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后炮”的问题,我们需要辩证看待,好与不好,关键取决于决策者的思想层次!!
解答问题之前,先讲一个身边的真实故事吧!
最近,老陈在同行中“火”了!
事情是这样。老陈是公司有名的“马后炮”,公司工作每次出现失误,总喜欢在老板面前表现出自己的小聪明,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教训,很是令公司领导们下不了台面。
去年,在老板授意下,公司找理由辞退了老陈。老陈一离开公司,领导们顿时感觉耳根子都清净了,周围空气也清新了。
老陈被辞退以后,心情极度沉闷。在朋友帮忙下,进入同行的另一家公司。老陈的“马后炮”习惯,无论到哪里都改不了。不过令老陈意外的是,在新公司,他的“马后炮”习惯不仅没有让他再次失业,反而让他的人生出现了“柳暗花明”。
新公司在一次展销会上损失近500万订单,老板非常生气。在随后组织的复盘反思会,老板希望各部门能总结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意外的是底下鸦雀无声,即使主要负责人发言,也是不得要领,找准问题的真正症结。
老陈作为员工列席代表,没能忍住“马后炮”习惯。当老板让大家畅所欲言的时候,老陈站起来罗列了12条问题。
经理听完老陈发言后,心想完了,讲这些马后炮的事,有什么用?除了得罪人,还要被老板批评。
意外的是,老板不仅没有批评老陈,反而还了解了一些他过去就职的情况。
更意外的是,一个月后,老板因老陈多次对公司前景发展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加之老板详细了解过他的任职经历,认为老陈具备很强创业与创新意识,这种能力对一家刚崛起的新型公司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于是决定由老陈担任销售部经理。
老陈也不负所望,短短半年内,重新拿回了展销会上损失的500万订单。
老陈升任经理的事,很快传回了原来公司。当原来老板得知老陈的隐藏能力后,后悔自己“有眼不识珠”,把人才留给了对手!
马后炮,其实只是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现实中往往与“事前诸葛亮”对比使用,视为无用之举,常常不为人所重视。
老陈的例子却刚好证明,“马后炮”其实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从问题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取长补短,以避免类似问题重复发生。
生活中,我们往往把“马后炮”看为贬义词,视为同事对自己过错的嘲笑,而不听取,更有甚者,恶语相向。但是,现实中,多数同事看到你有过错后,并非真正落井下石,而是作为“旁观者”的一种善意提醒。虽说时机是在事后,可对我们以后工作,同样具有借鉴警示意义。老陈在原来公司喜欢当“马后炮”,其实是对公司建设的善意提醒,如果老板重视了,就会促进工作,如果认为是“事后诸葛亮”,那么就会像老陈遭遇一样,被逼辞退离职。
其实,错误或失误发生后,同事所谓的“马后炮”建议,多数是针对工作中的不足而言的。任何一项工作,不可能事前考虑得非常细致与周全,往往是在工作落实推进中,逐步得到健全与完善的。同事此时所作的提示,常常是我们当事人不易察觉的。
因此,作为项目负责人,即使是公司领导或老板,都应善于从“马后炮”中反思检查不足,并把建议作为以后开展工作的重要防范措施。唯有如此,公司才能营造出众人参与建设,人人当家作主的浓厚氛围,为公司长期长远发展,注入不竭活力与创新源泉。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