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该肯定《雍正王朝》所演绎的“雍正帝含泪毒杀亲子”的桥段,乃系杜撰加工,并不符合历史史实。
历史上的雍正帝皇三子——爱新觉罗·弘时,乃系抑郁而终,并非被他人被杀!
雍正四年,已经牢靠掌握朝政大权的雍正皇帝开始了对昔日夺嫡政敌的清算活动,在对廉亲王爱新觉罗·胤禩接连处以“革其宗室、授为民王”、“寻命圈禁高墙”等严惩后,竟令其皇三子弘时过继给了胤禩为子。
对于雍正皇帝在清算胤禩以后,又将自己的亲生子弘时过继给胤禩,并没有给予充分的理由说明,只是一句含糊的“弘时为人断不可留于宫庭”,便命其和胤禩一样,“撤去黄带”。
而在胤禄给乾隆皇帝上呈的奏折中,有这样一句说明:臣等查三阿哥从前原因阿其那获罪株连,与本身获罪撤去黄带者不同。
什么意思?
也就是说,当初雍正皇帝对皇三子弘时的处理,乃系受到了廉亲王胤禩的牵连。
“中国近代清史学科的一位杰出奠基人”孟森先生认为:
世宗处兄弟之酷,诸子皆不谓然。弘时不谨而有所流露,高宗谨而待时始发也。
也就是说,在雍正皇帝开始对廉亲王胤禩等人大肆清算的时候,皇三子弘时很可能对雍正皇帝的残酷冷血有过不满,乃至直接为胤禩等人出面求情过。
不可否认,雍正皇帝对于胤禩、胤禟等人的大肆清算,冷血残酷、丝毫未念及手足之情,但在《大义觉迷录》中,雍正皇帝为自己残酷打压胤禩等人的行为,给出了解释:
朕即位以后,将伊等罪恶,俱行宽宥,时时教训,望其改悔前愆,又加特恩,将阿其那封为亲王,令其辅政,深加任用。盖伊等平日原以阿其那为趋向,若阿其那果有感悔之心,则群小自然解散。岂料阿其那逆意坚定,以未遂平日之大愿,恚恨益深,且自知从前所为,及获罪于皇考之处万无可赦之理,因而以毒忍之心肆其桀骜之行,扰乱国政,颠倒纪纲,甚至在大庭广众之前诅朕躬,及于宗社。此廷臣所共见,人人无不发指者。
也就是说,自雍正皇帝登基以后,不管是出于暗示拉拢和稳住胤禩,以求赢得自己稳固皇权的时间;还是出于对皇室兄弟真情的照顾和厚爱;胤禩确实得到了雍正皇帝的圣宠厚爱。
但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势力集团,对雍正皇权的种种威胁乃至“扰乱国政,颠倒纪纲”的过分举动,让雍正皇帝已经忍无可忍,只能对其痛下杀手。
就当时的雍正皇帝而言,“拥立功臣”——年羹尧、佟佳·隆科多已经因为“恃宠而骄”、“狂悖不法”而遭到了雍正皇帝的清算,已经背负上了“诛杀功臣”的骂名。对胤禩、胤禟、胤禵等人的残酷处理,虽然时期出于维护皇权、稳定朝局、新政推行、改善民生之考虑所必行,但“诛杀手足”的骂名再也无法摘除。
这个时候的雍正皇帝最需要的就是皇室宗亲、满洲勋贵乃至满堂朝臣的支持和理解,但身为雍正帝亲生子的皇三子弘时,竟然出面为胤禩等人求情、说好话,这就不得不让雍正皇帝发出“便亲子亦难知其心术行事也”的心凉之语了。
注意,雍正四年,皇三子弘时初次被罚的结果虽然严重,但却只是“交与允祹,令其约束养赡”。
雍正五年,等到一切政治活动尘埃落定以后,雍正皇帝才开始对弘时展开了最终处理。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有载:
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对于这次的处罚原因,雍正十三年,刚刚继位的乾隆皇帝给予了说明。
《汉文谕旨汇编》有载:
雍正十三年十月二十四日,总理事务王大臣奉上谕:从前三阿哥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皇考雍正特加严惩以教导朕兄弟等使知儆戒。今三阿哥已故多年,朕念兄弟之谊,似应仍取入谱牒之内,著总理事务王大臣酌议具奏,钦此。
也就是说,雍正五年,在胤禩等人被雍正皇帝彻底解决完毕以后,又因皇三子弘时“年少无知,性情放纵、行事不谨”为由,将其“削除宗籍”,彻底赶出了皇室。
再次被雍正皇帝惩罚后,皇三子弘时于雍正五年八月“薨”。
那么,笔者为什么如此肯定皇三子弘时并不是被雍正皇帝下令处死的呢?
原因有三:
1、在清朝所有的官方文献记载中,对于皇三子弘时的记载非常一致,均系“削宗籍死”,但是根据孟森先生的研究认为,这里所说的“削宗籍死”并不是一个连续用辞,而是一个前后因果关系的所在。皇三子弘时因为前后两次的严厉打击和“削除宗籍”的“不公平对待”,才会抑郁度日并最终薨逝。
孟森先生认为:皇三子弘时年少放纵,行事不谨,语颇浑沦,何至处死,并削宗籍?
一个堂堂的当朝皇子,雍正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就因为“年少放纵,行事不谨,语颇浑沦”就被其父下令处死?就连让雍正皇帝恨得牙痒痒的胤禩、胤禟等人也只是被雍正皇帝下令圈禁而已,对自己的亲儿子就下令处死了?
不可能!
2、雍正五年,“八爷党”的骨干力量中,皇十子胤俄、皇十四子胤禵均被圈禁;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也都先后病逝于禁所;自此,雍正皇帝对昔日政敌的清算活动已经结束,皇三子弘时对雍正皇帝而言,只是一个令其心寒、伤心的孩子,再将其处死已经毫无意义。更何况,当时的皇三子弘时已经被“削除宗籍”,永远失去了皇位继承可能,不可能再成为皇四子弘历的竞争对手。
所以,从政治层面来看,雍正皇帝也毫无理由再行处死自己的亲生子。
3、作为雍正皇帝事实上的皇长子,皇三子弘时除了没得到康熙皇帝的认可外,几乎在所有方面都较之皇四子弘历更有优势。可在雍正元年,雍正皇帝将皇四子弘历秘密写入传位诏书后,又接连两次命弘历前往景陵祭奠,几乎公开其皇储身份的做法,让皇三子弘时彻底心凉。
在这种“不公平待遇”之下, 皇三子弘时又因为替胤禩等人说了几句好话,就被雍正皇帝连续两次严厉打击,最终处以“削除宗籍”的残酷惩罚,弘时的悲凉心境可想而知。在这种心境之下,皇三子弘时能够“抑郁而终”,也属正常、必然结果了!
所以,笔者认为,皇三子弘时就是在起伏伏雍正皇帝的连续打击下,心情烦闷以致抑郁而终,并非雍正皇帝下令处死的!
参考文献:《大义觉迷录》、《汉文谕旨汇编》、《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清史讲义》
据史书记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弘时是雍正的第三个儿子,也是乾隆帝的哥哥,母亲是齐妃李氏。
第二,当时他上面的两个哥哥早就死了,因此弘时也算雍正实际意义上的长子。
第三,按照传统来说应该立长子,也就是弘时为太子。
第四,可是雍正帝对弘历十分喜爱,甚至刚坐上皇位不久就宣布立弘历为太子,引起朝臣议论。
第五,弘历极其聪慧,五岁就能背诗歌,其他方面也很出色。雍正帝念及当年自己争夺储位的痛苦,便处死了弘时。
第六自古以来“立长不立贤”,弘时又经常用雍正与允禩争夺储位的往事,做为自己会上位的理由高谈阔论。
第七,雍正帝本就对那段争夺储位的过往闭口不提,如今又被弘时戳中了痛点。最后甚至把他过继给了廉亲王,既然一直提这件事,那你就跟他好好处吧。
第八,而之后很短的时间里面,允禩又被从皇室除名,而作为“儿子”的弘时紧接着也被做了相同的处置。
第九,既然都已经被从皇室除名,所以对于皇位也没什么好争的了。
第十,弘时不识实务,雍正已经定好弘历接班,自己还偏要去抢,害了自己。
第十一,雍正经历过兄弟反对的后果,差点被逼宫,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他只有痛下决心,杀掉弘时,以绝后患。
第十二,雍正 为了清朝的稳定团结,千秋万代,弘时必须死,雍正已经定好弘历接班,弘时必须给弘历让路。
所以,爱新觉罗·弘时,满族,1704年3月18日出生,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异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 母齐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过继给允禩。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所导致吧!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