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农村,经常老人说:“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其实都是为了提醒世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下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一,一人不进庙。
一谈到庙,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现代都市里的寺庙庵堂,好多都成了观光旅游的景点,香火旺盛,人气十足。可古人为什么却说“一人不进庙”呢?其实这句话里的“庙”,并不仅仅是指我们现在看到的寺庙。
其实古代的庙,并不是指寺院。庙本来是指祭祀祖先的地方,老百姓的叫家庙,皇帝的太庙。到汉代以后,祭祀鬼神的神社和一些祭拜伟人的地方,也逐渐称为庙,比如纪念伟人的孔庙、岳王庙、关羽庙,祭拜鬼神的有土地庙、城隍庙、龙王庙等等。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本来叫寺院,但老百姓分不清楚,他看到寺院里也烧香磕头,就把寺院当成庙了,所以后来大家就把寺院逐渐叫成寺庙了,其实是不对的,但既然已经约定俗成,也没什么办法,只能将错就错了。
那为什么古人说“一人不进庙”呢?我们看古装电视剧,古人在出门的时候,尤其在荒郊野外,经常有住庙的习惯。因为住庙比较方便,庙一般都在荒郊野外,尤其是寺庙,很多都在深山老林里,在那种地方,要想找个旅馆,就很难了。但有时候走路赶到那里了,又天色已晚,没办法,就得住庙。因为很多庙都是无人看守的,并且地方比较荒僻,所以经常会成为山贼草寇出没的地方,为了安全起见,一个人尽量不要住庙,否则遇到危险,连个知情的人都没有。
二,二人不看井。
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北宋年间,有甲乙两个人一同去进京赶考,其中甲学习比较好,并且带了很多钱财,乙就心生嫉妒,有心加害于他,可是苦苦找不到机会。
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他们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口井,两人正口渴难耐,于是就跑到井边,趁着甲正在伸头观看井水的时候,乙在后面突然就把他推了下去,乙不但去了心病,又拿了甲的钱财,就独自进京赶考去了。
所以,后人就总结了这么一句俗语“二人不看井”,就是提醒世人,人心叵测,防人之心不可无。另外,如果两人一同看井,其中一个人不小心掉下去了,另外一个人就会背上杀人犯的嫌疑,很难说得清楚,古代毕竟没有监控呀!
三,三人不抬树。
这里面也有个典故:古时候,有三个人很要好,姑且称他们为甲、乙、丙吧。但朋友之间走得太近了也未必是好事,后来甲和乙两个人,就分别看上了丙的财产和老婆。于是起了歹心,想办法要害死他。
有一次甲乙丙三人抬一颗大树,甲乙二人就让丙抬前面,甲乙两人分别抬后面和中间。三个人费劲力气将树抬起后,中间的那个就悄悄的往后移动,最后甲乙两人抬后头,丙抬前头,也看不着后边的人。等走到下坡路的时候,前面的丙就被压垮了,内脏受伤,不治而亡,到死都不知道是朋友故意害他的。
所以古人才提醒后人,不要三个人一起抬树,以防其中两个人使诈。并且呢,三个人抬树,大家用的力气很难均衡,出没出力气,只有自己知道,即使其中有个人装模作样,不出力气,另外两个人也很难发现;即使你用尽力气了,但别人怀疑你没用力,也说不清楚,因为只要两个人就可以抬起树来了。
所以,“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这句俗语说的三件事,都是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的事情,因为在这三种情况下,如果出点意外,很容易遭到别人怀疑,即使有理,也很难讲得清楚。还有“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些俗语,也都是这个道理。
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抬树,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的原文是: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独坐莫凭栏。
看似很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下边简单解析:
1、一人不进庙:
寺庙里多数都有一些贵重物品,例如金银铜锡的香炉一类,还有群众捐献的钱财,一个人进去进去,如果恰好庙里丢了贵重物品,难免说不清。
另外,庙里虽然表面上都是信佛烧香之人,但是也难免里面有个别口蜜腹剑,贪财好色的小人。一个人进去,尤其单身女性,如果携带了钱财,搞不好被这类小人遇到,那就凶多吉少。
2、两人不看井:
井边是危险之地,如果两人在井边,其中有一个贪财或记仇之人,那么很可能就趁机下手将对方置于死地,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说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道理很简单,无人能出手相救。
另一方面,假定双方都没有恶意,但是其中一人不慎跌入井中,那么剩下的一个人有嘴说不清是不是自己的事情。道理很简单,空口无凭,无人作证。
3、三人不抱树
假定一件任务两人能完成结果来了三个人,那么每个人都不想出力,并且还在心里低估别人偷懒,出工不出力,所以这种情况下三人少不了互相猜忌,任务很难圆满完成。
假定有财物需要三个人分,无论怎样,多数情况下很难分得完全公平合理,最后少不了互相闹矛盾。
这就是说,人多了,利益会争夺,但义务会互相推。
4、独坐莫凭栏
险要之处的栏杆,风景再美也要远离。一方面,凭栏远眺,一旦不小心发生了意外,基本是无人能救;另一方面,如果平常得罪了人,仇人有可能在险要之处做手脚,再去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发生问题,自己还不明就里。
小结:
总的来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说,平日要行善,且不能有伤害别人的坏念头,但是也要防备他人,警惕他人。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