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随便举几个例子首先名将乐毅算一个。管仲乐毅是诸葛亮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春秋战国时期,齐将田单守即墨,想除掉燕将乐毅,用的是挑拨离间的手段,散布乐毅没攻下即墨,是想在齐地称王,现在齐人还未服从他,所以他暂缓攻打即墨。齐国怕的是燕国调换乐毅。燕王果然中计,以骑劫代替乐毅,乐毅只好逃到赵国去了。齐人大喜,田单以火牛阵大破燕军。
赵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算一个。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袁崇焕算一个。清太宗皇太极施反间计,捕捉两名明宫太监,然后故意让两人以为听见满清将军之间的耳语,谓袁崇焕与满人有密约,皇太极再放其中一名太监回京。明思宗中计,以为袁崇焕谋反;这成为了一条导火线,最终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
我来解答。
说一个相对冷门点的,南唐将领林仁肇。没错,就是后主李煜的那个南唐。
林仁肇,五代十国时期名将,一开始效力闽国,后投靠南唐。林仁肇刚毅勇猛、身材高大,是一员不可多得的虎将,人送外号“林虎子”。在中宗李璟时代,在与后周的战场上,林仁肇由于英勇善战,多次立下战功。后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再一次将兵锋指向江南。其时李璟已经过世,在位的是他的第六个儿子,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
关于李煜这个人,他在古代中国词坛的地位不用质疑。但是作为一个君王,他显然是不合格的。当时的南唐,其实国力并不算弱,面对宋军尚有一战之力。林仁肇就曾经进言,认为宋朝连年征战,必定疲乏,可以趁机收复淮南。但是李煜胆小怯懦,很怕刀兵相见,于是去除国号,自降为“江南国主”。
可是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接连扫平周边国家的赵匡胤无时无刻不惦记着江南这块肥肉。在他眼里,林仁肇是他征服南唐的最大障碍。由此,一场阴谋悄然展开。
公元972年,李煜的弟弟李从善出使宋朝,赵匡胤有意无意地将他带入自己的侧殿。这里,刚好挂上了一幅林仁肇的画像。赵匡胤故意问李从善是否认出画像之人,李从善只好如实解答。赵匡胤又说,你们国家的林将军已经归降于我,这幅画像就是信物。又指了指外面新盖的府邸,直言那是给林仁肇准备的。
李从善就这样中计了,他又特意去询问宫内的太监,而太监故作神秘的样子更加加深了他对林仁肇的怀疑。回国之后的李从善将此事告诉了后主,原本就对林仁肇心存不满的李煜,终于在这一刻下了杀手。南唐最后的名将,就这样含冤而死。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公元975年,宋军兵临城下,李煜肉袒出降,南唐灭亡。
正所谓兵不厌诈,有时候为了取得胜利,扭转劣势,就要想方设法瓦解和分裂敌人,反间计就是其中一个高深的计谋。
反间计,是汉语词汇来自《三十六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使敌人上当受骗,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从而使自己获得利益,取得优势。
中国历史上不缺乏善于谋战的将军,而使用反间计的也不乏其人,例如春秋时齐将田单反间燕将乐毅,从而保住齐国不被燕国吞并;战国时期长平之战,秦国反间廉颇,致使赵王换用赵括,导致长平之战赵军被全歼;楚汉之争时陈平也是用离间之计使项羽疏远了军师范增;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周瑜巧用反间计杀了精通水战的叛将蔡瑁、张允,只不过这是小说演绎而已。
而历史上受反间计而死的,则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战国时赵国将星如云,李牧就是其中之一,李牧前期主要在赵国北方镇守,败匈奴、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威震北方。赵悼襄王时,李牧连败燕国,赵王迁时,秦国入侵赵国,李牧大败秦军,被封为武安君。
后来秦国派奸细入赵国都城邯郸,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迁近臣郭开,让郭开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李牧、司马尚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昏聩的赵王迁听到这些谣言,不加调查证实,立即派人去取代李牧和司马尚而,重视独立行事权的李牧接到这道命令,为社稷和军民计而不从,赵王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
李牧死后不到几个月,秦国就灭亡赵国。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赵王自毁长城,落得身死国灭,咎由自取!而李牧忠心为国,没有为国家战死沙场,却被自己人杀害,令人惋惜!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