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关以色列人的纪录片有很真实描述,慕尼黑拜仁冠军杯赢球了,特拉维夫一帮子球迷穿着拜仁球衣上街唱歌庆祝,来往的路人基本没反应,一切正常的样子。
而且,半个多世纪来,德国是欧洲国家里少有的犹太人呈现正向比例增长的国家。
一、长达70多年的不断的深刻反思和道歉,德国是一个善于反省的国家,战后德国在很多的公共场合对自己犯下的错误表示道歉,并获得以色列的宽恕。 德国外交部网站有德国以色列关系专栏,相当的重视。
半个多世纪来,德国司法局也帮助以色列摩萨德全球追捕了许多落网的纳粹分子。
二、各种赔偿不尽其数,而且种类繁多,包括给以色列的部分犹太人的养老钱。德国自1952年已经为犹太人共计赔偿了267亿欧元。
希特勒给德国老百姓带来深重灾难,孙子,重孙子还在为老祖宗犯的罪还债。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虽然罪行看似仅仅是几个纳粹分子的责任,毕竟作为民选政府的一把手,是得到当时大多数认可和支持的(希特勒是通过正式民选,合法上台执政的)。他的行为代表这个民族的利益取向,因此当一个国家的公民在享受国家行为给他带来的利益时,也应承担国家行为给他带来的责任。
三、德以关系已经被德国写入法律。根据德国刑法法典第130条,对同情纳粹、对犹太人进行诽谤、攻击和恶意伤害者,或宣扬种族歧视、否认希特勒第三帝国大屠杀犯罪行为者,可依法判处3-5年徒刑。
根据德国法律,由于德国的二战犹太人大屠杀,德国有义务保证以色列的存在权,这是德国外交最基础的方针。维护犹太人国家和平安全的权利是德国国家原则的一个固定组成部分。何威胁以色列存在的行为,德国有义务去制止,或给与以色列必要的援助。
四、主流社会对以色列的“政治正确 ”约束。在德国,政治人物绝对不可以公开批评以色列,会触碰政治正确的红线,要以个人和政党的政治前途为代价。
默克尔出访以色列 ,以总理称其为“可靠朋友”
五、经济、军事交往密切。德国是以色列第三大贸易国,双边贸易额42.6亿欧元。
军事上,德国对以色列进行技术援助,向以色列出售各种军事装备。德国培训以色列军官,尤其是海军潜艇军官,以色列也接受德国军官在以接受反恐训练。比如,90年代,以色列在境内负责训练过德国特种部队KSK的沙漠环境训练。
六、当代以色列人对德国的认知较为正面。总得来说,以色列对德国印象好的原因,首先是源于德国对纳粹历史无条件地彻底反省、巨额赔偿、国际上的声援等等。其次,德国没有在中东的殖民历史。而且,德国现在在中东问题上的政治调停做法也赢得大多数以色列人好评。此外,以色列人对德国强大的经济表示佩服。
比如,2014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出访以色列,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亲爱的安格拉”称呼默克尔,并称赞其为“以色列可靠的朋友”,他还强调德以双方有着深厚的友谊。
但是,反观德国民间,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认为,以色列在许多问题上的做法过于激进,比如驱逐巴基斯坦人,强行建立犹太人定居点。甚至有德国人感觉,以色列对巴勒斯坦的政策与当年纳粹无异。不过,在公众场合,德国人是不敢以任何形式批评以色列的,都害怕被扣上反犹主义、种族主义的帽子。
说到以色列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由犹太人组建的国家,同时犹太人也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民族,在长达千万年的历史里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可以说犹太人不仅尝尽了世间的疾苦,更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培养出了坚强的意志力。特别是在二战中希特勒对犹太人实行了臭名昭著的“种族灭绝计划”,更是把犹太人推向了灾难的深渊,也正是如此有的观点认为以色列对德国应该充满了仇恨,但是事真的如此吗?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我们都知道二战的德国武装力量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党卫军另一个是德国的正规部队国防军,理论上国防军归国防部,党卫军归内政部,二者没有任何隶属、指挥关系,完全独立的体系。当然他们最后都是由希特勒指挥。但是这两支武装力量有很大的区别,国防军主要是为国战斗所以在二战结束后国防军的大部分将领并没有受到审判,而德国的党卫军实质上就是希特勒个人的爪牙,也是迫害犹太人的主力,所以在战后作为希特勒的刽子手党卫军付出了自己应有的代价,也就是说在德国社会里反犹太人其实只代表了一小撮人的态度,并不能代表整个德国的态度。
在战后德国也为当初的错误付出了应有的代价,并且德国也对自己的战争行为做出了深刻的反省,特别是在对待犹太人的问题上,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 同时向全世界发表了著名的赎罪书。可以说这个举动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喝彩,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以色列对德国的仇恨,不仅如此德国还对犹太大屠杀幸存者进行了积极的赔偿,德国这种诚恳的认罪态度和做法让全世界看到了它改变的决心,最终也得到了以色列的原谅。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6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