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的风俗节日端午节。
我们鄂东北地区,过端午节,有一种特别的传统方式,就是岳父大人邀请女儿女婿外孙一大家人,到自己家来过节。
记得我们小时候,过端午节,就是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去姥姥家。那个时候,粮食紧张,根本没有棕子吃。都是用新收获的油菜籽榨油,用小麦面粉炸粑吃,又香又脆,我一口气能吃掉五六个,味道美极了,也算得上是吃了一顿大餐。
現在农村的变化很大,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肚子不挨饿了,天天都有肉吃。但是,在端午节的饭桌上,人们还是没有改变过去的传统,先端上来一盆自产自收的面粉菜油粑,边吃边喝,谈笑风生。
今天一大早,我媳妇就在家里忙忙碌碌,清这清那,搞了几大包东西。她有八十三岁的老父亲,半年没有见面了,端午节带上礼品,去看望父亲。
儿子也放了假,他开车送妈妈一起去。路程不是很远,半个小时就到了。
只见老父亲坐在厅堂里,精神很爽。看见女儿回来了,满脸笑容。
老人家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他都没有住在任意一个子女家里,一个人住着三间楼房,单独生活。
也不是儿女们不孝顺,是他一个人喜欢清静。八十多岁,个人的生活起居,烧火做饭,都能自理。
去年,全村八十多岁的老人有两个,今年正月走了一个,現在只剩下他一个最年长的老人了,是村里年龄最大的寿星。
女儿小坐了一会,就进了厨房。端午节,她要给老父亲做几个拿手菜,祝福老人家身体永远健康!
平平凡凡的端午节,热热闹闹,快快乐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一个节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
屈原因为不满当时的朝政,在腿上绑满石头,纵身投入汨罗江。
人们划龙舟去救他,却无功而返。
1.于是,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用赛龙舟的方式,来纪念屈原。
2.战国时期的人们,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水里的蛇或者其他动物吃掉,就在水里洒雄黄酒来驱赶。
所以,端午节还有喝雄黄酒的习俗。
3.人们把江米、红枣、竹叶包成粽子,用线捆上,投入江里,以祈求水里的蛇或者其他动物来吃,而不要去吃屈原的尸体。
所以,端午节就有了吃粽子的习惯。
4.时间发展到现在,人们在端午的习俗除了赛龙舟。似乎就只剩下吃了。
我的家乡衡水过端午的习俗,吃粽子是必须的,而且,离端午还有1个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包粽子吃。
我家包的粽子,里边除了江米、大枣外,还有红豆、花生豆、葡萄干。总之,就是,自己喜欢吃什么,就可以在里边放什么。
5.不过,在衡水小学生的眼里,端午的习俗,似乎除了吃,还要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或是出一期关于“端午”的手抄报。
端午节,各地的习俗都不一样,但是,无论怎样的习俗,都是让我们记住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都是教育咱们以及咱们得孩子要有爱国心,为国而生,为国而死!
回答完毕,祝所有的朋友们:端午安康!
今天是端午节,我在家里叹茶,品尝一下美味飘香的棕子。 每年端午节,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棕子,送亲友的习惯。到处都有龙舟比赛活动。一家大小,拖男带女去观看龙舟大赛,珠江两岸人山人海,一队队整齐衣着光鲜队伍,在龙船上等待一声号令,立马鼓手挥舞着双手,敲锣打鼓声声,岸上观看比赛呐喊声,放鞭炮响声齐鸣,扒龙舟竟赛的人拼命着扒,一支箭一样飞翔,竞赛冠军可得到一头大烧猪及其奘金。龙舟比赛完毕,各村村民搞龙船饭,首先观看武术表演、有粤剧、唱粤曲,相声小品,时代唱等,龙船饭宴席很丰富,有烧肉、白切鸡、鲍鱼、海参、虾等各种名菜,以宗族宗亲家庭为主,邀请海内外亲戚朋友一起参加多则上千席小则几十席,乡亲共聚一堂别开生面,热闹非凡,这就是珠三角洲人民过的端午节。
今年非常时期,没有龙舟赛,没有大聚会,全国人民一条心,同舟共济打赢抗疫战争,明年相聚珠江边,龙舟邀请赛,锣鼓敲响,传承岭南传统文化,华夏儿女再创历史辉煌。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