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的乱世,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通过战争,强国愈强,弱国就愈弱了。最后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诸侯国一开始都是各领风骚一段时间,当时处于奴隶社会末期,有识之士开始主张变革强国。最先行动的就是魏国,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了当时的强国。之后各国都开始进行变法,最著名的当属秦国的商鞅变法。
秦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就一直是强国之列,但是总有一些不比秦国弱的国家来制衡秦国,所以秦国的国土扩张得很慢。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国力开始飞速发展,但是与其他诸侯国之间仍然是有胜有败,所以很多时候,诸侯国之间的矛盾都用外交手段来解决。
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外交家莫过于苏秦和张仪了,这二位也是“合纵连横”的代表人物。张仪是秦国的国相,主张连横,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苏秦佩六国相印,主张六国合纵抗秦。
那么,苏秦是如何说动六国抗秦的呢?
其实一开始苏秦最先找到的是秦国,但是秦国对他的主张并不感冒,之后苏秦又到了燕国,得到了燕王的礼遇。他对燕王说,燕国现在之所以太平,是因为赵国挡住了大部分来自秦国的压力,如果赵国沦陷了,燕国是承受不了秦国的压力的,只有联合赵国才能对抗秦国。
燕王觉得苏秦说得有道理,于是给了他相印,让他去游说赵王结盟。到了赵国,苏秦把赵国和赵王都吹捧了一遍,随后说道,秦国现在按兵不动,是因为南边的韩国和魏国担心唇亡齿寒,所以秦国如果进攻赵国,韩魏两国定然不会袖手旁观。
但是韩魏两国地形平坦,秦国吞并他们比较容易,一旦让秦国吞并了韩魏两国,赵国就真的孤立无援了,就算楚国有心想要救援,也不可能跨过秦国的领土。所以,为今之计,只有联合其余诸侯国共抗秦国才有希望。赵王非常赞同苏秦的观点,也给了他相印,让他去联合其他诸侯国结盟。
就这样,苏秦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六国中推广自己的主张,得到了六国国君的支持,在苏秦的游说下,六国顺利结成联盟,只要秦国进攻任意一国,其余五国都共同进攻秦国。效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不仅遏制了秦国的发展,还让秦国15年不敢出函谷关。
苏秦根据双方身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语言来打动对方,引起对方共鸣 身份不同,自然沟通的方式和语言都不一样。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谋求利益 ,苏秦很好的说到了六国各自的软处。
燕国小,国事弱,也不敢挑起合纵。苏秦从国家安全的角度说服了燕王,也得到了游说赵王的资金。
赵国是最热衷于合纵的国家。赵国国土在三晋中最大,实力仅次于魏国,有一定的实力基础。赵国还想成为合纵长。苏秦抓住的就是这一点,不仅说服了赵王,还得到了大量资金。
韩国国势最弱,经常挨秦国的进攻,地理位置还处于四战之地。韩国有时只能以土地赂秦,但韩国并不想这样,换句话说,韩国对秦国有很强的戒备心。苏秦就抓住了这一点。
魏国在分晋时,分到的土地并没赵国多,但分到了最富庶的土地,而且分到了最多的军队,魏王在马陵之战之前,一直是诸侯长。马陵之战一年后,魏国大败,失去了极为重要的河西地,还被迫把都城从安邑迁到大梁。魏国此时仍有实力仍想恢复河西地,也对继续受秦威胁而割地心有余悸,并且仍想扩大领土。苏秦就抓住这一点。
齐国国君想继续的扩大领土,继而统一全国,而且齐国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这个实力。苏秦点清的是韩魏的屏障作用,合纵给了齐国一个和平发展的机会,并且齐国可以借此限制秦国,并不时地背约,扩大领地。所以齐国加入了。
对于楚国,苏秦提出秦楚二国不两立的观点,指出如果连横对楚极为不利,于是楚国也加入。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8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