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原始品种为红色鲤鱼(Cyprinus carpio),红鲤作为观赏鱼类,在明代已非常普及,据传锦鲤起源于我国广西龙州锦鲤、江西兴国红鲤、浙江杭州金鲤,早期由我国传入日本,后经日本人民的长期人工选育,现已有100多个品种,据文献记载,日本贵族最早将锦鲤放养在池中以供观赏,平民难得一见,初期叫“绯鲤”、“色鲤”、“花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称“锦鲤”。1973年作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使者,日本锦鲤在我国安家落户。锦鲤源于中国,兴于日本,后又回到中国,可谓经历了“出口转内销”的过程。如今,锦鲤以其独具的阳刚之美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以至被冠以“观赏鱼之王”的美誉。它在生物学上属于鲤科(Cyprinidae),鲤科是所有鱼种中最大的一科,超过1400种鱼种。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由于它对水质要求不高,食性较杂,易繁殖,故受到人们的欢迎。它容易繁殖和饲养,食性较杂,通常一般性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所谓锦鲤就是凡具有色彩,有斑纹以供人观赏的鲤鱼均得以称之。锦鲤有些也是可以食用的,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有一种锦鲤,叫荷包红鲤鱼,既可以食用,也可以观赏[1]。
锦鲤体格健美、色彩艳丽、花纹多变、泳姿雄然,具极高的观赏和饲养价值。其体长可达1-1.5米,寿命也极长,能活60-70年(相传有200岁的锦鲤),寓意吉祥,相传能为主人带来好运,是备受青睐的风水鱼和观赏宠物。
最适用于家庭鱼缸或小池养鱼者应用
中文学名
锦鲤
拉丁学名
Cyprinus carpio
别称
鲤鱼
二名法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1758
界
动物界
物种发展
1804——1829年间,日本贵族将这种鲤鱼移入庭院饲养,成为皇宫贵族的观赏品,因此锦鲤又称“贵族鱼”。
锦鲤在出现绯鲤浅黄、别光等品种的基础上,经进一步选育,到日本明治年间又培育出黄斑锦鲤,大正年间培育出大正三色,昭和年间培育出昭和三色等名贵品种。1906年日本又引进德国的无鳞“革鲤”和“镜鲤”,与锦鲤杂交,培育出德国黄金、德国红白、秋翠等革鲤品系的锦鲤。日本饲养锦鲤有20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培养出100多个品种的各色锦鲤。
于1980年代培育成功,以其长而平滑的鳍而出名的蝴蝶锦鲤实际上是由锦鲤和亚洲鲤鱼杂交而成,并不是真正的锦鲤。
锦鲤源于中国鲤鱼,是日本的国鱼,至今养殖有200年的历史,主要可划分为13个大类品系,约有100多种。锦鲤游姿高雅,体型优美,色彩艳丽,斑纹灿烂,被称为“水中活宝石”,是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较大型鱼类。
生活习性
锦鲤对环境适应性较强,适应温度是2~30℃。但不能抵抗水温急剧的变化,温度骤然下降或升高2~3℃时,容易生病。如温度升降幅度达7~8℃时,则鱼匍匐于水底不食不动。若温度突变幅度更大时;锦鲤甚至会立即死亡。锦鲤最适生活的水温是20~25℃,在这种水温中,锦鲤游动活跃,食欲旺盛,体质健壮,色彩鲜艳。
共20张
锦鲤鱼照片集锦
种类介绍
现已有100多个品种。大概分为12类。
红白锦鲤
锦鲤体表底色为银白色,镶嵌有变幻的红色斑纹,在日本被认为是锦鲤的正宗。体表底色银白如雪,上镶嵌有变幻多端的红色斑纹,在清澈透明的水中遨游,可谓鲜艳绝伦。红白色花纹象征日本国旗的颜色,故最与日本人意含融合,备受日本人民喜爱。
共4张
锦鲤鱼
红白锦鲤是1917年由兰木五助所培育(兰木是地名,五助是店名)。
共4张
锦鲤鱼
它是以全身有红点斑纹的雄性“樱斑”鱼与头顶有红斑纹的雌鱼交配而成。根据红色斑纹的数量,生长和形状和部位又分为:[1]
共3张
锦鲤鱼
1、二段红白锦鲤:在洁白的鱼体上,生有两段绯红色的斑纹,似红色的晚霞,鲜艳夺目。
共5张
锦鲤
2、三段红白锦鲤:鱼体背部生有3段配上赤色的斑纹。
3、四段红白锦鲤:银白色的鱼体上散布着4块鲜艳的红斑。
4、一条红锦鲤:在雄健的鱼体上,从头部至发声柄形成一优美的红色条带。
5、闪电纹红白锦鲤:鱼体上从头至发声有一红色斑纹,此斑纹形状恰似雷雨天的闪电光弯弯曲曲,妙不可言,因此而得名。
6、富士红白锦鲤:红白锦鲤的头上有银白色粒状斑点,恰似富士山顶的积雪。但是此斑点只出现在1龄或2龄鱼体上,长大后有时会消失。
7、拿破仑红白锦鲤:鱼体腹部两侧的斑纹酷似法国统治者拿破仑佩载的帽子。
8、御殿樱锦鲤:小粒红斑聚集成葡萄状的花纹,均匀地分布在鱼体背部两侧。
大正三色锦鲤
锦鲤鱼体底色雪白,又浮现出绯红、乌黑两色斑纹。
1、口红三色:嘴吻上有小红斑的大正三色。
2、赤三色:自头、背一直到尾结有连续红斑纹的大正三色,视觉上给人一种强烈的感觉,但品位不高。
3、德国三色:德国鲤的大正三色称之。
另有衣三色归类于衣,鹿子三色及三色秋翠归类于变种鲤,大各锦归类于花纹皮光鲤,金银鳞三色及丹顶三色分别归类于金银鳞与丹顶类。
锦鲤富贵,这就是锦鲤!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