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地理位置优势有位居高原,控扼黄河上游,对整个东方有以高凌下之势;周围山围水绕,外敌难以入侵,未战而先立于不败之地。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并巴国和蜀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秦王政时,又在关中修建了郑国渠。兴修水利,自然对农业有帮助。再加上土地的肥沃,以及商鞅鼓励耕战的措施,让秦军有了足够的军粮,秦国国库得以充实。这是秦国得以吞并六国的第一步。如果没有这个条件,秦国只会越打越穷,最后陷入恶性循环,不可自拔。
当然,除了土地肥沃,粮食充足外,秦国还有其他的资源。在秦岭、巴山、陇山及四川盆地四周,都拥有非常茂密的森林,这些森林可以为秦国提供木材。这些木材,既可以为秦军提供装备,也可以用来贸易,增加收入。森林当中,又适宜打猎谋生,这也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资源。
秦国内部,又有产量丰富的矿产资源。虽然当时对矿石、煤油等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但依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再加上黄土高原、四川盆地西部这两个地区水草都极为丰盛,都适合放牧,秦国便可以利用这些地区饲养大量的战马,充作军用。秦国得以在西戎立足,没有骑兵,肯定是难以跟游牧民族对抗的。
而且,在长平之战时,就有秦国骑兵突袭赵军粮道的战记。在冷兵器时代,一支优秀骑兵可以发挥的作用,往往是碾压性的。秦国拥有这些地区,自然对秦军骑兵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如果比资源,拼富裕的话,秦国的地理优势绝对不是最好的。齐国的盐海手工,赵国的骑兵,楚国的森林,魏国的农业,他们都有各自的优势。真正让秦国在地理优势上胜出一截的,还是这里的险峻。从整个中国宏观的地理位置来看,地势高低自西向东,秦国是比其他六国的海拔要高出一些。
围绕在秦国周围的,又有各样险峻的关口和山脉。所以,秦国所处的位置,属于易守难攻的。再加上秦国又有巴蜀地区作为依托,内部又没有对手。这样一来,不仅适合长期坚守,又能够有足够的后劲主动出击,这是非常难得的。
秦国的这一优势,对其他诸侯国而言,真的是可望不可及。齐国的地势平坦,虽然实力雄厚,却没有险峻的关口可以防守。魏国处于中心地带,容易被四周围攻。赵国还面对匈奴人的侵扰。细细一数,秦国的地理优势,确实难得。所以,其他诸侯国不管如何攻打秦国,最后都只能以失败告终。而秦国站到了最后,建立了强大的统一帝国。
春秋战国诸侯混战了五百多年,最终在公元前221年由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秦国在春秋早期还只是一个落后的小国,它最终能够成功,除了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之外,秦国独特的地理位置所造就的战略优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秦国立国时的范围主要是今天的陕西省,也就是古代常说的“关中”地区。在地势上,关中地区对东部平原地带呈高屋建瓴之势。东面有太行山脉、南面有秦岭阻隔,在崇山峻岭之间有几处出入孔道,也都设关把守,比如著名的函谷关和武关。古人说,关中地区是“四塞之地”,最适合弱小的势力在此发展壮大,“是故以陕西而发难,虽微必大,虽弱必强”。历史上,很多割据政权或者农民起义军,都是因为占据了陕西,才最终成长壮大的。秦国占据关中地区,对东方诸侯国,就具备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战略态势。在形势好的时候,秦国可以向东进军,蚕食其他诸侯的土地。而形势不利时,秦国则可以退回国内自保。关中地区易守难攻的地形,是秦国最好的保护伞。
地处西部,也给秦国带来了另外的战略优势。在春秋时期,关中地区差不多是华夏文明的西部边界了。由于秦国地处西陲,文化上比较落后,中原诸侯都把他们当作野蛮人。秦国一度试图东进,将势力扩张到中原地区,但是却被春秋时期的超级强国晋国所阻挡。在数次东进碰壁之后,秦国改弦更张,向西部发展,不断兼并西部那些实力不强的少数民族部落,得到他们的土地和人口。西部的经济虽然不如中原地区发达,但是扩张的阻力也比中原要小得多,秦国经过一系列兼并活动,迅速扩大了自己的战略纵深,增强了自己的实力。
到了战国时期,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个诸侯,秦国东进路上最大的阻碍已经消失,这是秦国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战略机遇。这时,秦国以有利的地理条件为基础,不断蚕食别国土地,形势有利时就主动出击,形势不利时就坐山观虎斗。最终,东方列国在各种纷争中逐渐衰落,秦国就迎来了统一的历史契机。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