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书”是一门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山东快书曾在建国初期风靡全国,盛极一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之中,山东快书这种曲艺形式产生了一大批的知名民间艺人。如赵震、高元钧、杨立德等。2006年山东快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起源
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有三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山东临清一位落魄武举叫做刘茂基,他将《水浒 传 》 中的 故事编成唱词,敲着瓦片,用当地合辙押韵的方言在集会上演唱 。
第二种说法是清朝咸丰年间山东济宁人赵大桅将山东大鼓中的“摔钢腔”作为基础,自编武松故 事来演唱。逐渐形成了山东快书。
第三种说法则在清代道光年间 ,数位落第举人数乡路过临清,恰逢大雨耽搁,为 了抒发胸中喷慈之情,他们将当地流行的武松故事编成了唱词。而后传给了傅汉章演唱 。 傅汉章是山东大鼓 艺人 , 他结合山东大鼓板式的节奏逐渐形唱出了山东快书的曲风。
发展
清末民初,山东快书作为一 种新的艺术形式 , 演唱者并不多。但是它由于朗朗上口的曲风很快便发展起来。 到了民国初期,山东快书的传播范围开始扩大,甚至传到了江浙。 除了表演者人数增加之外,演唱形式也得到了创新。
到了抗战时期,山东快书成了革命宣传的有力武器, 诞生了《打田柳庄》、《十里堡战斗》等宣传抗战的曲目 。
解放后 , 山东快书开始向全国发展 , 其中快书艺人高元钧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他主办山东快 书培训班,让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普及。
之后的“十年动乱”期间,山 东快书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复苏 , 但影响力和受关注度大不如从前 。而且现在大众已经听惯了普通话,山东快书的地方语言给他的传播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亟待新的突破。
山东快书是一种十分丰富有价值的曲艺形式,它承载着广大劳动人民的道德风尚与价值追求,包含了几代曲艺人的心血。即使到现在仍然存在很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