵离开。阿富汗一没黄金二没能源,为什么苏联损兵折将也要攻打阿富汗?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探其缘由。
地理位置重要
之所以苏联费尽心思也要拿下阿富汗,是因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阿富汗被称为亚洲的心脏,位于亚洲的中心地带,而这个国家最大的价值在于,如果其他国家有野心控制欧亚大陆,就要先把阿富汗拿下,就算不把阿富汗拿下,也要保证阿富汗站在自己这一边,要不然其他强国就能通过阿富汗向周围辐射逐步侵占周边国家的领土。
两国关系发生改变
在苏联攻打阿富汗之前,其实苏联已经在阿富汗经营了很多年,所以双方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可以说苏联和阿富汗是站在同一阵线上,共同反抗抵御美国的盟友。但随着阿富汗发生了政变之后,原本亲近苏联的人被彻底赶下台,重新执政的人不仅不亲近苏联,反而屡次与美国示好,这给苏联带来了莫大的威胁。
苏联企图扩张领土
对于苏联来说,当时在世界上自身的实力已经非常强悍,和美国并称为超级强国,当时能够被苏联视为对手的只有美国。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苏联难免有对外扩张的野心。如果苏联能打下阿富汗,就意味着自己的领土能够扩张到印度洋,从而就能拥有很多领土、海洋和出海口。再加上阿富汗本身实力就非常弱小,所以苏联以为能够毫不费吹灰之力,就使自己的领土得到扩张。
尽管苏联以为可以花最小的代价拿下阿富汗,但没想到阿富汗人拼死反抗,最终在阿富汗耗费10年仍一无所获,苏联不得不沮丧而归。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5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