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
何止是惨烈啊!说一组数字,就能看出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
当时国民党军参战二十万人,战争结束之后,有三万五千人被俘,这些人全部被拉到了日本,做了苦力,能够在抗战结束回来的,寥寥无几,可以说是没有。
而阵亡的将士就高达四万两千多人。
在阵亡者名单中,还有十二位将军,其中的九位将军战死沙场,三位被俘,随后就惨遭日军杀害。
将军之下的军官伤亡者更是不计其数。
反观日本,参战人数十万,被击毙击伤不足万人(9900多人)。而日军给出他们自己伤亡人数,被打死的人只有六百七十三人,受伤的人数两千多人。
当然了,在抗战时期,每一场战斗,日军给出自己伤亡人数总是有水分的。
可就算是国民党军给出的日军伤亡数字,对比国民党军的伤亡数字,依然有着巨大的落差。
说道这里,估计还有人会认为,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军的实力和日军是有落差的。
落差?不要提什么落差,要知道在这场战争之前,日军不是不想拿下中条山,他们前前后后进攻了十三次,都被国民党军漂亮的反击给打了回去。
整个中条山,以至于在之前是被称为华北的马奇诺防线的。
这么坚固的防线,怎么这一次在日军的进攻下,仅仅维持了二十多天,不仅没有守住,反而阵亡者无数呢?
这也是为什么,国民党军给出了抗战之最大耻辱的评价。
而日军参谋本部给出日军的评价是,中国事变以来罕见的战果。
好了,先说到这里,接下来,看看这场战争发生的经过,自然就会有答案了。
中条山战役。
话说中条山这个位置具有相当的战略价值,它地处晋南豫北的交界处,就横在黄河的北岸。
这个地方长有一百七十公里,宽一百公里,东边是太行山,西边是吕梁,可以屏蔽洛阳潼关,如果从这里发起进攻,可以直接威胁到同蒲铁路南段,日军想要通过这段铁路搞运输,就得考量考量了,如果退守的话,过了黄河就可以自保。
所以中条山这块区域是华北和西北联系的桥梁,进击华北的支撑点,可以做到支援在日军后方进行游击战的一个基地。
日军对这个地方眼红啊,想要拿下这个地方,也不是一天天两天了,但中条山的环境,让日军的优势抵消了一大半,可以说这地方是得天独厚的防守绝佳之地,不仅群山环绕,还易守难攻。
那么当时国民党为什么会在中条山建立起防御呢?
在1937年十一月太原被日军侵占之后,国民党军委会就在汉口举行了一次军事会议,会议中决定位于第二战区的所有部队不得过黄河撤退,全部转入到了山区,违者军法处置。
所以当时的阎锡山就进行了战略调整,将第二战区的主力部队退守晋南和正太,同蒲铁路两侧的山地,开始破坏交通,袭扰日军。
到了1938年的二月份,当时为了确保山西,所以国民党军委会就调了卫立煌过去,担任起了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所部第十四集团军留在晋南,狙击日军。
那么到了1938年三月份,国民党还进行了一次太原反攻战,但以失败告终。
这个时候日军南下,就会渡过黄河向河南和陕西进攻。
所以国民党军委会,就给第二战区下达了命令:
分向山地转进,全面游击,长期抗战
根据这个指示,卫立煌所部就被正式改名为南路军,开始在中条山,晋西吕梁山建立根据地,开始为全面游击战做铺垫。
这就开始了惩奸除恶的行动,打掉汉奸;按照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的样子打造战地工作团;还加强救济,促进生产,毕竟当时战乱不断,再加上几十万部队的入驻,吃饭就是一个问题;还和八路军友好相处,双方配合打击日军。
最终中条山这块战略要地,就被牢牢的掌控在了我们的手里,日军打了十三次,都被灰溜溜的打了回去。
时间走到1941年的五月七号,日军又来了。
十三次的教训,让日军有了充分的准备,这一次不仅作战计划和以往有所不同,甚至动用了很少使用的伞兵作战。
日军的二十万人动起来,动静是小不了的,所以很快国民党就收到了消息。
于是作为参谋总长的何应钦在四月二十号召开了军事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发出了指示。
这些指示中规中矩,无非是加固工事,凭借有利地形,狙击日军而已。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些个所谓的指示和措施,和之前十三次防御日军的方法,没有任何不同之处,仅仅是一而再的重复而已。
要知道这一次日军大举来犯,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方案改变,兵力上的增多和飞机上的部署,他们还动用了各种侦察和渗透。
所以一开局,国民党军就落了下风。
时间走到五月三号的时候,敌情变得严重,国民党军的作战方案才有了变化,确定了制敌机先,实施游击防御。
但这个时间点上,再做改变已经晚了。
这其实还不算什么,最为要命的一点,卫立煌在中条山战役爆发的时候,去了重庆还没有回来,到了五月五号回到洛阳的时候,才发出了出击作战命令。
而这份命令发出去之后,就隔了两天,命令还没有具体执行,日军就开始发动了对中条山地区的全面进攻。
说道这里,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卫立煌作为一名指挥官,为什么会去了重庆,这就让日军抓住了机会,发起进攻的呢?
这个原因还得在国民党身上找。其实在1941年前后的这段时间,日军因为十三次的进攻,已经无力大举进攻了,必须缓一缓才行,毕竟这个时候日军的兵力是分散的。
那么面对这种局面,作为战区司令长官的卫立煌,决定抓住机会,对日军来一次反攻。
而计划早在1941年的三月份就制定了出来,还呈报给了当时的国民党军事委员会。
结果呢?国民党的上层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认为中条山的战略要地是相当重要的,但在中条山进行防御的话,会大量消耗国民党的实力,毕竟防御就得打仗吗?
其实要是把时间线稍微拉长一点,就会发现,早在1940年的下半年国民党就有打算过了黄河,放弃黄河以北,依托黄河防守的打算。
要知道当时,国民党是要求八路军过了黄河,在黄河北岸和日军作战的。
所以虽然卫立煌提出了要反攻的方案,但这个方案迟迟定不下来,可以说是不同意,最终就有了卫立煌被秘密电召回重庆述职的事情发生。
而卫立煌一走,国民党上层就开始对中条山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做了部署调整,调走了中央炮兵团以及一部分主力部队。
等到战争爆发了,卫立煌远离战区,可以说这个时候中条山的长官部群龙无首,想要有效指挥是无能为力的。
中条山战役的经过。
中条山战役是从1941年的五月七号开始的,一直到五月二十七号就结束了。
日军使用的方法,简单地说是之间穿透突破,加上四面包围,实行内外两侧的双重包围。
那么日军从内部怎么包围呢?这就是伞兵的应用了。
这场伞兵突袭是从中条山战役西线的最高指挥机关,曾万钟所部第五集团军司令部开始的。
第五集团军司令部被设在了夏县东南部中条山的一个大山谷中的马村里,这里三面环山,距离夏县县城有一百里。
这里易守难攻,一条阎王峡就掐住了马村西北的道路,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优势。
这个地方不仅是第五集团军的司令部,还是中条山中部的一条交通要道,战区拨给第五集团军的军用物质都是从马村经过的。
日军在发起中条山战役的时候,日军特高课就说过,他们只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瘫痪第五集团军的指挥系统。
事实上确实如此。
首先在战役开始之前,日军就出动了特工人员和飞机对马村进行了详细的侦察,还在鲁山坪降下了伞兵部队,随后就挖掘出了战壕和炮位。
就这些战壕和炮位,现在去鲁山坪的话,还是能够看到的。
鲁山坪上有这些日军伞兵,这就相当于第五集团军的司令部的头上被日军放了一把利剑,而且是一把可以随时砍下去的利剑。
那么第五集团军就没有发现吗?
还真就没有发现,发现这些日军的还是当地的老百姓,老百姓还报告给了曾万钟,但很可惜的是曾万钟并没有相信老百姓的话。
当然了必要侦察还是做了一些,不过侦察的结果是,啥也没有!
说道这里不得不说第五集团军的战斗力堪忧,老百姓都发现了日军,他们的侦查人员居然没有任何发现。
其实第五集团军的军纪不是很好,本身戒备不严,日本的特务都能混入营地进行侦察。
以至于日军的特工人员在汉奸的带领下,对军火库,医院这些单位实施了焚烧,各种电线被切断,甚至这些小股人员对军级和师级单位发起袭扰性的进攻。
那么在日军发起进攻的时候,第五集团军的司令部如何了呢?
当时日军进攻阎王峡的时候,双方还打得异常激烈,可等到鲁山坪上的日军伞兵从鲁山上冲下来的时候,就全都不一样了。
一个重机枪连就全部战死,最终日军就攻入了阎王峡,这条路被日军打通以后,日军伞兵部署在鲁山上的小炮就开始发挥作用了,直接就将第五集团军总部给炸开了。
当时半山腰的王水沟,可以说是血流成河了。
所以马村作为中条山西线的指挥机构,瞬间就失去了作用,根本就担负不起中条山西线的指挥重任了。
他除了能调遣一下直属特务营,和周边一小部分部队,营救这个司令部之外,就啥也做不了了。
所以就这么一下,中条山西线的部队就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
整个第五集团军一共有六万人,死伤人员,失踪人员就高达三万五千多名。而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第八十军。
所以马村战斗,虽然规模不是很大,但他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就这么一次进攻,虽然第五集团军的总司令在中条山老百姓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多大伤害,安全的归队了,但整个西线的战斗,却陷入了一团糟的局面。
怎么说呢?第五集团军但凡在山上这种险要位置上放个哨所也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
还不相信老百姓,如果相信的话,多派几次侦察,也不会这样了。
所以西线的伤亡最是惨重,新编二十七师市长王峻,副师长梁希贤,参谋长陈文祀均战死。
随后日军突袭了第三军司令部,第三军因为寡不敌众,转移到外线作战,结果突围的时候,弹尽粮绝军长唐淮源拔枪自杀,第十二师师长寸性奇壮烈牺牲。
要知道第三军很难的,他们不仅要抵挡日军,还要负责营救第五集团军司令部,所以双面受敌。
那么这场战役中,东北方向上的第十四集团军第九十八军抵抗得就很不错,军长武士敏沉着应战,当时就击毙了七百多人,并将他们的滨田大佐给击毙了,还缴获了十二挺机枪,二百多支步枪。
但最终因为没有后援,被日军增援的部队突破阵地,还切断了后路,又遭遇到日军又一部的夹击,使得九十八军腹背受敌,只能在十四号的时候进行了突围。
那么时间走到这里,中条山的防御阵地就完全被日军给突破了,并让日军完成了对黄河北岸的各个渡口的封锁。
到这里,日军完成了他们内外双重包围的战略目的。
接下来,中条山战役的失败,就在所难免了。
在整个战役当中,八路军对友军进行了配合。当时八路军总部命令各部对同蒲,白晋,正太,平汉,平绥各个线路进行了出击。
从五月七号开始,在冀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并在正太线上攻占了五个日军的火车站等等,牵制了日军的力量,掩护了国民党部队的转移撤退。
那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主要原因还是上层比较麻痹,主要长官卫立煌对蒋任人唯亲的做派一贯不满,此前离开军营到外地探亲,对防务交代的不够。几年防御战中略站上风,国军有些麻痹,由于后勤供应困难,军纪不免废驰。对日的情报工作也不够重视。特别是皖南事变后,国共两党关系急剧恶化,开始离心离德,互相防范。
相反,日军对此役特别重视,从情报收集、军事部署、后期保障都有较充分的准备,指挥统一,目标明确,火力集中。因此,基本达成了战役预期。
同样,就如文末所说豫湘桂大溃败一样,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刻,国军那样的表现,只能说明它军政内部不可救药的腐败。妄图以这样的败军(至少占多一半),要在抗战结束的一年之后,要与对手逐鹿中原,用武力在八个月至一年内取得完胜,实在是愚蠢得无以复加。
原创文章,作者:小编,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ranqigaiguan.com/lsjm/914.html